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節日營銷,企業對于機會的發掘和市場的培養宣傳卻似乎少了根神經
每年黃金周都是各路商家最為忙活的時節,廣告、促銷、鋪貨、上人,一路路的市場動作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復。然而,雖然市場和商家的行為依然很積極,但在意識上的創新卻讓人頗感失望。一方面,對于節日營銷,企業和市場都及其重視,另一方面,競爭的空間和表現卻太過于狹窄,心力都將焦點放在了類似于“大甩賣”的行為上,而對于機會的發掘和市場的培養宣傳卻似乎少了根神經。
“潮流”VS市場行為
其實,說到底,企業之所以關注節日,關注節日營銷,極為關鍵的因素就是在節日期間大量的消費者能夠在這一期間有空余的時間點,同時,有大量的市場消費行為,并且通過企業的市場行為吸引大量的消費者。而單純的賣場“大甩賣”,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人氣,帶來相對可觀的銷量,但并不能夠服務于企業長期的品牌效應,尤其是對于企業產品而言更是如此。
而“潮流”的存在本身就是節日的一個焦點所在,譬如在北京,每年的黃金周都有幾萬人流量薈萃的書市,也有大量年輕人匯集的朝陽流行音樂周、迷笛音樂節、歡樂谷娛樂活動等等,還有很多各種明目的廟會、創意表現等等,這些潮流型的活動,不僅在第一時間吸引大量的人氣,更是有區別性的消費群。另外,無論是場地上還是關注度上都有足夠的力量。然而,不知道是中國企業家的年齡太大,還是市場思維老了,或者是不屑于這樣的關注,其對于此類潮流活動的關注、發現與利用少的可憐。拿北京潮流音樂節來說,每天上萬人的流量,且大部分都是年輕人,但參與活動和宣傳的企業僅僅3—5家而已。
“潮流”利用度與營銷行為不契合
再來所說參與“潮流營銷”的這些企業,在北京潮流音樂節上,可見的三家宣傳,太陽石藥業、中國移動、悠樂匯,更讓人意向不到的是,作為年輕人范本的移動和悠樂匯本應該是非常契合主題的兩家企業,但看看其表現和市場效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宣傳人員的拘謹,宣傳人數的可憐,宣傳陣勢的微小。難以想象,對于這樣一個目標消費群及其吻合的陣地,企業為這樣的營銷行為讓人失望,更確切地說是有了好的行為卻沒了恰當的方式和重視程度。與之相反,看看太陽石藥業,抓住了家長帶孩子逛公園的情景,抓住了家長陪孩子玩樂的心里,認識到了培養的重要性,不僅將人員分區分批有目的地進行各項目,而且對于消費者的互動也恰如其分。
不難看出,除了企業家本身對潮流的關注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潮流,實行潮流營銷,如若準備不當,例如中國移動,無非是走馬觀花。
把握“潮落”
不管是節日也好,還是日常營銷也好。首先,中國企業家對于市場的態度仍保持著高強度的急功近利心,而對于準備和培養工作缺少了更多的關注神經。二者,對于新銳因素和新銳營銷手段的關注和實用更是少了熱情和激情。其次,如今無論是那個行業都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時代,企業生存的方式不是一味地重復和抄襲,而是自我模式的探索和建立,這就需要企業要在第一時間掌握市場動態,洞悉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去向,而不是在傳統的軌道里相互廝殺。再次,有了對未來的重視,更需要有系統性定制式的營銷手段,而這樣的營銷系統對于企業和企業家而言,不是傳統的經驗能夠實現的,更需要針對性的營銷配置。
潮流不僅是一種力量,一個好的集中體,更是一個絕佳的營銷舞臺,一定會隨著社會平民化時代的到來而成為新的風向標,發現、探索、搭配、占領、嫻熟,將會是中國企業家將潮流作為未來牌的重要鏈條。讓我們共同關注潮流,發現潮流,利用潮流,希望在下一個黃金周到來的時候會看到更多讓人欣慰的潮流營銷出現!
責任編輯:宰守鵬 郵箱:zaishoupen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