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口腔糜爛型,扁平苔蘚;中西醫結合療法;療效
中圖分類號:R78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12-0007-01
口腔扁平苔蘚(Oral lichen Planns,OLP)是一種臨床上較難治的粘膜病之一。是口腔粘膜的常見病。好發于中老年婦女,與免疫狀態、精神因素、感染密切相關。糜爛型OLP癥狀較重,有0.4%~12.3%的癌變率。近2年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該病30例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近2年來就診的OLP52例,隨機分成2組,治療組30例,對照組22例,治療前2個月未使用任何免疫制劑。治療組30例中,男11例,女19例,最小年齡30歲,最大年齡73歲,多數在40~60歲之間,占68%,發病部位,以頰部居多,發生雙頰粘膜17例,單側6例,頰部累及齦溝3例,舌腹及舌背各3例,單純齦緣1例;對照組22例中,男10例,女12例,年齡分布及發生部位與治療組基本相似。52例患者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7年,臨床癥狀:疼痛、灼痛、干燥、粗糙感、進食時刺痛感,在白色斑紋網狀浸潤基礎上,呈片狀充血剝脫淺表糜爛、潰瘍,嚴重時有自發性出血。
2 治療方法
2.1治療組 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口服強的松5mg×3次/天;左旋咪唑25mg×3次/天,連服3天,停藥4天,2個月為1個療程。中藥方治以健脾清熱,祛濕養陰、滋養脾腎、活血化瘀。處方:川芎、丹皮、石斛、元參、茯苓、當歸、紅花、黃芩、生地、甘草、澤瀉、白芷。濕重加車前子、知母;熱盛加黃柏。每日l劑,分2次口服,1個月為1個療程,于西藥治療1個月后服用,服藥期間禁煙、酒、油炸、辛辣食物。
2.2對照組 采用上述西藥治療。
2組治療均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牙周潔治,殘根牙拔除等)、感染性炎癥。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 痊愈:日腔粘膜斑紋糜爛、出血損害全部消失,潰瘍愈合,自覺癥狀消除,隨訪1年未復發;顯效:口腔粘膜斑紋大部分消失,糜爛、充血范圍縮小明顯,潰瘍基本愈合,無明顯自覺癥狀;有效:局部充血及白色斑紋明顯減少,糜爛部分愈合,自覺癥狀減輕,充血轉淡;無效:口腔粘膜損害及自覺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3.2治療結果 治療組30例中痊愈14例,顯效6例,有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22例中痊愈3例,顯效4例。有效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64%。
4 討論
OLP是一種原因不明的非感染性粘膜疾病,多數學者認為可能與精神因素。免疫因素:內分泌失調,循環障礙及感染因素有關。典型病理表現為,上皮不角化,基底層液化變性,以及固有層有密集的淋巴浸潤。中醫認為OLP病理時間較長,久病必虛,久病成瘀。本病屬陰液不足,氣血不和,氣虛血瘀,治療應以補陰為主,兼以活血化瘀,清熱祛濕。方中生地、玄參、石斛滋腎胃之陰;黃芩、丹皮清熱涼血;川芎、紅花助當歸活血化瘀,行氣和血;白芷止痛。祛腐生肌促進粘膜愈合;赤芍、紅花活血化瘀有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炎癥滲出和促進吸收作用;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濕;黃柏清熱燥濕。有研究表明川芎可增強T細胞轉化功能;丹皮具有抑制NK細胞活性作用,當歸對已形成沉積的抗原復合物有促進吸收和消除作用。
左旋咪唑與強的松聯合用藥是一種控制OLP的有效方法,目前尚不清楚此治療方法確切機制。有報道認為,左旋咪唑為一種免疫調節劑,可促進遲發性超敏反映,誘導粒細胞的成熟和促進T細胞的功能,減少抑制性T細胞的功能,促進12-I和其他細胞因子的產生和NK細胞的增多,同時能增強單核細胞的趨化和吞噬作用,激活巨噬細胞和粒細胞移動抑制因子誘生內源性干擾素,從而產生提高免疫和抗病菌療效。強的松具有免疫抑制功能。主要抑制巨細胞對抗原的吞噬和處理,抑制“B”細胞轉化為漿細胞,干擾體液免疫。左旋咪唑和強的松聯合用藥,劑量小,副作用少,每周4天停藥,有助于避免長期使用激素所產生的副作用。每周3天的全身用藥可有效緩解疼痛,促進病損消失。所以中西藥結合治療OLP通過對機體免疫的雙向調節作用,使機體達到免疫平衡,起到調理機體.標本兼治的效果。
近10年來國內外均發現左旋咪唑可導致一種危害嚴重的以CNB脫髓鞘為主要特征的白質腦病,需引起注意,但本組未發現明顯副作用,可能與劑量小及間歇給藥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