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總是令人羨慕。但是,成功不能復制,成功者往往是最不可學的
網絡經濟的崛起和衰退,使商業模式的概念引起關注,什么是商業模式?美國著名投資商羅伯森曾經告訴亞信公司創始人田溯寧:商業模式就是一塊錢在你的公司里轉了一圈,最后變成了一塊一,這增加的部分就是商業模式所帶來的增值部分。
每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的出現,都意味著一種創新、一個新的商業機會的出現,誰能率先把握住這種商業機遇,誰就能在商業競爭中先撥頭籌。福特在眾多制造企業中率先實行專業流水線生產,從而創造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也為自己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耐克的虛擬制造模式更是創造了一個時代;Yahoo的搜索引擎門戶網站概念則帶動了全球的互聯網發展。因為他們創造了新的商業模式,他們也都因此成為行業中的領袖。
商業模式具有生命性,一個世紀前,我們可以通過贈送產品來贏得財富,創造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而今天當各商家都用打折或買一送一的方式來促銷時,這就不再是一種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具有可移植性,如果今天我們生產剃須刀片的企業仍然通過免費贈送剃須刀來賣刀片,它就不能稱之為商業模式,而當新型的網絡企業通過各種免費方式贏得眼球時,我們就能稱這種免費形式為網絡企業的新商業模式。在企業的創辦過程中,每一個環節上有多種創新形式,偶爾的一個創新也許就能改變企業的整個經營模式,也就是說企業的商業模式具有偶然性和廣闊的衍生性。
日益稀薄的利潤,已經使眾多企業紛紛開始尋找新的出路,而到底技術創新還是商業模式創新,在實際范圍內都存在很大爭議。
而在中國,商業模式的創新,顯然比技術創新更為重要。
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存在一個龐大而低端的消費市場,而且這個市場在絕對意義上說,遠遠沒有飽和,無數商品還沒有被尋常消費者享受到,商業并沒有得到更廣泛普及。而在短期內,國民的收入不會發生大的變化,這也導致中國對高端消費的抑制,這個時候,發現新的需求,并且創造出新的需求模式,顯得尤其重要。
成功者總是令人羨慕。但是,成功不能復制,成功者往往是最不可學的。
在2005年的西湖論劍時,很多人對阿里巴巴并購雅虎中國表示羨慕,幾年之前,阿里巴巴不過是一個嬰兒,幾年后,已成長為IT界的巨子。
當年大家都搞互聯網的時候,只有搜狐,新浪等門戶網站賺了大錢;等到大家都去搞門戶的時候,互聯網卻遭遇寒冬,反而是做B2B的阿里巴巴賺錢了;等大家都去做電子商務的時候,沒有想到出來個陳天橋,人家搞游戲就發財了,那些發財的人,都是走的與別人不一樣的道路。
新的商業模式不僅僅表現在IT行業,在其它的各個領域,也出現了新的商業模式,如家改變傳統酒店模式,以連鎖和簡化酒店功能的新型商業模式,獲得了商務人士的廣泛推崇,分眾傳媒,“發現”了樓宇廣告,并且開創了戶外媒介傳播的新方式。
發現新的需求,并且對各種商業元素進行融合,將導致商業模式的普遍改變。
同時,新商業模式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在于未來的不可預知。那些具有異常商業嗅覺的人,才能夠把握商機,迅速崛起,這就是為什么新的商業模式往往由新勢力創造,而非相近領域的傳統強大勢力所創造的原因。
成功的商業模式來自于企業對市場的探索和把握程度,來自創業者在市場經營中的不斷創新和經驗總結。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新的商業模式也會層出不窮,而這也正是商業社會的魅力之所在。也許某一天,從一個不知名的角落里,崛起一個巨大的商業帝國。
責任編輯:宰守鵬 郵箱:zaishoupen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