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是一個高度開放的體系,其發展與運行必然要受外界眾多因素的影Ⅱ向。在眾多制約和影響我國金融發展與運行的外部因素中,金融稅制安排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金融發展期待降低稅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一直承擔著國內最重的納稅義務,如1997年以前,我國金融企業的所得稅率曾經高達55%,為國內各行業之首。為了減輕金融企業過高的稅負,有關部門自1997年以來對金融保險業的稅收征管政策進行了調整,即所得稅稅率由55%降低到了33%,而營業稅由5%提高到8%,2001年再度調回到5%。從表面上看,金融企業的稅收負擔得到減緩,但從本質并未因此得到實際上的降低。因為在銀行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低盈利甚至虧損的情況下,所得稅稅率的下調根本起不到減輕金融企業稅收負擔的作用,而營業稅稅率的高調或平調卻都實實在在地增加了金融企業的稅負。以2003年度為例,工、農、建三大國有商業銀行共實現凈利潤269億元,但當年應繳納的稅金卻高達177億元。
當前,我國的金融業正處于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
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沉重的歷史包袱需要化解,高企的不良資產需要降低,貧乏的資本金需要加速補充,現代化的金融市場需要抓緊培育,傳統的金融體制和戰略需要轉軌和轉型。而這所有的一切,客觀上都亟須較大的資金投入。但在現行金融稅制下,過高過重的稅負必然會對我國金融業的改革開放和健康發展產生嚴重的阻礙和制約作用。
將金融企業過高過重的稅負降下來。首先要調整改革金融企業所得稅制度,改革完善金融企業營業稅制。
調整改革金融企業所得稅制度
目前,我國金融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限制繁多。現行金融企業所得稅制對金融企業的一些支出制定了極為嚴格的稅前扣除標準,應當合理設置金融企業稅前扣除標準。其中工資扣除對金融業的稅負影響較大。現行計稅工資扣除標準為每人每月1600元。對超過計稅工資標準的工資支出,只能從稅后利潤中列支,因而加重了金融企業的負擔。金融企業的稅前扣除項目應當按照國際通行的財務、會計準則設計,盡快加以取消不合理的稅前扣除規定。如適度放寬內資金融企業員工工資進入成本的額度限制,可考慮實行單位工資總額與單位經濟效益掛鉤的辦法,對職工工資總額和平均工資增長幅度低于經濟效益增長幅度內的,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取消對內資金融企業用于公益性、救助性的捐贈支出只能在不超在過當年應納稅所得額1.5%的標準內據實扣除的規定,允許它同外資金融企業一樣將其作為當期費用全部列支;在呆賬準備金的提取上,實行與外資金融企業一樣的規定,即不再按照年末貸款余額1%的差額提取,而是按照不良貸款中的次級、可疑、損失貸款分別按25%、50%和100%的比例提取。凡是與金融企業經營有關的支出和費用,原則上都應當允許在所得稅前據實扣除。
另一方面,還應改革調整金融企業壞賬核銷制度。目前我國金融稅制允許金融企業稅前扣除的壞賬規定不夠科學合理,如規定金融企業應收未收利息逾期180天以上的,可以沖抵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應收未收本金則按照有關壞賬損失認定的規定據實在稅前扣除,金融行業屬于高風險行業,其經營風險很大,及時核銷逾期不能收回的壞賬,對維護和保障金融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貸款本金3年不能收回才能作為壞賬核銷,根本不符合金融企業防范經營風險的要求,應當根據我國的國情對此作出適當的改革和調整。
改革完善金融企業營業稅稅制
首先必須盡快解決金融企業營業稅中的雙重計稅問題。目前,我國金融企業的營業稅以其營業額全額為計稅依據進行征收,而不是按照凈額(即價差)征收,更不是像增值稅那樣只對增值額征收,即金融服務所消耗的購進貨物所承擔的增值稅稅額不能得到扣除。加之現行金融企業營業稅的營業額還包括了金融機構收取的各種價外費用,因此,一些實際并不構成金融企業收入的代收費用,也被計入營業額征收營業稅。從這點看,金融業實際上承擔了營業稅和增值稅的雙重稅收負擔,必須對此作出適當的調整。
二是必須繼續降低金融企業營業稅稅率。據近年征收金融企業營業稅的統計資料顯示,每1個百分點的營業稅稅率相當于60多億元人民幣資金。降低金融企業營業稅稅率可以直接起到迅速提高金融業盈利水平的作用。建議金融企業營業稅稅率可以在現行5%的基礎上,繼續逐年下調,一直調至3%以下為佳。
三是必須不斷改進金融企業營業收入的計息方法。目前我國的一些金融企業,尤其是一些大型銀行,不良資產數額巨大,導致資產質量差。由于現行營業稅按權責發生制征收,因此,在滯收利息比率比較高的情況下,銀行對大量應收未收利息需用營運資金墊付稅款,銀行實際實現的利息收入所承擔的稅負就要比法定稅率高,從而極大地加重了銀行的實際負擔。
四是必須進一步改革完善農村信用社的稅收政策。目前,我國農村信用社所承擔的稅種和稅率與其他商業企業同樣多,為了切實壯大農村信用社的綜合競爭實力,更好地支持“三農”,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當考慮采取以下幾方面的稅制措施:(1)對小額農戶貸款等實行更低的稅率。(2)借鑒國外合作金融經驗,對農業貸款利息收入免征營業稅,降低所得稅率,切實減輕農村信用社的負擔。(3)針對目前營業稅的稅基要素設置不合理以及存在重復計征的問題,允許農信社等中小金融企業將應收利息高于實收利息部分,用于沖減次年營業收入。(4)改革完善農村信用社的繳稅方式。應當比照商業銀行的做法,允許農村信用社實行以縣(市)聯社為單位、匯總全縣(市)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所得、盈虧相抵后集中繳納所得稅。
金融發展期待消除稅負不公
在現行金融稅制安排下,金融企業不僅存在內外有別的兩套金融稅制,使得內資金融企業必須承擔比外資金融企業更高更重的稅負,即使與國內其他行業的中資企業相比,金融企業事實上也承擔著國內最高最重的稅負。這種稅負不公現象,大量地體現和反映在減免稅、營業稅和所得稅等各個方面。
營造一個有利于金融企業公平競爭的稅制環境,推進內外金融企業所得稅并軌,合理設置金融企業稅前扣除標準,改善和優化金融生態。對一些新興的亟待發展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制定相對優惠的財稅政策,使金融企業從稅制上得到實實在在的安排,這都是增強我國金融企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最有效的政策支持手段,應當得到應有的重視。
(作者為廣東金融學院法律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