
提到“水都”兩個字,大部分人想到的是威尼斯如畫的風景和水光瀲滟的涼爽。而在吉林省也有一個水都,那就是水都集團,一家以“上善若水,都潤天下”為企業理念的擁有國際先進技術的高端飲用水生產企業。
水都集團所在地,是長春市風景優美的凈月旅游開發區,水都集團總部是中日風格結合的建筑,其文化韻味從建筑的設計和內部裝飾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盛唐時代的大氣和韻味。
水都集團董事長希昭濟是留日海歸,在沒有見到他之前,我在心里揣測,這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希昭濟是個低調的人,在接受我們采訪之前幾乎沒有在媒體上露過面。企業家各有風格,能夠成功總會有過人之處,這位希總的過人之處在哪里呢?
財富源自精神
關鍵詞:信念/新產品/新技術/耐力
《現代營銷·學苑版》:在經濟學上,很多人將企業分為土地、勞動力、資本和企業家能力,這些都是企業的財富,您如何來看待這些東西?
希總:每個人在創業的時候,可能像你說的土地、資本什么都不具備,但是他具備一種創業的信念,這是很寶貴的,但是可能在企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會被忽視。
而且每個人開始做事情的環境也是不同的,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世界各地的事情點一下就能知道。20年前當我從日本出差回中國,還要經過外事辦的批準。當時也沒有想很多,做企業之初我最最看重的是一種新的產品和新的技術,而且這是別人沒有注意到的,我希望通過我們的手和汗水帶給中國。
《現代營銷·學苑版》:每個創業者的歷程都會有困難,您克服困難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希總:無論是在哪里,只要你想做事情,就要和周邊的環境發生摩擦,這就是困難,可能環境不同,困難程度和形式不同,而這個時候只需要兩個字——耐力。我覺得企業家精神就是無論做什么事情,如果不努力就不會成功,否則你就是和自己過意不去,哈哈……
記者手記: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一家企業,會談及他們的資金、實力、設備等等,并且把這些看作企業家的財富,但是通過與希總的談話,我們看到了企業家的財富,企業家的財富是企業家自身所具備的精神、胸懷和能力。
成功沒有公式
關鍵詞:創業/勤奮/團隊/公式
《現代營銷·學苑版》:很多人都在談創業,都在把您這樣的成功者作為目標,在商場上,怎樣才算是成功者?
希總:人不能生活得太模式化,有些人創業不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頭腦中模式太多,可能在數學中,運用公式能得到正確的答案,但是現實中,不論是生活還是經商都是沒有絕對的正確的運算公式和答案的。
而做企業就是在做人,可能你會在某次生意中失敗,但是絕對不能在做人上失敗。我們和很多巨無霸類型的企業合作,包括日本的一些企業等,我經常說的一句話——“和其他人相比,我們的規模、經驗、資金有可能會敗給別人,但是做企業也是在做人,做人不能敗給別人。”在這種態度下,我們有了一些很好的商業伙伴。
《現代營銷·學苑版》:您說的很對,做企業就像做人一樣,您本身的氣質和精神也會融入這個企業,您希望企業始終帶著您的精神烙印么?
希總略沉思了一下:當然對于企業來講,可能在開始的時候個人會對企業有很大的影響,但是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上,資本和管理是一定要分開的。當然我覺得如果是我的企業,可能沒有人比我更關心這個企業,但是有一點,每個人的能力有限。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下,總裁和總經理不可能由一個人來做的。
企業的精神會隨著團隊的壯大和企業的發展成為一種文化,這種文化中會有創業者個人思想的一些影子,但不是由個人來左右的。

記者手記:這短短的一句話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企業家的胸懷和清醒的頭腦。細細品味,一個人在某個相對強勢的位置上而不被自身所迷惑,沒有把自己當成萬能的,這可能就是一種深沉和成熟。
企業未必大,但要強
關鍵詞:文化/差異/戰略/定位
《現代營銷·學苑版》:您經常往返于中日兩國,您覺得兩國的企業有什么不同?
希總:我們國內的很多企業都喜歡做大,只看規模而忽略一些事情。日本有一些很小的企業,由于自己的產品做得很精、很專業,所以大企業也要來排隊訂單。
我覺得做企業就要一步步發展,不能冒進,根基不穩一味做大,看起來很熱鬧,但是也很危險,所以我們不能做那種夢一醒,一身冷汗的事情。做企業要一步步的積累,在過程中看到進一步發展的機會。走的距離再怎么短,也要努力地走,不能惜力,哪怕把腳走爛了,也是自己走的。
《現代營銷·學苑版》:您認為一個“強”的企業應該具備哪些特征?
希總:(1)手中要有自己的東西
從我們的企業開始做的東西都是一些尖端的東西,要么就是專利,要么就是新技術。
比如水都在飲用水這個行業中,資歷非常淺,但是有一點很重要,技術和設備現在是由我們來控制的。
(2)做事情,要有方向感
也就是說你的戰略要明確,你得知道你是干什么的。我們對行業有非常大的自信和執著。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源于對技術的掌握、市場信息的判斷和企業能力的了解。我非常理解這個產品,我也了解這個市場,這個產品百分之百是很快會被大眾所認知的。
(3)不能都種西紅柿
每個企業,每個人的精力都很有限,不能說看到西紅柿好,今年大家都種西紅柿,然后都豐收,但是都破產了。這樣的事情不能做。
(4)共同作大市場
在考慮做什么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生意分為很多種,軍事、國家的公共設施、民生的。我們現在專注的就是民生的。水的生意不可能由某家企業獨占的,我們的心態就是這樣,不獨占市場,但是要憑借我們的優勢獲取自己的市場份額。這也是我們當初的市場設定。
記者手記:核心技術、核心競爭力、戰略定位,以及不盲從不跟風的市場定力,這些看似復雜的東西被希總很好地做了詮釋。
大道至簡,境由心生
關鍵詞:自然/心靈/體會
《現代營銷·學苑版》:您除了工作之外,平常都做些什么?
希總:業余愛好嘛,很喜歡爬山和聽音樂。一方面不太喜歡城市生活;另一方面可能和從小的性格有關,在生活中我希望成為“不打擾別人,也不要被別人打擾”的人。
《現代營銷·學苑版》:您在旅行的過程中最大的體會是什么?
希總:經常到大自然中,會保持一種理性的心態。在一些大環境當中,會產生一些頓悟和感慨:“人非常渺小,其實人能做些什么呢?從峽谷掉下去可能連一片樹葉都不如。”這完全是一種對于心態的鍛煉。
其實,我覺得去哪里、在哪里還不重要,吃什么穿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態。那些都是形式,形式是否能準確代表內容還說不好。人吃山珍海味和老玉米都能活著,關鍵是要看心態,好的心態下你會品出一杯茶真正的味道;不好的心態下,給你一臉盆的咖啡你可能也僅僅是在喝一盆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