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間,從學生詩人到商界領袖;從萌生一個創意,到建成一個帝國;從找到一個模式,到公司市值200億元,個人財富30億元,這便是年輕的分眾傳媒掌門人江南春。
他曾創造了中國企業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最大融資額的奇跡,而奇跡并未止步,他仍然在奔波不倦地構建一個分眾傳媒的明日帝國。
按江南春的看法,把人們無聊的時間拿來變現,如上網,看新聞,發短信,而當他把無聊的眼球轉變成現金,便成為了“無聊產業”的受益者。

電影《明日帝國》里有一句話說道:“把人們想要的給他們!”而江南春做到了這一點。
這個每天工作18小時、無暇談情的34歲“鉆石王老五”,憑借對“無聊產業”的不斷挖掘,從開發全新廣告媒體樓宇電視開始,江南春的分眾故事,劇情如扣人心弦的美劇,一季接著一季,死死抓住人們的眼球,而他從中將自己獨特的商業模式無限延伸。
在江南春看來,分眾擴張的故事永遠沒有最后一季,他正逐漸完成產業布局,一步一步地向戰略意義上的構想—“做中國最大生活圈媒體群”邁進。
分眾的成功就是幫助人們打發了等電梯的這幾分鐘無聊的時間。
而基本上中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大部分是做“無聊產業”的,從新浪到盛大網絡,因為上網、看新聞、發短信、玩游戲,都是幫助人們打發無聊的時間。
在這個無聊都能變現金的時代,在這個注意力也成為金礦的時代,一夜暴富不是問題,問題的關鍵是暴富之后,如何持續增值。
江南春說,他感覺投資者越來越懂得,中國是個不太相同的國家,它有特殊的國情,短信、網絡游戲在中國的成功都是令海外投資者想不通的事情,但事實證明它確實成功了。
“經過短信和網絡游戲的教育之后,很多美國同行心態已經變得很open,他們相信china就是可以存在很多獨特的商業模式,他們現在已經很容易接受這種中國式的獨特的商業模式。” 江南春總結道。
模式制勝
正是中國商業市場的獨特性成就了“分眾模式”。“分眾傳媒這樣屬于傳統廣告行業的公司,一般來說美國的風投機構不會感興趣,但是中國市場的特殊性卻恰恰成就了它在納斯達克的輝煌。”美國Think Equity投資銀行CEO邁克爾蒙表示。
根據分眾的商業模式,分眾與商業樓宇、終端賣場、城市公寓等進行商業談判,以租用的方式取得廣告播放許可,然后在以上場所安裝液晶電視,不間斷、強制性地播放廣告內容。
通過這種運營方式,分眾傳媒取得了驚人的市場業績。據該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其單月廣告收入近2億元人民幣,2006年總體營業額突破20億元。其樓宇電視已經覆蓋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等全國各大城市,正向國內二線城市擴展,市場占有率高達98%。
談起分眾傳媒的商業模式,從不知疲倦的江南春總是滔滔不絕,據他說在納斯達克上市前,從2005年6月19日開始的14天里,就會見了300多個投資者,其中70多場是一對一的演講,這讓他幾乎吃不消了。但從商業價值來講,這些演講是最值錢的,他的所有努力都會體現到股價上來。
江南春建立起來的這張覆蓋全國近100個城市、近10萬個終端場所和10萬部電梯的戶外視頻廣告聯播網絡,是通過低廉的人工來完成的。
分眾雇傭了近1000名工人。“每人1個月1000元,一年才1200萬元。相對于分眾的收入來說,1200萬元算什么,可以忽略不計。”江南春說。
“分眾在本質上其實是一種商業模式的革新。因為我們在技術上并沒什么專利或是優勢,而是發掘出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機會和空間,并且把這種商業空間拓展成為一個產業。”
世界上有一個屬于夜晚家中的電視廣告市場,就必定會有一個屬于白天的戶外電視廣告市場。而且因為是戶外電視廣告,所以江南春可以選擇不同的地點來鎖定不同的受眾,服務于不同的產品與品牌,從而幫助廣告主有針對性地打中他所想要打中的目標消費群。
從國內77%的辦公樓宇和600家大賣場,到2000家左右的便利店,成了分眾的舞臺—一個每周覆蓋5000萬購物者以上的大型賣場電視廣告平臺。
江南春對分眾模式的創新,使得整個傳媒業的格局發生了改變。在分眾近幾年陸續完成的幾輪融資和幾次并購中,江南春不失時機地拓展著其商業模式的外延。分眾上市后又陸續開發了高爾夫聯播網、美容院聯播網、機場巴士聯播網、賣場電視聯播網,構建了一個清晰的、圍繞著消費者生活形態的廣告媒介金字塔。
“分眾在中國能夠迅速成功,有中國的國情因素,但是在國外做起來卻很難。因為發達國家各種各樣的利益關系錯綜復雜,談判成本非常高。分眾的成功可謂獨一無二。”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院長黃升民評價道。
海面之下
成功之后風光無限,看似前景一片光明,但水面之下,是否隱藏著暗礁?江南春這位新傳媒大鱷,還能風光多久?質疑聲音果然隨即而來。
黃升民認為,分眾如何進一步將樓宇廣告及延伸的其它模式規模化,將會面臨極高的執行難度。比如在樓宇廣告上,分眾就經歷過跟每一個樓主、每一個電梯、每一個物業公司進行商業談判。
“這種執行難度有多大,可想而知。”黃升民認為,分眾取得的成功說明它已經建立起一支很強的執行隊伍。但是,由于覆蓋面越來越大,分眾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
作為一個完完全全的中國概念股,分眾的寫字樓戰略雖然吸引了人們的視線,但是要進入大大小小的寫字樓,所需的投資量也是巨大的。而分眾單一的業務模式,如果不探索出特別的方式,即使前景廣闊,也難以長期發展。現在分眾和樓宇原來的合作合同大多到期,續約時,樓宇提成的分成會大幅增加,分眾成本也要劇增,其運營支出已占到了營收的23%。
分眾合并聚眾的消息傳出時,其在納市的股價指數大幅上揚,由此可見資本市場對此次合并的認同。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市場之所以認可如此突然的強強合并,也是因為對這一商業模式的擔憂。“新媒體領域復制性很強,分眾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易觀國際產業研究部分析師陳海瀅就看空分眾模式的未來。
雖然分眾傳媒基本上掃清了樓宇視頻電視的競爭者,但是,在其他領域,如醫院、列車、銀行、大賣場等公共場合,出現了很多強勢競爭者。
香港晨星集團的健康傳媒,聯想投資的廣源列車傳媒,有著政府背景的北京城市電視,占據了國內主要機場的航美傳媒,幾乎復制了“分眾模式”于廈門起家的世通華納,以及在大賣場有相當優勢的上海璽誠傳媒,正在侵占分眾傳媒的發展空間。而且,這些特定區域的媒體,其傳播效果要好于分眾傳媒。
中國很多大城市都有較為嚴重的污染問題,可能會給戶外廣告液晶屏帶來損害。根據業內分析師預計,分眾傳媒每5年就需要更新一次液晶屏,這必然會大幅度增加成本。
這一系列缺陷,被認為隨時會成為分眾未來的發展道路上的雷區。
2007年5月15日,炮手周鴻煒的言論則聲稱擊中了分眾傳媒的新軟肋,“互聯網‘無廣告時代’來了,還要那些鋪天蓋地的液晶屏做什么?”他稱。
“分眾模式是對傳統廣告的一次革新,但是廣告再精準,依然是廣告,在消費者眼中,廣告的本質就是兩個字:托兒。”周鴻煒表示:“這依然是眼球經濟時代的產物,精準不精準,沒本質區別。”
實際上多份調查研究報告似乎也印證了周鴻煒這一觀點。國外的研究表明,大約1/4的廣告“帶有欺騙性或對受眾存在誤導”。IResearch的報告說,在互聯網上做廣告投放的企業反饋中,平均只有13%的新客戶是通過廣告找上門來的。
而分眾面臨《物權法》實行的“政策變數”—很多小區業主希望這部法規能“趕走”他們家電梯間的分眾液晶廣告屏。業主普遍的情緒是“產生噪音,污染眼球,賺的廣告費卻沒我們一分。”
布局互聯網
在眾說紛紜之中,江南春無疑有自己的考慮,對他建立起的新媒體“明日帝國”來說,不停地找到分眾的“藍海”,就是對未來的有力支撐。
他一面加強分眾的“生活圈媒體”滲透力度,而一面把戰火擴至互聯網……“互聯網的空當越來越大”,江南春說。
2007年3月1日,分眾傳媒與好耶達成了最終收購協議,此次收購價格在2.25億美元左右,其中7000萬美元以現金支付,其余部分以增發新股方式支付,交易于2007年3月底完成。如果好耶在一年內達到特定的收益目標,分眾傳媒還將增付價值7500萬美元的普通股。
“好耶是一個擁有核心技術的營銷增值服務商,它將為‘分眾生活圈’媒體的延伸起到重要作用。”江南春說,“分眾的廣告覆蓋面雖然很廣,但有兩個重要的廣告接觸點尚未進入,一個是電視廣告,一個是互聯網廣告。此次分眾并購好耶是一個戰略性并購,是對分眾生活圈媒體群的重要完善。”
中國互聯網協會日前發布的《2007中國互聯網調查報告》顯示,2006年,中國網絡廣告(不含搜索引擎)收入達49.8億元,未來3年仍將保持每年50%以上的增長率,預計2008年市場規模將達117.63億元。
上述數據可見,互聯網作為廣告載體的價值毋庸置疑,多年來,互聯網廣告依然是中國互聯網公司最有效的收入模式。而分眾傳媒在互聯網廣告領域的缺位,使江南春吞下好耶的欲望更加強烈。
好耶廣告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專業軟件提供商和第三方實時監測公司,IDG、OAK等著名風險投資機構,前期已經對該公司注入了3000萬美元。好耶公司自己也已經走到了納斯達克的邊緣。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走在納斯達克上市邊緣的好耶與當年的聚眾傳媒一樣,最終被江南春攔截,并被其納入囊中。事實上,對于好耶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網絡廣告公司來講,能夠以2.25億美元的高價“變現”,也并非蝕本買賣。
通過與好耶的合并,分眾傳媒邁入了互聯網廣告市場,這對于分眾來說意義重大。事實上,好耶的高成長性對分眾也是一個威脅,而通過并購,分眾不僅夯實了中國廣告老大的地位,還獲得了新的盈利業務線。
由此,江南春對延伸至互聯網的分眾戰略組合拳,一再施展開來。2007年3月30日,分眾與房產交易網站“購房者”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江南春同時出任購房者網站董事局顧問。
另有消息稱,江南春很快將新增收購4家網絡媒體,收購總價預計不超過2億美元。“我個人非常看好垂直網站和垂直搜索市場,尤其是基于房地產、汽車這種具有行業價值、交易非常巨額的網站,”江南春如此說道。

掌上商機
在傳統廣告業創造新模式成功,進而掘金互聯網,江南春縱然一路凱歌,卻從來不會停下其尋求業務模式、類型創新的步伐。
手機廣告市場就是他未來極其看重的一塊蛋糕,用江南春的觀點來描述:分眾又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金礦,那就是手機廣告。目前,分眾已經宣布全面進軍手機廣告市場。
“我們在手機廣告市場找到了一些好的模式,實現廣告主與受眾的雙贏。”江南春對做好手機廣告業務相當有信心。
江南春認為,手機廣告要注重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空間把信息傳遞給最需要的用戶,強調精準到達,不觸及用戶的道德底線。為了更好地把握手機廣告的用戶體驗,目前分眾有100多人正在研究這一項目。
在手機廣告領域,面對越來越多的競爭者,江南春則認為,已經“打開了一扇門,看到了里面的風景”。
“這對于受眾將是個增值行為,可以使兩方實現雙贏。”雖然一再說不愿透露,但江南春還是以分眾正在研究的“電子折扣券俱樂部”為例說,分眾讓消費者自己發送短信,訂制諸如餐飲、服裝等折扣券的服務,然后在指定的時間把折扣券發送給消費者。
去年3月份,分眾就并購了手機廣告運營商并啟動“分眾無線”新媒體品牌,3個月間該業務創收310萬美元,占分眾傳媒2006年第二季度總營收的6.1%.江南春一再對外界表示:“無線的廣告市場在未來將非常熱。”
從市場背景來看,中國已有4億手機用戶,這首先很符合江南春要“更多覆蓋”的要求。其次,每部手機的背后,都對應著一個綜合的數據庫,能對其主人進行“更多細分”—手機的款式、通話頻率、國內外漫游次數、是否手機上網以及喜歡登陸哪些網站等,這些信息都能讓分眾對手機的主人進行細分,然后有的放矢投其所好。最讓江南春興奮的是,這些手機每時每刻都伴隨在主人身邊,而且不需要分眾掏一分錢。
如何讓手機屏、液晶屏、電腦屏之間互動起來,實現各個平臺間的交叉銷售和組合銷售,是江南春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并購路線
而一連串的收購故事,也使“收購狂人”江南春的名頭變得越來越響亮。
通過一年間的多次收購,分眾傳媒的規模不斷擴大。最新數據顯示,分眾市值已達到42億美元,遠超百度等納斯達克中國概念股,鋒芒直逼市值達60億美元的騰訊。其股價也一路走高,在納斯達克中國概念股中僅次于百度。

在分眾三年多的發展歷史中,至今共進行了21次收購。其中前16次的收購對象都是分眾各地的加盟商,及由收購后成為分眾合伙人的創業者所運營的“模仿秀”。這些收購所付出的價格從幾十萬到幾百萬元人民幣不等,其中有全資收購,也有部分收購。通過這16次收購,分眾直接運營的商務樓宇電視網絡的覆蓋區域,從2003年5月公司創業初期只有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四個城市,迅速擴大到截至2005年9月底的23個城市(據Q3財報:商務樓宇聯播網共覆蓋54個城市,其中23個直營城市,另31個城市由區域分銷商運營)。
第17次收購發生在2005年第三季度,收購了深圳邊界商場廣告公司的全部股份,將后者在深圳的54個商業場所運營的視頻廣告網絡全部收入囊中。第18、19、20次的收購對象則是上述的框架傳媒、聚眾傳媒以及凱威點告。
以樓宇視頻廣告起家后,江南春一直在全面“布局”:2004年,進軍賣場廣告網絡;2005年10月,收購中國最大的公寓電梯海報公司—框架傳媒;2006年1月,收購競爭對手—聚眾傳媒;2006年3月,收購北京凱威點告技術有限公司,并啟動“分眾無線”手機廣告媒體品牌;2006年4月,推出戶外LED彩屏媒體;2006年8月,收購影院廣告公司ACL;2006年12月,收購全國最大的高校平面媒體運營商—動力傳媒;2007年3月1日,并購互聯網增值服務商好耶網……
通過樓宇、賣場、戶外LED彩屏、手機廣告、影院網絡等形式,分眾成為了新媒體的風向標,其用于收購的資金累計達到數十億人民幣之巨,筑起了很高的行業門檻。
自上市以來,分眾的股價和營收一樣,一路攀升,其市值已超過40億美元。而廣告業內有專家認為,江南春這些所有的收購行為,都是為了保持分眾在廣告業的領先地位。
江南春把分眾未來的發展戰略定位在,一是追求更廣泛的覆蓋,覆蓋更多的人和這些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以進一步提升分眾的市場占有率;二是讓廣告更精準地傳遞給特定的受眾人群,在提升廣告主的投資回報率的同時,最終提高分眾的利潤率。
通過不斷收購,分眾傳媒涉足商務樓宇液晶電視、賣場廣告網絡、公寓電梯海報市場、無線廣告市場、戶外LED彩屏、電影院線媒體、高校平面媒體等,基本實現了全面覆蓋一個普通消費者的生活時空。而這個目標的實現,則使江南春的媒體帝國之夢更接近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