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山東省高考科目考試說明·語文科》(以下簡稱“《說明》”)是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和《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新課程標準語文科考試大綱》(以下簡稱“《大綱》”)以及山東省政府和教育廳頒發的有關文件編制的,它從山東省課程改革和近幾年高考的實際出發,把《課程標準》和《大綱》有機地統一起來?!墩n程標準》和《大綱》是國家意志的外在體現,因而自然成了山東省編制《說明》的主要依據。在《說明》中,無論是命題指導思想、考試內容及要求,還是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都充分體現了對國家法規文件的準確解讀和表述,體現了對國家法規文件的尊重。下面就語文新課程高考的具體內涵進行一些探討。
1.關于“突出語文學科特點”的問題
《課程標準》第一部分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學科這種特點表明,高中語文課程應該使全體高中學生獲得應該具備的語文素養。就選拔性考試而言,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應該從盡可能多的考查內容中體現出來。據此,在考查內容方面,《說明》基本涵蓋了語文學習的方方面面,如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等。《課程標準》第二部分“課程目標”明確提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要通過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學習,獲得“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五個方面能力的發展;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注意積累、感悟、理解、鑒賞、評價和表達等在突出語文學科特點中的重要作用。
2.關于“命題既要保證平穩過渡,又要體現新課程理念”的問題
在我國,教學和考試歷來存在著一些矛盾。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又增加了新的問題或者新的矛盾。語文課程的突出特點之一就是多樣性和選擇性,學生除了學習統一的必修內容之外,還要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和發展潛能來選擇選修內容。一綱多本的、相對個性化的教學應該用個性化的考試來評價,而不能用統一的考試來衡量。另一方面,課程改革和考試改革本應同步進行,用考試的改革來促進新課程的教學。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新課程教學的多樣性與高考統一性的矛盾日益明顯,特別是選修內容與統一考試之間的矛盾。比如,山東省各地市在教材(必修和選修)版本、教學內容、校本教材等方面存在差異,妥善解決這一問題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再者,新課程改革是在繼承優秀語文教學傳統基礎上的改革,不是另起爐灶。考試改革也一樣,必須是在繼承過去科學的考試內容和合理的考試形式基礎上的改革,不能割斷歷史?;谶@種考慮,我們認為,語文考試改革的步伐要穩,不宜過快。要保證命題和閱卷的可操作性以及考試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礎上再來體現新課程理念,落實課改精神和《大綱》的各項要求。任何大面積大范圍的調整都可能會有隱患,給廣大師生帶來思想上的壓力,給高三語文教學帶來不便。具體來說,語文試題的穩定性主要體現在必做題上,變化性主要體現在選做題上。選做題的閱讀量、題目數量以及分值都是在廣泛征求意見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確定下來的,充分考慮到了考生答題和教師網上閱卷的實際情況。
3.關于“注意必修內容和選修內容的聯系與區別”的問題
這涉及《課程標準》和考試的關系問題。《大綱》采取了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相結合的方式,必考內容主要對應《課程標準》中的必修內容,選考內容主要對應《課程標準》中的選修內容??紤]到大學對學生知識結構的基本要求,部分選修內容也納入到了必考內容當中,比如詩歌鑒賞與評價、語言文字運用等。對于高考試卷中的必考內容,考生必須作答,否則將失分;試卷中的選考內容,考生可以根據試卷的明確要求和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作答,不能都選。
《大綱》把《課程標準》中四個選修系列整合成了兩大塊,以材料包的形式呈現出來,即文學類文本(指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喿x和實用類文本(訪談、調查報告、新聞、傳記、社科論文等)閱讀,目的是便于命題。需要說明的是,詩歌類文本的考查由于在必做內容“古詩文閱讀”中已經出現,選考內容將不再涉及。
選考部分共兩大題,每大題各4小題,各18分;而且它們對應的小題之間的分值也保持一致,以方便閱卷。至于大家普遍關心的選做題的難度問題,比如,兩個語料的難度、語料的長度、對應題目設計的難度等,命題人會盡最大可能地解決。難度只能大致相同,絕對一致是不現實的。退一步說,難度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考生有選擇的自由。
在選考內容中,考生可以選擇自己學過的或者熟悉的內容作答;如果有把握,也可以選擇自己沒有學過的內容作答。這部分內容的考查充分體現了新課程高考的選擇性和開放性,這也是《課程標準》的要求在語文試題中的具體體現。
再次,《說明》中規定的考試內容范圍較全,對以往既有繼承又有突破。范圍全是指語文學習的方方面面基本涉及到了,繼承是指很好地吸收了以往科學而合理的考試板塊,突破是指體現了必做和選考的區別。
4.關于考試“能力要求”中增加的能力層級F,即“探究”的問題
“探究”這個能力層級是根據課程改革的需要提出來的,新課程要求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這是語文學習的較高要求。對“探究”的考查也有難易之分,大家不必擔心會增加試卷難度,畢竟“探究”只是一種能力要求,且主要限定在選考內容當中。選考內容也不可能出現過多的探究題目,因為要受所選語料、題目數量、考生答題時間、試卷難度系數等的限制。另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大綱》所說的“探究”應是基于文本的探究,是圍繞文本,而不是游離文本,跳出文本。因此,在復習指導時,教師應準確恰當地給考生解讀“探究”,不可漫無邊際地“探究”。
5.關于“名句名篇”考查的問題
名句名篇的考查共6分,較過去有所增加。一方面,名句名篇的考查不以任何一種版本的教材為依據;另一方面,由于語文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課程標準》也旗幟鮮明地要求學生加強積累與整合。中學生積累一定的具有教育意義、審美意義和哲理意義的名句名篇本身就是對祖國優秀文化的傳承,也是提升自身語文素養的有效手段。教師在引導考生復習所學教材的同時,可適當參照其他版本教材中的名句名篇,但不可增加考生的負擔。
6.關于作文考查的問題
《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中指出:“應關注學生的寫作態度和寫作水平。”寫作態度在這里更多的是指考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洞缶V》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下面兩點上:第一,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第二,每一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論述類文章的寫作應考查學生能否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用可靠的材料支撐觀點。實用類文章的寫作應考查學生能否根據常用文體的特點和要求,完成常見實用文的寫作。文學類文章的寫作應考查學生寫作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滲透以及使用該文體寫作的能力。錯別字的問題第一次明確提出來,很有意義,也很有價值,這給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