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與其主體性的發展是緊密聯系的。兒童的思維主體性表現是多元化的,讓思維游戲在主題活動中表現出來也是讓兒童的獨立意識和主體性發展起來,讓他主動進行思考、探索,進行創造性活動。而一旦幼兒的思維能力、自我意識發展起來,他們將走上自覺發展的道路。所以我們以思維游戲策略和主題活動為切入點,將思維能力培養的內容和方法滲透到主題活動中,教給幼兒思考的方法,教會他們動腦,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做自己思維的主人。
一、思維游戲與主題活動滲透的價值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幼兒園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思維游戲滲透到主題活動中,應該體現幼兒思維過程整合性和多元化的特征,體現思維能力培養目標在各個領域中的相互滲透,體現思維能力在不同方面與課程內容上的相互整合。因此,我們嘗試著以思維游戲課程為切入點,將主題活動與思維游戲相滲透,探究主題活動中思維能力的培養,以思維發展促進幼兒各領域的發展。也就是說,開展思維游戲課程時,我們在把握住每個領域關鍵能力的基礎上,將思維游戲課程的內容與方式滲透到綜合的主題活動中。
二、思維游戲滲透在主題活動中的原則
在思維游戲與主題活動滲透的活動中,更加強調“思維綜合性和多元化的整合”能夠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發揮和發展兒童的主體性。我們對思維游戲與主題活動滲透的過程總結了以下幾項原則:
(一)預估原則:指教師對思維游戲滲透到主題活動的開展應該有預估計劃,在考慮主題活動方案時,多幾種假設,多幾種課程發展的可能性。因為教師對本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把握,對本班幼兒發展水平的了解,對其行為意義的敏感和理解,對教育目標的宏觀把握以及在活動過程中對可能發生情況的預測,都是開展生成式主題活動的基礎,都需要教師事先有個通盤的考慮和計劃。
(二)差異性原則:注重個別引導,實施有差異的教育。每個兒童都有不同的發展特點和水平。因此,在活動中,我們都盡最大可能為孩子們提供豐富而有層次性的材料,以促進幼兒不同的發展需要。
(三)整合性原則:將視野轉向孩子,將孩子的發展需求作為研究、選擇教材的依據,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征的思維游戲、幼兒有興趣的思維游戲滲透到主題活動中,從而更全面地實現課程內容、形式的整合,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四)提升性原則:從孩子的角度去關注理解他們的生成活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判斷生成活動的價值,及時予以支持和提升。當發現原定的活動時間、進度不符合實際情況時,不要拘泥于原定計劃,順應自然發展,因勢利導,促進活動的進行。
(五)生活化和操作性原則:思維游戲與主題滲透的過程中,注重思維游戲的可操作性,主題活動的生活化。幼兒借助對實物的操作,嘗試解決問題。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知沖突不斷發生,這就促使他們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已有認知,并不斷地獲得新的認知,因此生活化和操作性是思維在主題活動開展的重要的途徑。
三、思維游戲存在于主題活動中的形式
(一)思維方法存在于主題活動中。將思維的內容或思維的目標融入主題活動中。一個主題活動的目標是多方位地,包涵了各領域的目標,同時也將將思維課程的目標融入其中。如,我們在小班“機器人”的主題中,將思維的內容和目標融入在主題活動的目標中。
(二)思維隱于主題活動中。有些主題活動的內容表面上很少涉及思維的問題,但在這些內容具體展開的過程中,在具體的教與學的過程中,這些內容中隱含的思維成份卻充分反映出來了。例如在“生活中的秘密”的單元中,我們將有關思維的社會性的活動融入到幼兒的生活探索活動中,讓幼兒在生活中尋找有關材料和元素的關系,我們把其中所涉及到的五官的感官對應遷移到數學活動中,用聲音、動覺、觸覺感受數量的變化。
(三)思維存在于帶給幼兒的經驗和態度中。幼兒在思維游戲與主題滲透的活動中,把思維的一些方法、內容、經驗帶進了幼兒園,帶進了自己的學習過程中,將思維的方法運用在主題活動中。另外,思維游戲課程帶給幼兒更多觀察、思維的方法,這些都是隱性的。
(四)思維存在于單個的學科中。一些比較難融合的單元,我們就把它融合在科學活動中,或數學的活動中。將數學活動中的思維訓練融入到區域活動中的益智區中。例如將每個單元的活動融入到區域活動的益智區中,將一些有關科學的內容直接滲透到主題中。在汽車城的主題活動中,我們還直接把思維游戲列入了主題的數學領域。
(五)思維存在于幼兒園的組織特征中。在思維游戲與主題滲透中運用了很多方法,比如操作法、記憶法、發散法、排圖法、分組競賽法等。它們運用于在主題活動中,其組織特征不是直接可見的,但有著強有力的思維特征。
四、思維游戲滲透于主題活動中的策略:
(一)將思維的內容、目標充分與主題活動融合。主題的目標設計,網絡的發展應考慮有思維發展的特點,真正將思維游戲與主題有機地結合。思維內容與主題的結合更多的是將其內容和思維培養的方法融入其中,在滲透的過程中力求關注主題內容中思維能力點的融合,確保主題內容中包含思維點的成分。在我們所做的幾個主題和思維雙向結合較好的主題有“百變機器人”、“多變的線”、“我的爸爸媽媽”等。
(二)將思維的方法融入主題活動中的教學法加工過程。思維游戲與主題活動的結合,必須經過教師的教學法加工和現實的教學過程。教學法加工過程是確保將思維置于主題活動中的關鍵工作。涉及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時空的選擇,教學方法、形式及手段的確定,思維游戲對于主題活動生活聯系的發掘等。這項工作依賴教師的意識,也依賴教師的技術。這些都需要教師在了解分析思維游戲的基礎上,預測其與主題滲透的一些方向和可行性。
(三)利用生活中的元素與思維融合。思維游戲中對幼兒有益的經驗,不管是正規課程還是活動課程,顯性的還是隱性的,都應從幼兒的經驗出發,關注幼兒的現實生活,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教育資源。比如在“汽車城”的主題活動中,涉及的思維單元是有關記憶的思維練習。當涉及到顏色排列記憶練習時,我讓幼兒根據衣服的不同顏色扮演不同顏色的汽車,根據不同顏色的排列順序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衣服顏色記憶排列。生活中的游戲讓幼兒百玩不膩,讓他們在游戲中習得了思維的方法。
(四)根據思維單元某一支線開展主題活動。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在實踐操作中也把握了一個策略,即整合要有可行性。例如每一個思維游戲都有其思維的特點,在“小魔法師”的思維游戲中,我們發現此單元是圍繞著變幻的主題展開的思維創造性游戲,于是我們抓住思維中的一個變幻為切入點,與秋天中的變化進行了整合的主題活動《變幻的秋天》,結合秋天這個變幻季節,并且讓幼兒運用觀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等多種能力進行創造,培養了幼兒利用圖形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鼓勵幼兒多維交往,面向全體探索思維游戲。幼兒的交往是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主要途徑,更是思維發展的重要途徑。于是在思維游戲與主題整合時,我們盡量多給孩子一些與社會、環境、同伴交往的機會。比如在“多變的線”中,我們讓幼兒自己測量各種生活中的線條、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曲線和直線、通過集體的隊型變化來創造線條等等。在“汽車城”的活動中讓幼兒參觀車庫、記錄馬路上的汽車。
(六)以思維主題的方式開展區域活動。幼兒園的課程是以主題形式來體現的,因為,將幼兒置身于主題背景下的各類活動,有利于幼兒自主探索和自主建構知識,也有利于不同個性、不同特點的幼兒在活動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還利于教師針對每個幼兒的最近發展區,使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
同時,思維的材料是幼兒開展區域活動的物質基礎,是促進幼兒發展的載體,能讓幼兒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得信息,積累經驗和發展能力。在開展主題活動中科學地投放各種材料,充足挖掘教育價值,是開展好區域活動的主要保證。在主題不斷更新的情況下,我們在更換一部分材料的基礎上,嘗試在材料原有狀態下做一些遷移調整,賦予材料新的面貌和價值,以挖掘材料的潛力,達到物盡其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