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這些互聯網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歷程,無論是雅虎還是eBay,基本上都經歷了單干、合資或并購,在種種嘗試失敗之后,不得不選擇甩手,完全交出自主權,給一個信任的公司或經理人。而今的Google還在強撐,然而隨著市場份額的下滑,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措施扳回,他還能支撐多久呢?
“相對于客戶用腳投票離開你,不如讓客戶用手投票來幫你賺錢。”馬云的這句話大概可以算作是國外互聯網企業失敗的共同原因了。只是這句話太泛了,深挖起來又顯得太空。因此,我們似乎應該尋找一些其他的原因。
原因之一:“重視中國市場”與“輕視中國人”的矛盾
無論是雅虎還是eBay,以及Google,最初進入中國時,無不是因為“中國市場的強勁消費潛力”,正如eBay高層所言的“在21世紀放棄中國就等于放棄世界”一樣,所有人都希望能在中國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然而,通過對雅虎中國、eBay易趣網的一些采訪,就會發現一些共性,這些中國的高管都會抱怨“總部在關鍵的時候不聽他們的建議”。他們認為總部喜歡遙控,不相信中國管理人員對當地市場的了解。例如eBay易趣網的高管,他們覺得在被收購后遭到了美國總部的輕視。這直接導致了管理層因無法發揮真實水平而選擇離去。
實際上,這種現象在很多公司都能看到:短短幾年,雅虎中國的老總從張平和、陳煥守、周鴻煒,一直換到了馬云;eBay易趣網也不例外,從最初的邵亦波和譚海音,到鄭錫貴,再到吳世雄、廖光宇,換手速度不低于雅虎。而正式宣布進入中國僅一年多的Google,其中國區聯合總裁周韶寧已經離去,原本構建的雙總裁架構也不成形了。
對此,中歐工商學院管理學教授范悅安(Juan Fernandez)表示,“總部的某些高管不太了解中國的情況。他們的經驗僅限于那些法制健全的成熟市場,加上他們通常承受著來自股東和董事會成員的壓力,所以變得非常在意數字,所以當他們看到中國的管理層對集團的做法進行修改,注入本地化特色,他們就會感到不安。”
原因之二:大品牌形象的“傲慢與偏見”
“eBay在中國犯的一個重大錯誤是以為它在美國的領先品牌形象在中國也會所向披靡。”采訪中,一位市場人士如此對記者表示。實際上,不僅eBay,雅虎和Google等其他品牌同樣存在這種心理。
縱觀這些企業進入中國時的表現:巨額資金、先進的技術、挑選出來的優秀團隊,種種因素都顯示了他們必勝的決心和可能。然而,正如營銷專家龔文祥所言的,跨國公司在中國有最聰明的人、最多的錢、最好的技術,但中國公司同樣可以在做事的觀念和方式上找到取勝之道。
中國是個新興市場,那些在國外財大氣粗的品牌在中國不一定能保持光輝形象,而在國外不太知名或者不太受重視的品牌卻有可能在這里煥發出青春活力。其中的原因就是“做事的觀念和方式”。
一位eBay易趣網的用戶在采訪中表示,eBay試圖運用與美國相似的布局和特征來打造它在中國的拍賣門戶網站,但幾乎所有人認為它的網站太過空洞,而且缺乏客戶服務電話號碼,讓他覺得非常惱火。這些問題在用戶屢次反映都得不到解決的狀況下,用戶只好“用腳投票選擇離開”了。同樣的問題也出在雅虎身上,“只顧死有的模式一意孤行,難免失敗。”
所以,大品牌是好的,也是成功的條件,然而如果摻雜了其他的情緒,又面對一個新興、開放的市場,想要取得勝利,只怕難上加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