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是詩人,還是創意人?是廣告人,還是傳媒人?是企業家,還是資本家?面對這些眼花繚亂的角色轉換,江南春自己恐怕也難以說清其中緣由,到底是什么在推著他往前走?因為寫詩,所以與創意不遠;因為廣告,所以與傳媒不遠;因為企業,所以與資本不遠。一環套一環,循序著生存法則和競爭邏輯,最后,江南春被“逼”而成為身價數十億的傳媒大亨,這是他別無選擇的幸運!

劍走偏鋒,賭一個意外。正是邏輯以外的意外,成就了江南春的敏感和見識,換句話說,正是江南春對人性的領悟和魄力幫助他抓住了新媒介技術的市場機會,驅使他率先打造商務樓宇電視媒體的產業鏈,創造了分眾媒體的商業價值。具體講,分眾媒體的使用價值反映在三個方面:
一是以分眾化的媒體方式,精確聚合不同消費人群的感知注意。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消費人群的差異很大程度上是空間性的。商務樓宇之于商務人士,大賣場之于終端購物者,公寓樓之于日常生活圈消費人群,其溝通是全方位的。
二是以單純溝通創造快速覆蓋。從市場變化的速率來講,傳統媒體顯得不夠有效。而分眾電視媒體的創新就在于排除內容。它的廣告溝通是無內容制約的溝通,單純而有效,并吻合快速營銷的傳播特點。有人擔心,單純的廣告沒人看。其實這是誤解。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沒有廣告,這世界會怎樣?
三是創造性地重組了新媒體的功能和價值。我們知道,媒體具有很強的時空性質。誰能重組時空的傳播關系,誰就有可能獲得媒體創價機會。
江南春的制勝之道在于尋求商務集聚區和生活集聚區最大程度地傳播覆蓋,突破了傳統媒體的空間限度,致力于打造在生活與非生活、工作與非工作的過程空間或非自主滯留環境中的傳播強效性,尤其注重拓展對消費者的不確定意識狀態中的確定性傳播。
目前,分眾的網絡覆蓋達80多個主要城市、6000萬都市人群,在家庭以外構成了一個全國性、高覆蓋、多頻道、分眾化的對都市人群消費觀念產生巨大影響力的媒體平臺,特別是對中高端人群和FMCG消費者的影響力在局部甚至超過了傳統電視。另外,對廣告主而言,分眾構建了立體化、無縫化、精確化的強傳播模式,大大提高了廣告主的投資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