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奇,任遼寧省委副書記、政協主席時期,適逢張學良將軍傳達信息:適時要回大陸探親。孫奇為迎接張學良返鄉曾參與了準備工作和相關決策。去年恰為西安事變70周年,遼寧省政協學習宣傳和文史委員會聯合幾家單位,在東北大學漢卿會堂,召開了“紀念西安事變70周年暨張學良逝世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共同研討“西安事變與張學良的國家統一觀和抗日觀”。孫奇同志應邀作了“為迎接張學良返鄉有關記事”報告。他的報告,以日記記載為主,立時引起關注和反響,視為不可多得的珍貴歷史史料,對于張學良研究,補充了空白。會后,對這一報告,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紛紛來函索取。為饗讀者,這里發表的《故園長吟將軍頌》一文,標題選取孫奇同志在張將軍百歲華誕日,發到檀香山的祝壽電的詩句。
為“迎歸”吳學謙、王兆國來遼
1991年4月16日,星期二。上午,時任國臺辦主任王兆國同志從北京打來電話告知:“我陪吳學謙副總理等,擬于4月23日晚,從北京乘火車去沈陽,是考察和了解與張學良將軍有關的情況,請省里做些準備。”
4月17日,星期三。上午,我與省委常委、副省長陳素芝同志召開省委統戰部長劉慶奎、省政府副秘書長張鳴岐、省臺辦主任張仁壽、省教委主任陶增屏、省公安廳副廳長祝春林等有關同志商定,做好接待吳學謙副總理等來遼寧視察準備事項。
4月18日,星期四。王兆國同志再次電話告:“吳學謙副總理一行,乘4月22日晚10時從北京發的加掛公務車,23日晨到錦州,開始工作。30日返回北京。請把日程具體安排一下。”我即找張仁壽同志來,按王兆國同志交待的時間,安排出吳學謙等人來遼寧視察的具體日程,密傳中央臺辦。
4月20日,星期六。下午,我與陳素芝、張鳴岐、張仁壽等人同去大帥府實地察看現實情況。大帥府為三進四合院,第一進院是張學良將軍事跡展覽;第二、三進院由省圖書館做藏書庫。大青樓三層,一、二層是省文聯、省作協、省書協等辦公處,第三層是文聯職工家屬住著。小青樓是省圖書館及一部分外單位職工家屬住著。趙四小姐樓是沈陽市文史館辦公處。帥府正門有省圖書館臨建兩棟書庫堵著,只能進人,不能出入車輛,影壁墻也被擋在里邊。原帥府門前影壁墻外廣場,被一些棚戶住宅占滿。為此要研究整頓改變,包括帥府院內外環境。
4月22日,星期一。下午,我與陳素芝、張鳴岐、張仁壽等乘火車去錦州,迎接吳學謙、王兆國一行來遼寧。
從北京來的領導欣慰張作霖墓園完好
4月23日,星期二。晨,去錦州站迎接吳學謙、王兆國一行。吳學謙等人乘坐的271次列車,5時24分正點到達錦州。下榻北山賓館,早餐后,即乘汽車去錦縣(現凌海市)驛馬坊,看張作霖墓,墓地北面靠山地勢平坦,上面是張作霖之母王氏墓,下面是張作霖與其第一夫人趙氏合葬之墓,墓碑完好,墓地四周是個較大的蘋果園,并有一圈磚墻,形成一個完整墓園。
中午12時24分,我們同吳學謙副總理一行乘193次火車加掛離錦州赴沈陽。全樹仁、岳岐峰在友誼賓館迎候。
視察張氏帥府研究恢復東大
4月24日,星期三。上午,全樹仁、岳岐峰等陪吳學謙一行視察張氏帥府、大青樓、小青樓、趙四小姐樓等。
午后,我陪同吳學謙一行到遼寧大學,東北工學院去考察。“遼大”校長馮玉忠詳細匯報了遼寧大學情況并談與原東北大學的歷史關系;東北工學院黨委費書記、校長蔣中樂詳細匯報了東北工學院,與原東北大學的淵源關系,原東北大學老教授及校友現在“東工”里有70多人。并講到最近張捷遷(原東北大學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來沈陽、在東工住一周,了解東工情況,并探討了恢復東北大學的可能性。
傳達信息:張學良要回大陸
晚7時30分,在友誼賓館9號樓,吳學謙,王兆國開個小會。省里全樹仁、岳岐峰、孫奇、陳素芝、劉慶奎、張鳴岐、張仁壽等人參加。
吳學謙主持,王兆國同志談張學良要回大陸事。他說:“周總理曾對張學良評價:‘千古功臣’。小平同志去年12月8日看了《大參考》登載張學良答日本NHK電臺記者后,告彭真同志,要做好工作。當時,江澤民、楊尚昆、李鵬、吳學謙等就研究如何做好工作事。并責成呂老(正操),楊拯民負責聯系,在此之前也有其它渠道聯系。進一步聯系,是通過他的侄女張閭衡,在張學良去美國后,張閭衡已去見張學良三次,已轉達了中央領導對他的問候。張學良表示一定要回大陸,但現在不是時候,一個月以后再定。我們表示派特使去聯系,張表示歡迎,愿與見面,并提出幾個可以去的人,有呂正操、楊拯民、閻明復、閻明光。他表示,中央特使要快些去。估計可能在5月中、下旬,因6月3日是張學良生日,又是他父親忌日。方式擬由鄧大姐寫信,以小平同志名義請他回鄉,派特使送信。小平及中央領導指示,先不要對外宣傳,輿論加以控制。”
為張將軍返鄉做準備
吳學謙同志接著說:“中央近日將派呂老(正操)代表中央去美,邀請他回大陸。目前要選好住宅,他回來住在哪里?長期住的房子在哪兒合適?他回來后,必然要回家鄉看看。回到沈陽后,又可能看看他的原住宅,一看還保存的完好,就可以了。”
王兆國同志說,大帥府門前被幾棟倉庫堵著,應該拆遷,把大門敞開;小青樓是張作霖彌留之際住處,張回來可能要看,現在住那么多人,很亂,應該倒出來。
吳學謙說,“‘東北大學’恢復事,我看在東北工學院恢復較合適,它的前身是‘東大’的一部分,原‘東北大學’校友又較多,張捷遷又到‘東工’探討過,在這里恢復,張學良可能會滿意,此事還要聽聽張學良意見。”
最后定,由孫奇牽頭,徐少甫、陳素芝三人成立一個小組。確定有關部門人員參加,有幾個人辦具體事,研究解決具體問題。
4月25日,星期四。午后,在友誼賓館9號樓,向吳學謙、王兆國匯報有關情況。省里全樹仁、岳岐峰、孫奇、陳素芝、劉慶奎、張仁壽等參加。劉慶奎匯報與張學良有關的事項;陳素芝匯報遼寧省對臺、外事等有關工作情況。
去撫順,看元帥林
4月26日,星期五。我同陳素芝同志陪吳學謙、王兆國去撫順,重點是看“元帥林”情況。去時是從大伙房水庫乘船到元帥林,親身感受到由于水位變化,兩岸碼頭坡都較陡,對年過九旬老人,上下船都不方便,就議定張將軍回來時要從公路直接去元帥林。當時有的路段翻漿,撫順市長丁兆民同志表示市里一定要把公路修好。元帥林附近要建一個公廁。
27日、28日,我陪吳學謙、王兆國去鞍鋼、營口市鲅魚圈港視察;在大連視察了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又去旅順參觀了旅順博物館、蛇館,又到東雞冠山、二龍山參觀了日俄戰爭遺址。
29日早8時20分,吳學謙一行乘飛機返回北京。我當天返回沈陽。
整頓帥府環境,迎張將軍歸來
4月30日,星期二。我和省委常委、副省長陳素芝,在政府白樓開會,省委統戰部長劉慶奎、沈陽市常務副市長任殿喜、省政府副秘書長張鳴岐、省臺辦主任張仁壽、省文化廳副廳長李起云、省公安廳廳長郭大維等人參加。
先弄清“帥府”院內與大門前實際情況。一、文化廳匯報:帥府門前影壁墻內,現有省圖書館兩棟書庫,700多平米,內放366架期刊、雜志。二、沈陽市匯報:影壁墻外,棚戶區現住27戶,80多口人,住戶很雜,分屬很多單位。小青樓里現住9戶,26人。
經討論議定:一、堵帥府正門口的兩棟書庫內存書搬出,由文化廳負責;二、影壁墻外棚戶區27戶居民,小青樓9戶居民全都遷出,省財政拿100萬元動遷,由沈陽市負責安置;三、棚戶區房屋及兩棟庫房拆除,帥府門前綠化,恢復原來面貌,都由沈陽市負責;四、帥府三進四合院和小青樓做必要的維修,由沈陽市完成;五、省圖書館、省文聯、省作協目前搬出大青樓有困難,但要負責把大青樓周圍環境清理好,做到規整、清潔。對上述任務,在5月20日前全部完成。省要積極安排,抓緊把大青樓單位、住戶盡早搬出。
5月7日,星期二。下午,我與王兆國同志通電話,向他報告這段省里為迎接張學良將軍返故里所做的部署,特別是決心把小青樓及棚戶區居民全部遷出,把阻擋帥府門前的兩棟書庫、棚戶區全部拆除,影壁墻外廣場綠化、恢復原貌等。他表示滿意。他說:“中央去美見張將軍的特使,近一兩日出發,有什么消息再告知你們。”
1992年1月17日,星期五。上午11時,王兆國同志從北京來電話說:“呂老(正操)從美國歸來,給中央寫份報告,我建議復印給遼寧省委一份,不知看到沒有?”我說:“目前還未看到。”他又說:“呂老說,估計張學良將軍今年會回來,可能在5月份。
胞弟回鄉探路,“大哥”不久會回來
1992年9月17日,星期四。中央臺灣事務辦公室通知:“張學良之弟張學森及夫人、女兒張閭衡、張閭芝4人,定18日乘6110航班,20時50分到沈。”并說:“張學森此行是闊別60余年后,首次回家探親,實際上是為張學良將軍回大陸做準備,要做好接待工作。
因全樹仁同志明早要去北京并出國,我與岳岐峰同志約定,晚10時到小白樓(省長辦公樓)開會,有副省長張榮茂,統戰部長劉慶奎,省政府秘書長崔玉昆,省臺辦主任張仁壽等人參加。當時議定:副省長張榮茂去機場迎接,孫奇在友誼賓館8號樓前迎接并陪晚餐;19日中午11時省長岳岐峰在友誼賓館接見并宴請;省臺辦主任張仁壽全程陪同;到沈陽、撫順、大連時,各市要一名主要領導接見并宴請。
9月18日,星期五。晚9時,我在友誼賓館8號樓等候迎接張學森先生一行。9時30分,張先生一行到8號樓,到貴賓室稍坐。張學森說:“我很早就想回來看看,已經離開家鄉整整61年了,‘九一八’事變那天晚上,我離開的沈陽,那時我才11歲……”在晚餐桌上和他商議活動安排時,他說:“我是先看家,后看社會,我得先回帥府看看我小時住過的地方。”當談是否去驛馬坊(張作霖墓園)時,他說:“相信我大哥不久會回來,那時我再陪他去看墓園。”當談到他幼年生活時,對東北酸菜白肉血腸特別感興趣,遺憾的是當晚并無這道菜,我告訴明天中午,省長宴請張先生時,一定要選好酸菜白肉血腸這道菜。
9月19日,星期六。上午11時,我陪同省長岳岐峰在友誼賓館接見并宴請張學森一行。張學森談道,他大哥(張學良)很想回大陸看看,回老家看看,還想看看他父親墓地……并說,這次回去,要向他大哥報告這邊情況。岳岐峰說:“我代表遼寧省人民政府和家鄉人民歡迎張學良將軍回家鄉看看。”
恢復東北大學,東工正名東大
1993年4月22日星期四。“東北大學”正式恢復,在遼寧體育館召開大會——恢復東北大學的慶祝典禮。張學良將軍派原“東北大學”秘書長寧恩成先生從美國趕來,代表他參加“東北大學”復校慶祝典禮;并由張捷遷先生帶來了張學良應聘為“東北大學”名譽校長的應諾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錢偉長專程來沈參加了東大復校慶典。
這時,是張將軍回大陸、回遼寧老家的最好時機。中央領導曾派特使去美請他回來,遼寧的鄉親盼他回來,遼寧省為迎接張將軍回大陸、返家鄉做好了一切準備。家鄉人在等啊!
1993年9月,我過到省政協工作,對臺辦工作不再接觸。因省政協設有“臺港澳僑委員會”,有時也涉及與臺灣有關事務。
在張學良將軍百歲壽辰活動之際
2000年,迎來張學良將軍百歲華誕。他出生于1901年陰歷4月17日,已往都是按陰歷過生日。1928年陰歷4月17日,是陽歷6月4日,這天是他父親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軍給炸死的忌日。從此,凡是陰歷4月17日與陽歷6月4日相碰時,他的祝壽活動或提前或推遲。2000年適逢趙一荻88歲大壽,所以張學良夫婦的祝壽活動,在趙一荻的生日——5月28日同一天舉辦。
3月29日,星期三。上午,省政協委員、省政協文史委員會副主任趙杰同志和辦公室主任孫援同志到我辦公室來談工作。我問他:“關于張學良將軍百歲華誕的事,你們有沒有考慮?”趙杰說:“聽有關方面信息,‘對張的生日要低調’。”我沉思后說:“別處低調,我們遼寧怎么辦?遼寧是張將軍的家鄉啊!老一輩革命家已肯定張學良是‘千古功臣’,是歷史上扭轉了時局的關鍵人物。兩岸當前還有統一問題,也有啟示意義。遼寧應該有活動,省政協一定要有活動。”
經與趙杰商量定,遼寧省政協做4件事:一是:派趙杰代表省政協赴夏威夷,參加張將軍祝壽活動;二是:生日時,以省政協主席名義給張將軍發賀電;三是:省政協與海城市共同舉辦,家鄉為張將軍祝壽活動;四是:省政協與全國政協商議,在北京共同舉辦張學良將軍百歲華誕書畫展。
5月28日,星期天。中午,省委書記聞世震同志電話:“呂正操秘書轉達呂老意見,提到閻明光從美國來電話問:‘張學良百歲華誕,遼寧方面無反應,問怎么安排的?’”我向他報告了省政協安排的四項活動,并說明正在進行中。他說:“省政協安排的可以,就以您政協主席名義發祝壽電吧!”
當日,省政協正與全國政協在北京共同舉辦張學良將軍百歲華誕書畫展。我即給在北京的趙杰同志通電話,轉告了呂正操的問話。請轉告肖作福同志,明天,見到呂老時,向他報告遼寧省政協的活動安排。
5月29日,(美國時間5月28日),星期一。我給張將軍百歲華誕的祝壽電發往檀香山。電文是:“白山黑水憶功臣,炎黃子孫中華魂;故園長吟將軍頌,百歲華誕世紀人。”
5月31日,星期三。趙杰與孫援同志來找我說:“省政協代表赴美,到美國駐沈陽領事館簽證,被拒簽了。”生日即將到了,時間急迫,怎么辦?我立即給省政府外事辦公室領事處王興剛同志打電話:“請省外辦出面,以我的名義,向總領事先生講,趙杰這個小組是省政協派往夏威夷給張學良將軍祝賀百歲華誕的,請他們助成此行。”還好,半個小時后,王興剛同志回話:“已和美國駐沈領事館聯系了,他們表示給趙杰一行人簽證。”遼寧省政協的祝壽代表,如期抵美,參加了張將軍的百歲華誕祝賀活動。
6月2日,星期五。上午九時,我同鞍山市政協主席郎英、海城市政協主席呂明盛等同志到海城火車站迎接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呂正操老。見面,我自報姓名,說代表遼寧省委歡迎呂老回家鄉。他(1905年生)雖95歲高齡,頭腦清醒,反應很快,認出我了,因我以前曾接待過。
10時30分祝賀張學良百歲華誕開始。呂老、張學思夫人謝雪萍、楊虎城長子楊拯民、長女楊拯瑛及張學良將軍親屬多人,遼寧省政協部分委員,同海城市委、市政府、市政協領導一起,參加張學良將軍百歲華誕祝壽活動。首先,呂老獻上用毛筆寫的“吉人天相”四個大字,下邊小字寫“祝張將軍百歲華誕,并祝趙一荻90歲生日(實是88歲)學生呂正操叩首。”我在祝壽活動中,有一篇講話,香港《大公報》記者李嵐女士,將它以署名文章形式發表于6月2日《大公報》上。
噩耗傳來
2001年10月15日,星期一。從夏威夷傳來噩耗:張學良將軍于夏威夷時間10月14日20時50分,與世長辭了,終年101歲。
張學良將軍,離開臺灣,赴美居住十年,曾3次傳遞信息,想回大陸,回家鄉看看。可是,在他有時機、有條件回大陸,回家鄉看看的時候,他并未回來。我認為這是張將軍晚年一大憾事吧!
(責任編輯 徐慶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