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便是中國本土最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也不得不承認,這只不過是它的“陽謀”罷了。它就像一位影武者,許多時候隱藏著,觀察著,等待最佳時機的到來
20年前,它以合資并購的方式進入廣州市場,在一沒有征地二沒有廠房的條件下,通過并購,以最快速有效的方式進入中國。20年后,通過并購,它成功控盤樂百氏,控股娃哈哈;增持光明乳業(yè)、增持匯源,控制正廣和飲用水,一步步實現(xiàn)它在中國的布局,不動聲色地入主了中國幾乎所有知名的飲料企業(yè)。
就像是一個出手狠準的巨人,不愿聲張的它每次的出手都令人眼花繚亂,并購結(jié)束時它總會消失,只留下了長長的影子吊公眾的胃口。
這樣做的結(jié)果,使它在中國的合作伙伴眼中,似乎是一個很好“說話”的對手。因為它不派專員參與管理,因為在它入主之后中國公司仍然享有商標權、管理權、產(chǎn)品及市場開拓權;因為它甚至強調(diào)自己和中國對手之間不是收購而是合作關系,其目的只是單純的利用中方原有的各種關系,通過借力來實施自己的擴張戰(zhàn)略。
然而,即便是中國本土最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也不得不承認,這只不過是它的“陽謀”罷了。它就像一位影武者,許多時候隱藏著,觀察著,等待最佳時機的到來。
它可以經(jīng)過15年的漫長等待,通過數(shù)次增持,使其持有的光明乳業(yè)股權才從最初的5%爬升到現(xiàn)在的20.01%,位居第三大股東。它可以不動聲色地完全控制樂百氏,使得樂百氏原董事長何伯權痛呼“這是入世給我上的最重要的一課”;達能對娃哈哈非合資公司的強行并購,它甚至逼得宗慶后不得不扛起了“捍衛(wèi)民族品牌”的大旗。
如今,再也沒有人可以忽視它在中國的存在。統(tǒng)計數(shù)字表明,達能已占據(jù)了中國內(nèi)地飲用水市場的半壁江山,達能餅干的出貨量及銷售額在去年均坐上了行業(yè)第二的交椅,從2005年開始,中國成為達能繼法國、西班牙及加那利群島之后的第三大銷售國,2006年,中國為達能貢獻了14億歐元的收入,達能成了中國最賺錢的跨國公司之一。
達能的成功秘訣是什么?在外資獨資化日益洶涌的今天,就在國內(nèi)媒體紛紛把目光聚焦于娃哈哈,聚焦于宗慶后之時,撇開娃哈哈與達能之間的紛爭,撇開宗慶后與達能之間的是是非非,去研究這個兇猛的對手,去回顧達能在中國長達20年的潛心布局,去分析達能在20年中與中國本土著名企業(yè)過招時所使用的“手腕”和“套路”,對于中國企業(yè)來說,無疑正當其時。
因為“來路即歸途”,誰都無法保證,達能之路不是匯源娃哈哈們所必須要走的未來之路。為此我們選取了光明、樂百氏、娃哈哈三個樣本,試圖通過它們透析達能的“袖里乾坤”,解讀達能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