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7~9年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這非常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但目前的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多數學生對文言文不感興趣,認為它沒有意思,用處不大,而且文字艱澀,讀起來費勁。細究其中的原因,可能與我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有一定的關系。至今,文言文教學仍存在著“以知識為中心”的問題,對于實詞、虛詞、句子翻譯、文章內容、寫作特色……一個都不放過。在教學程序的設計上,一般是:掃清字詞障礙→辨析實詞虛詞→譯為現代文→文意理解→寫作特色。如此重知識傳授,輕文本閱讀,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可想而知了。陳金缺老師執教的這堂課,則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一、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興趣
虛詞、實詞、句式、翻譯是文言文教學的任務之一,也是學習的難點;但學習文言文不只是要掌握好這些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品味、學會鑒賞,接受古代文化的熏陶感染。《賣油翁》文字淺顯,情節簡單,其中蘊涵的道理也不難理解。基于此,陳老師注重教學預設,巧妙安排。課外,落實預習,學生自讀,識字解詞,讀通內容,發現疑難。課內,從整體感知入手,設疑、質疑、解疑;重視誦讀吟詠,以讀促思,以思促讀,學生通過反反復復的讀、不同形式的讀——朗讀、默讀、齊讀、自由讀,潛入文本,感悟內容,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進而明白文本的要義。
在文言文學習中,學生將文言知識視為“畏途”。但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講究策略與方法,在掃除閱讀障礙、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將學生的注意力牽引到對文本的關注上,使他們被豐富的內容、生動的情節、感人的形象所吸引,從而萌生求知的欲望,那么,最終“畏途”將變“坦途”。
二、因勢利導,激活學生的思維
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通常短小精悍,細加咀嚼則又回味無窮。教學中,要讓學生從文本中獲得教益,全在教師的“導”。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師所務,唯在啟發引導。”如果“導”得有方,“導”得到位,對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將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課堂上,陳老師時刻關注學情,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相機引導,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以達到讓學生沉醉于文章蘊涵的情智之中,進而把學生擺渡到一個有理想、有情感的彼岸的目的。
首先,抓住關鍵問題質疑。
從學生預習的疑難問題中歸結出三個問題再次拋給學生:1.為什么以“賣油翁”為題?2.課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3.賣油翁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三個問題是閱讀文本的關鍵,引導學生從這些問題入手,抓住了要害。
其次,問題的提出呈層遞式。
從感受人物形象到感悟故事內容再到理解故事所要揭示的道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啟迪了學生的思維。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不斷產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至融會貫通的動態過程中。
還有,教會學生以辯證的眼光看待事物、評價人物。
初中生通常比較感性,評價人物往往只用“好”與“壞”來區分,因此,對賣油翁與陳堯咨,用一褒揚一貶斥作評價也不足為怪。陳老師則善于借助個別學生的獨特見解加以引導:1.引史料,將歷史上的陳堯咨與文中的陳堯咨進行比較,指出其可愛之處;2.以文中作者對陳堯咨的稱謂“康肅公”來說明他也是個人物,有一定的名氣,受到人們的尊重。學生由此明白“理解人物應一分為二,客觀看待”的道理。
三、引發探究,培養個性化閱讀能力
在文言文教學中,同樣要重視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培養。引發探究,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是陳老師教學《賣油翁》的又一特色。
閱讀是一種心智活動,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由于學生經歷、興趣、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對文本的感受、體驗、理解也就不盡相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加深體驗和理解。同時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使他們在相互交流中修正自己的判斷、觀點或產生新的見解,促使閱讀不斷走向深入。如,對賣油翁與陳堯咨這兩個人物,多數學生能夠從文本中讀出他們不同的特點,表明自己的感情傾向,進而對文意有較全面、準確的理解。當然,個性化閱讀不是“放羊”,它需要教師的悉心指導。有的學生覺得陳堯咨是個反面人物,陳老師的一句“陳堯咨是反面人物嗎?”又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從而使他們認識了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進而明白了故事所要說明的“熟能生巧”的道理。
最值得一提的是,個別學生覺得陳堯咨可愛,他們不但能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詞語、情節來證明,而且能用課外查找的史料進一步說明,對此陳老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由于教師在教學中營造了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學生身心放松、沉浸其中,易于形成獨特深刻的見解,對閱讀中發現的問題,也能夠大膽地提出,因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顯然,在文言文教學中注意教學的預設、學法的引導、興趣的激發,將為學生的學習引來源頭活水;這樣一種靈動的、充滿活力的教學,足以吸引住學生,讓他們愛上文言文。
但本堂課似乎在引導學生探索、挖掘文本內涵方面有余,而在點撥、指導學生文言知識方面略顯不足。學習文言文,知識的掌握是閱讀理解的保證,這是毋庸諱言的。教學文言文,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多積累一些有關的知識,這一意識千萬不可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