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并列,成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學習美術對于開發右腦潛能,增強形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對每一門功課甚至對于從事任何一門行業都是大有裨益的。幾乎每個孩子在兩三歲前后都有一個自發的“涂鴉”階段,都能畫畫。那么,家長應如何輔導孩子畫畫呢?
什么叫“兒童畫”?為什么兒童畫能獨立存在于其它畫種之外?就是因為它出自未經雕琢的純真,出自不受拘束的天然,具有兒童畫那種特有的稚拙可愛,正象書法中的“童體”一樣,那味道是大人模仿不來的。所以兒童學畫的特點規定了學畫的方法與學鋼琴不同,不能強迫而要順應孩子的自然天性不是任務,而是游戲:不是教導,而是激發,是利用天性來培養興趣,形成愛好。
有些家長會問,我們根本不會畫畫,怎么能輔導呢?其實略有文化素養的成年人,都有一定的鑒賞力,也都可以輔導,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具體體會。
一、從小抓起
孩子最好從兩歲多就開始抓,這時孩子活潑好動,懵懂初開,周圍的一切對他都是新奇的世界。給他一支筆,一張紙,他就會在上面興奮地亂畫,不要怕浪費紙,也不要怕麻煩,任其自然亂抹。幾個月后,他對抓筆比較熟悉了,就可以略加指導,家長教他畫一個圓,添上簡單的眼睛、嘴巴就成娃娃頭。
為什么要強調從兩、三歲抓起?因為這是個難得的美術開發期,只要抓住了,任何孩子都能激發起對美術的愛好。原始人可以說是人類的童年,在未有文字之前,已產生了古樸的繪畫藝術,這正是人類天然的繪畫需求所使然。
二、創作力與鑒賞力應同步協調發展
我們常聽人說“眼高手低”這句話,這“眼”就是鑒賞力,“手”就是創作力,美術鑒賞力是可以隨閱歷的豐富,文化素養的提高而不斷提高的,但如果不動手,創作力是不會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的,時間一長,兩者之間就會不平衡,自己畫的畫自己看不上,一時又無法提高,就要影響興趣。也就是所謂“眼高手低”了。
孩子在兩歲多時,鑒賞力幾乎是零,這時只要能畫出畫來,即使極不像樣,他也會覺得很美,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樂此不疲,并保持鑒賞力與創作力的同步協調發展。如果錯過這一時期再開始教畫,孩子就可能因看不上自己的處女作而失去興趣。
當然不是說孩子大了就不能學畫,不過家長要多費些心,手把手教些基本畫法,也可請老師幫忙,使他能在短時期內得到提高,達到創作力與鑒賞力的平衡。
三、如何激發和保持孩子畫畫的興趣
1、孩子畫出新畫,家長應該為之高興,給予鼓勵,遇有得意之作,尤其是有新意的創作要表揚,可以貼在墻上,介紹給客人。當然,也要指出不足,幫助修改,促進孩子進步。
2、當孩子要紙畫畫時,不要隨便撕一張了事,最好裁些白紙訂成本子,孩子對于本子和對于紙片的態度截然不同,在本子上畫畫要認真得多,這樣提高很快。但要注意,本子不要太厚,以便經常更換本子,每換一次都能重新喚起孩子的新鮮感。另外,本子利于保存,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顧他的學習歷程,從進步中產生新的動力。
3、要多買些兒童畫刊之類,特別是以卡通人物為題材的畫刊,兒童的早期老師實際上就是這些畫刊而不是家長;應按早、中、晚期給這些孩子逐步添置畫具,從鉛筆、蠟筆到水彩筆直至水彩顏料、圖畫紙等。
4、兒童搞創作不要由大人越俎代庖,否則欲速則不達——在大人的包辦下,也許能“畫”出很好的作品,待作品入選后,自已卻再也畫不出原來那樣水平的作品,他就會覺得“退步”而心灰意懶,失去興趣的。所以家長會不會畫無關緊要,關鍵是會不會教,會不會引導。
5、經常帶孩子去看畫展(尤其是兒童畫展)及其它各種展覽,以激發他的興趣,這不僅能學到很多東西,重要的是大人的陪同本身就是對孩子最有力的支持。
四、在引導的基礎上適當輔導
家長的任務是引導而不是教導,是否可以認為家長就不需要給孩子輔導,完全“無為而治”呢?
一開始要讓孩子畫他最感興趣的東西,活的東西,比如娃娃、小烏、小白兔、唐老鴨、機器貓等,不要畫靜物,比如杯子、水果之類他不感興趣的東西,等有了基礎以后再畫。
教材不必買正規的美術技法書籍,只須買些兒童美術教材就可以了,要充分認識到這時的孩子還沒有正式開始學畫,只是在進行一些必要的準備,在培養興趣,培養觀察力和創造力,他要自由發揮創作的想象力,不應受教材的拘束。
在輔導時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正確區分技藝上的不足和兒童畫中最可寶貴的天真稚拙,別把兒童畫輔導成正經八板的“老頭畫”了。兒童畫人往往是頭大身子小,這不必糾正,只要有神韻就行在構圖構思上也是一樣,比如孩子有一次畫了一臺全自動的機器,又是電閘,又是傳送帶,應有盡有,但機器的作用卻是把好磚統統碾成碎磚!又比如小女孩有一次畫了一群鳥在天上飛,每只鳥都是邊飛邊下蛋,一串接一串,象飛機扔炸彈似的。這種常識之外的不合理正是兒童畫的真正趣味所在,是大人做夢也想不出來的,如果把這點給“輔導”掉了,那這張畫就毀了,如果這時給孩子指出他的“常識性錯誤”,那就壓抑了他的浪漫的想象力,再也畫不出這么可愛的“錯誤”了,少了這些趣味還能叫兒童畫嗎?甭管機器是干什么用的,能想象出這么復雜的機器就應該先鼓勵,后來我一了解,原來“生產”碎磚的目的是為了用碎磚塊當畫筆在地上畫畫的。你瞧,孩子自有他心中的另一個世界。
五、少臨摹、多創作、多寫生
在早期可以讓孩子通過臨摹掌握一些基本東西,但千萬不要陷在臨摹中出不來。在孩子能初步臨摹時,要引導他把臨摹學會的圖形自由組合,充分發揮想象力,要鼓勵他豐富畫面的內容,提醒他增添小鳥、花草、小狗之類。
等到孩子進入創作階段時,就要開始鼓勵他畫寫生,一開始可能有些困難,可以畫些簡單的靜物,再往后就可以引導他畫人物寫生。一開始可以先讓他給父母畫,如果給別人畫,孩子會難為情的,怕畫不好人家笑話。孩子第一次給父母畫象可能極難看,但“難看”中往往包含著孩子的純真和獨到的準確觀察,甚至可能有傳神的寫照。
六、還要注意什么
不要過度,以免乏味,只有豐富的生活,廣泛的愛好才能使畫畫總保持新鮮感。當孩子不愿畫時,家長也不必著急,不要強迫,不用規定一天必須畫幾張,興趣的增長時快時慢,有時還可能因長時期過度興奮而涼一陣子,家長這時應給孩子一個冷卻期,歇口氣兒,等過了這一陣子,他自然會恢復興趣的。這樣他就會感到畫畫是快樂的、自由的、輕松的,是一種游戲。
以上只是零散地談了一些個人體會希望對家長們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