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河南省為例,運用定量分析方法,從數量規模#65380;聚集態#65380;價格需求彈性等方面探討省域入境旅游市場需求發展規律,得出河南入境旅游市場發展速度相對緩慢,旅游價格富于彈性等規律#65377;運用回歸預測模型,根據河南省1990年到2002年共13年的數據進行歷史趨勢外推,發現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場今后10年的市場規模發展速度仍然處于全國低谷區,而入境旅游消費能力發展態勢相對較好#65377;
關鍵詞:河南省;旅游市場;集聚態;價格需求彈性;趨勢預測
中圖分類號:F5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07)03-0100-05
一#65380;引言
河南地處中國中原腹地,承載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積淀和光輝燦爛的文物古跡類旅游資源#65377;以文物古跡為特色#65380;點綴絢麗奇趣的自然景觀,人文與自然交相輝映#65380;文化與生態交融共生,形成了河南旅游資源鮮明個性#65380;顯著特色和獨特吸引力#65377;國家旅游局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全國發展旅游的重點是“自然生態看海南,少數民族風光看云南,人文歷史景觀看河南”,即“中國旅游發展看三南”的觀點,給了河南旅游資源很高的評價#65377;河南省是旅游資源大省,但卻是中國入境旅游“小省”#65377;與云南#65380;海南相比,河南的入境旅游需求市場年增長值很小,且缺乏質的飛躍#65377;與我國主要旅游城市相比,河南入境旅游需求市場規模比桂林市小,而且1995年以后年增長值與桂林差距很大,最大差距達到32萬人次#65377;綜上分析,可知河南入境旅游需求市場具有規模小#65380;發展緩慢的特點#65377;與旅游資源豐度#65380;質量相對比,河南入境旅游經濟發展明顯滯后[1],形成這種滯后狀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入境旅游市場發展緩慢是制約河南旅游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65377;
二#65380;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場演變概況
(一)國際旅游市場規模演變總體分析
河南國際旅游市場規模不像入境市場規模平穩上升,而是有許多小波動(見圖1)#65377;1992年和1997年兩個“中國旅游年”,國家對國外旅游需求市場的營銷力度較大,因而產生了“中國旅游年”的河南省間接旅游營銷效應,致使河南省1992年和1993年的入境旅游接待量高于1994年,1998年也表現出明顯的增長高峰期#65377;2000年河南省海外旅游營銷力度加大,2001年和2002年全省的旅游接待量大幅提高,2004年也保持良好接待業績#65377;
圖1河南省國際旅游需求市場規模演變規律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摘要》2005,《中國統計年鑒》2004,《河南統計年鑒》2004和2002,《中國旅游統計年鑒》2001和2000,《中國對外經濟統計年鑒》1996和1998,《中國旅游統計年鑒》1995#65380;1994#65380;1993#65380;1992#65380;1991#65377;
(二)主要客源國旅游市場規模演變分析
從歷史演變規律分析,河南入境旅游需求市場主要分布在東南亞#65380;西歐和北美地區(見圖2)#65377;從1992-2003年,河南主要客源國規模整體上均呈不斷上升趨勢,但在1994年#65380;2001 年和2003年有三個明顯的低谷區,2003年很明顯是由于“非典”的影響#65377;從客源國規模大小比例分析,日本一直是河南規模最大的客源國;馬來西亞規模比例不斷增大,并在2002年以后成為河南第二大客源國;德國在2002年以前是河南第二大客源國,2002年后落后于馬來西亞,成為第三大客源國,也是西歐地區規模較大的客源國;美國僅次于德國是河南第四大客源國#65377;
圖2河南主要客源國旅游需求市場規模演變規律
數據來源:《河南統計年鑒》2003和2002,《中國旅游統計年鑒》2001和2000,《中國對外經濟統計年鑒》1996和1998,《中國旅游統計年鑒》1995和1993#65377;
(三)港澳臺旅游市場規模演變分析
港澳臺是河南的重要入境旅游需求市場,在所有入境旅游需求市場中所占比例最大#65377;從圖3可知,港澳臺需求市場自1994年以來,整體呈上升趨勢#65377;在1996年#65380;1998年和2003年有三個低谷區,其中2003年是受“非典”的影響形成了低谷區;由于1997年“香港回歸大陸”的影響,使1997年到大陸旅游的港澳臺人次迅速上升,形成峰值,卻使1996年和1998年形成了低谷區#65377;
圖3港澳臺旅游需求市場規模演變規律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摘要》2005,《中國統計年鑒》2004,《河南統計年鑒》2004和2002,《中國旅游統計年鑒》2001和2000,《中國對外經濟統計年鑒》1996和1998,《中國旅游統計年鑒》1995#65377;
河南入境旅游需求形成上述演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旅游客源地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河南入境旅游需求集中在港澳臺#65380;東南亞#65380;西歐#65380;北美等經濟發展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國家和地區;二是旅游客源地與中國有一定的文化淵源,對河南旅游需求量較大的國家,如日本#65380;韓國#65380;新加坡等都和中國有著較深厚的文化淵源,其中日本和韓國的傳統文化與中國燦爛的歷史文化一脈相承,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華僑集中分布的國家,華僑的人口數量占國家總人口的份額較大;三是旅游客源地與河南的經貿合作關系密切;四是2003年以來河南省一直把宣傳營銷#65380;市場開拓的重點定位在亞洲地區的重點客源國,多次進行疊加營銷;五是,主要國際旅行社積極開拓亞洲地區的包機業務,引入規模客源;六是河南省近年來沒有在歐美市場上做過有深度#65380;有廣度的營銷,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河南的形象從該市場逐漸淡出;七是歐美市場有著不同于亞洲市場的旅游動機及對旅游產品#65380;旅游交通#65380;旅游設施和旅游服務的要求,而河南省的產品缺乏市場細分和系統營銷#65377;
三#65380; 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場演變分析
(一)入境旅游市場集聚態演變分析
地理集中指數是衡量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標,地理集中指數可以用來衡量入境旅游需求市場的集聚態,其計算公式為[2]:
式中:G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數;Xi為第i個客源地的旅游需求量;T為旅游地接待游客總量;n為客源地總數#65377;G值越接近100,游客來源越集中;G值越小,則客源越分散#65377;對于任何旅游地來說,G值適中為妥,因為G值很大,說明旅游需求過于集中,旅游經營穩定性差;而G值很小時,說明旅游需求過于分散,不利于旅游市場營銷目標的確定,給旅游營銷#65380;旅游服務#65380;旅游活動項目的開發定位帶來困難,進而影響旅游經濟效益#65377;
根據表1中的數據,計算得出河南省主要年份的旅游需求集中度及其變化規律,如圖4所示:從歷史演變趨勢分析,河南入境旅游需求市場的地理集中指數都在50以下,與最大值100有很大差距,表明河南入境旅游需求相對分散#65377;其中,1992年的地理集中指數為45.29,相對較大,說明1992年河南旅游需求集中,旅游經營穩定性差; 1994年為27.8,1999年為29.58,2000年為29.1, 2002年為30.53,2003年為29.92,這5年的旅游需求地理指數相對平穩,但與地理集中指數最大值100相比,30左右的地理集中指數值相對偏小,所以不論是總體發展趨勢還是個別時間段,河南旅游需求的地理集中指數都不高,表明河南旅游需求相對分散,很不利于構建主導旅游需求市場,不利于定位主導旅游產品#65377;尤其是2001年G值為14.18,說明2001年的旅游需求過于分散,給旅游營銷#65380;旅游資源開發方向的選擇帶來困難,進而影響旅游效益#65377;
表1河南省主要年份接待入境人數(按客源地分)人次
(二)旅游價格彈性演變分析
旅游價格需求彈性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測量,本文選擇旅游需求總量與旅游者的花費額之比的方式來測量河南旅游價格需求彈性#65377;以入境旅游接待量替代陰變量旅游需求量,以入境旅游者的花費額替代自變量旅游價格,運用公式(2)[3]和表2中的數據,得到河南主要年份的入境旅游價格需求彈性(見表3)#65377;
式中E代表彈性;Y0代表基年需求量;Y1代表要測量年份需求量;X0代表基年花費;X1代表要測量年份花費#65377;
由表3可知,1996年#65380;1997年#65380;2002年#65380;2003年旅游需求彈性大于1,表明這幾年旅游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大于旅游花費額變動的百分比,即21世紀初旅游需求量富于彈性,在近幾年的旅游發展實踐中則會出現旅游價格提高,旅游需求量減少,且需求量減少的百分比要大于花費提高的百分比的現象,將會導致旅游總收益的減少;相反旅游價格降低,則會增加旅游收益#65377;1998年和1999年的旅游價格需求彈性小于1時,表明這兩年旅游需求缺乏彈性,在這兩年的實踐發展中會出現旅游價格提高時,旅游需求量減少,而且減少的百分比要小于花費額提高的百分比,從而使旅游總收益增加;相反,如果價格下降,則會使旅游總收益減少#65377;從河南省旅游需求價格彈性發展變化來看,河南省旅游需求價格彈性發展主流趨勢大于1,既旅游需求價格富于彈性,這表明河南省整體旅游產品價格不宜上漲,因為旅游產品價格小幅度上漲就會引起旅游需求量的大幅度下滑,從而導致旅游總收益的減少#65377;
四#65380;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一)市場規模發展趨勢分析
對于實際問題中的變量之間存在的關系,可以用數學公式表示出來,但由于變量之間的關系不一定是完全確定的函數關系,所以需要采用統計方法,從大量的數據中找到隱蔽的隨機性的規律,這種分析變量之間關系的計算方法和理論被稱為回歸分析#65377;回歸分析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確定幾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相互關系,如果存在,它們的數學表達式是什么;二是根據一個或者幾個變量的值,預測另一個變量的取值,并且求出預測的精確度#65377;[3]圖1中河南入境旅游需求總量演變足跡,表明河南入境旅游需求量的演變與時間基本上呈線性相關#65377;一元線性回歸模型適用于只有一個變量影響被預測對象,而且改變量與被預測對象呈線性關系,所以在進行河南入境旅游需求量預測時,可以采用一元線性回歸分析預測模型進行預測,一元線性回歸預測模型數學表達式為[4]:
其中:
由于2003年受“非典”的影響,河南入境旅游實際接待量非常低,所以本文排除2003年的數據,從而也剪斷了2004年#65380;2005年與20世紀數據的連續性#65377;鑒于此,本文利用河南1990-2002年之間13年的數據,進行河南入境旅游需求市場規模的回歸分析#65377;假設X代表時間,Y代表入境旅游需求量(單位:萬人次),假設1990年為第一年,則當X=1時,Y=6.95;X=2時,Y=8.78;X=3時,Y=14.7;X=4時,Y=16.08;X=5時,Y=18.26;X=6時,Y=21.84;X=7時,Y=24.21;X=8時,Y=26.44;X=9時,Y=27.47;X=10時,Y=30.01;X=11時,Y=32.50;X=12時,Y=36.56;X=13時,Y=41.01#65377;將這些已知條件代入等式(5)可以得b = 2.6286,將這些已知條件代入等式(4)可以得到a = 5.0458,將a=5.0458#65380;b=2.6286代入等式(3),可得河南入境旅游需求市場規模回歸模型的數學表達式:Y=5.0458+2.6286X#65377;
根據河南入境旅游需求市場規模回歸預測模型Y=5.0458+2.6286X,可以預測出河南省未來十年的旅游需求市場規模,如表4 所示#65377;
如果河南未來入境旅游需求市場規模按照這一預測趨勢發展,則從絕對數量和增長速度分析,河南入境旅游需求市場規模都在不斷拓展#65377;但是如果比較分析表4和表5,可以得到如下結論:河南到2015年入境旅游人數可以達到上海的1/5#65380;北京的1/4#65380;江蘇的1/4#65380;浙江的1/4#65380;山東的1/3#65380;云南的1/2#65380;與陜西持平;到2009年可達到河北省2004年的需求規模#65380;2015年達到遼寧2003年的需求規模,到2015年達到江蘇1995年的需求規模,到2013年可以達到浙江1995年的需求規模,到2014年可到達山東2000的需求規模,到2010年可以達到云南1995年的需求規模,2015年可達到陜西2000年的需求規模#65377;即目前河南入境旅游需求市場的發展落后河北省5年#65380;落后遼寧12年#65380;落后江蘇20年#65380;落后浙江18年#65380;落后山東14年#65380;落后云南15年#65380;落后陜西15年#65377;由此可以得出,河南的入境旅游接待與我國旅游業發達地區相比規模差距很大,發展速度相對較低(如表5所示),沒有大的跨越,河南與其旅游資源大省的地位很難相匹配#65377;所以,河南決不能滿足與入境旅游需求現狀,必須采取措施借鑒旅游業發達地區的經驗方法,尋找契機,促使入境旅游需求市場規模有質的飛躍#65377;
表5中國主要年份主要地區接待入境旅游人數統計(1995-2004年)萬人次
(二)入境旅游消費能力發展趨勢分析
假設時間段年為X#65380;人均旅游花費額為Y,以1995年為基年,由河南省1995-2003年的入境人均旅游花費額(單位:美元)可知, X=1時,Y=265.08;X=2時,Y=279.39;X=3時,Y=285.41;X=4時,Y=338.01;X=5時,Y=378.24;X=6時,Y=371.27;X=7時,Y=337.56;X=8時,Y=351.31;X=9時,Y=335.73#65377;通過一元回歸模型分析,可得河南入境旅游人均花費的回歸預測模型:Y = 96.79 + 38.56 X #65377;根據這一回歸預測模型,可得得到今后十年的河南省入境人均花費額,如表6所示#65377;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