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3年生于南京祖籍浙江溫州。1976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版畫專業,1980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研究生班,現為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代表作品版畫曾獲全國第八屆版畫展優秀獎,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銀獎。第五屆、第七屆全國藏書票展金獎、一等獎。臺灣、青島、巴黎、意大利等地國際版畫雙年展。1999年獲中國魯迅版畫獎。代表作品中國畫參加中國新文人畫展、中國女美術家畫展、“中華世紀之光”中國畫提名展。97江蘇畫刊提名個展、新華社新華書畫院個展、百年中國畫展、開放的中國展、東方之韻·2003中國畫展、深圳美術館個展、韓、日、英、澳、美、德、新加坡等國中國現代水墨畫展。1995年獲中國畫學術精誠獎。2004年獲黃賓虹獎。

綜觀中外美術史,大師級的藝術家一般分兩類,一類是理智型,這類藝術家在創作前總是深思熟慮后將每個細節都安排清楚,甚至帶著歷史的責任感進行創作,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虛谷等;另一類是感性型,這類藝術家的創作則是情感在先,總是讓手跟著感覺走,有時甚至是動手先于思考,作品一揮而就,偶然天成,如凡高、羅丹和徐渭等。
近幾年活躍在畫壇的女畫家楊春華就是一位頗具藝術天分的感性畫家,我與她相識已有十多年了,曾特邀她參加新華書畫院舉辦的畫展,后來漸漸熟悉了,對她的國畫藝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今她的國畫越來越受到美術界和收藏界的關注。人們普遍認為,楊春華的國畫創作在保留國畫傳統線條和筆墨情趣的同時,又與傳統國畫明顯拉開了距離。她筆下的人物、山水、和花鳥作品以靈動飄逸的線條、典雅艷麗的色彩,以及情感豐富的意境在當代中國畫壇占有一定地位。其藝術創作主要有以下特點:

獨特的藝術語言
楊春華1976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受過良好的西畫教育,后來受其父著名版畫家楊涵影響,從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研究生班畢業。雖然學的是版畫,但楊春華從小就對國畫有著濃厚的興趣,她對國畫的喜愛甚至超過了版畫,也許因為學的是版畫,她才沒有像國畫系學生那樣受傳統國畫一筆一墨的模式影響,才有了她后來創作中的那種自由松弛的隨意性,也因此成就了她具有瀟灑飄逸的動態之美的藝術風格。
在20多年的藝術實踐中,楊春華悟到了國畫的本質所在:線條、筆墨和意境,同時也認識到傳統國畫色彩不夠豐富、視覺效果較差之不足。她在繼承傳統國畫用線造型的同時,巧妙地將色彩與筆墨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
用線造型是楊春華繼承和發揚國畫傳統的重要標志。她從小練習書法,對線條的運筆有一定的領悟,她在國畫創作開始階段用短線比較多,后來經過對古人作品的研究,她覺得軟筆的長線與一波三折的傳統線條相比,因多了幾分流暢而又少了幾分枯澀,更有利于情感的渲泄。為了畫好長線,她不僅研究了吳道子的“吳帶當風”,也曾用寫意的筆法臨過《八十七神仙圖》,還赴敦煌臨摹了大量壁畫。經過多年不懈的研習與探索,如今,她筆下靈動飄逸且富有彈性的長線條已成為其國畫的一大特色,也是她國畫造型的主要手段。楊春華愛好音樂,她經常在音響的環繞聲中作畫,那一根根勾勒物象的飄逸、瀟灑的長線如同一個個音符在宣紙上跳動,使她的作品具有音樂節奏的韻律之美。
楊春華有一枚閑章“好顏色”,足見她對色彩的偏愛程度。她認為以墨為主的傳統國畫盡管墨趣很好,但給觀者的視覺沖擊力不夠。中國畫講究“墨分五色”,而楊春華改為“色分五墨”,她覺得在色彩的暈染中也能達到一種墨韻。墨分濃、淡、乾、濕和焦來表現墨色的豐富性,她從五彩繽紛的色彩里找到其中的墨色、墨韻、情韻,她憑著扎實的西畫功底和對色彩與生俱來的敏感將各種顏色當墨來運用,再配以金粉和銀粉加以點綴畫面,使她的作品色彩飽滿,有一種典雅華麗的富貴之氣,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給人以明朗亮麗的藝術美感。

然而,再好的技法也只是藝術家創作的手段,感受現實生活,抒發真情實感,才是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因而楊春華的國畫藝術除具備獨特的藝術語言之外,還具有真實的生活感受。
真實的生活感受
人們常說畫如其人,楊春華雖是個江南女子,卻有著北方人的直爽與大氣。她為人厚道,待人總往好處想,看他人的長處,有著平和達觀的心態。除畫畫外,還喜歡品茶、燒飯、愛好音樂和旅游,屬于那種能夠真正享受生活快樂的藝術家。

一個時代的社會生活是這個時代藝術家創作的源泉。對藝術,楊春華有著自信與平和的心態。看她作畫,是一種享受。她經常邊聽音樂邊畫畫。她對畫面氣氛的營造、布局的呼應能力頗為自信,創作時完全是憑著想象力信手拈來,添東補西、鋪滿畫面,似乎在不經意中一張精品就誕生了,正如徐青藤詩云:“東風吹著便成春”,然而你問她這畫是怎么畫出來的,她反倒說不清了。我覺得她身上具備了天才畫家應有的天賦。她的國畫大多反映現代人的生活狀態,畫中既有她自己也有她生活中的朋友,有時她會把身邊的十多位好友畫在一幅畫上。在她的現代人物畫中還有著不可或缺的配角,就是她家養的三只貓,無論她現代人物畫的構圖如何,她家的貓總會有一只入選,貓似乎已成為楊春華時尚女性創作中的符號,與那一只只慵懶的小貓相似,她筆下的時尚女孩同樣也是一副歪頭、瞇眼和倚花的閑逸狀態,這是畫家創作時清茶一杯,樂曲環繞的放松狀態的結果,刻畫出了時尚女性幽雅與恬靜的休閑生活,這不僅是畫家向往的生活方式,也是畫家自身生活狀態的寫照。
與其現代人物畫相比,楊春華創作的古代仕女畫則更具鮮明的時代面貌。
鮮明的時代風貌
楊春華的古代人物多以描寫琴棋書畫中的仕女為主,這些女子大多體態豐滿、服飾華貴、美麗動人且多以厚實肥潤的鮮花相伴,頗具大唐風韻,被評論界稱為和平盛世時期的“新簪花仕女圖”。其實,畫家是在通過渲染一種古代文人的清雅氣息來體味文人之情,借以表達她對古代有修養的文人雅士生活境界的向往與追求。她說:“我也希望別人看我的畫能夠看得輕松,欣賞這樣一種美女,可能這種美女在現實生活中比較少,能給高效率、快節奏的現代人一種心理上的緩沖”。

楊春華信佛,她是那種心中有佛之人。她喜歡畫佛像并認為畫佛像等于在修行。她覺得佛很美,所以她將佛像當仕女來畫。她筆下的佛像形態豐富,或坐或站或臥,大多豐腴多姿、絢麗典雅、美貌動人。有人說她畫的佛像她,她說:“我也覺得像我自己”,同時她還喜歡在佛像上題寫《心經》,她認為《心經》里面概括了佛學的精華,一口氣寫完很愜意。如今,楊春華的佛像已成為她國畫創作中的一個品牌,許多人喜歡收藏,不僅因為她畫的漂亮,更因為畫家已將佛人性化,人們向往得到的是浮躁多變的現實生活中所需要的寧靜與安詳的古典主義精神。




與要求造型和結構準確的人物畫相比,風云流動千變萬化的山水似乎更有靈性、更令畫家情有獨鐘,楊春華筆下的山水用筆奔放雄渾、酣暢淋漓,高山湖泊、茂林修竹、云海松濤和亭臺樓閣等在她筆下完全是線條與色塊的自由組合,筆情墨趣隨心所欲,這種用筆的無拘無束是一切為畫面服務的無法之法,產生的靈動之美不僅來自畫家自由松弛的心境,也緣于她對大自然的獨特感悟。楊春華筆下的山水不是描寫一山一水,而是綜合了她看到的各種山水之美,黃山之松、泰山之石、廬山之瀑和西湖垂柳等在她筆下經過藝術提煉自由組合后入畫,有時,畫家竟然將時尚的奔馳車也“開”進了畫面,營造出既有形式美感又不失藝術真實的具有鮮明時代風貌的山水意境,令觀者耳目一新。我覺得與她的人物畫相比,楊春華的山水畫特點更加鮮明,風格也更為獨特。她在保留線條與墨韻的同時,一改中國傳統山水畫歷代形成的程式化筆法,以鮮艷亮麗的色彩和時尚新穎的內涵,獨步當代山水畫壇。她也因此被國畫同行認定為將對中國當代山水畫風產生影響的大家。
有評論家預言:楊春華將是繼周思聰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女畫家,我對此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