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跖疣;跖疣洗劑;針灸
中圖分類號:R75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12-0019-01
跖疣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生在足底和趾間等受擠壓部位。病變損害常較深,治療較為困難。筆者采用中藥外洗配合針刺治療38例跖疣患者,取得了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71例患者為本院門診患者,具有典型的跖疣皮損表現。其中男39例,女32例;年齡最小12歲,最大51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6年。疣體數目3~82個,境界清楚,散在分布或聚集成片。其中21例曾行局部激光、冷凍、腐蝕劑等治療,效果不滿意。隨機分為治療組38例,對照組33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2.1治療組
2.1.1中藥外洗 跖疣洗劑組成;馬齒莧20g,大青葉15g,紫草10g,生苡仁15g,蜂房10g,板藍根15g。木賊15g,穿山甲10g,丹參20g,鬼煎羽15g.生牡蠣30g。頭煎取藥液600ml,2煎取藥液400ml,混勻,趁熱浸泡,溫度43℃~48℃。每次浸泡30min,每天1次,30天為1個療程。
2.1.2針刺治療 取穴;阿是穴(患處局部)。患足用43\"C熱水1000ml浸泡15min。疣部消毒后用無菌刀片削表面角質,露出疣之基底。取1寸針刺入,行瀉法至“得氣”(酸麻脹感)。疣體較大者中間直刺1根針,周圍斜刺3根針。針刺深度3~6mm,需達人疣基底部。疣體數目多者,選擇5個較大的疣行針刺,尤其要注意選擇母疣。每次留針30min,每10min行針1次。每3天針刺一次。10天為1個療程。
2.2對照組 跖疣洗劑浸泡患足,每天1次,30次為1個療程。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 治療1個療程后判定療效。痊愈:皮損全部消退;顯效:為皮損消退70%以上;好轉:皮損消退30%以上I無效:皮損無明顯變化。
3.2治療結果 見表1。
3.3不良反應 8例在修削疣表面角質時局部少量出血,碘伏棉簽壓迫片刻即可。5例局部輕度腫脹疼痛,跖疣洗劑外用后即緩解。6例局部有灼痛感,但不會引起燙傷,亦不影響治療。
4 討論
跖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的增殖性皮膚損害。中醫認為跖疣多是因為外傷摩擦后感受毒邪,氣血阻滯,筋氣不榮,遂生贅疣。方中馬齒莧、大青葉、紫草、生苡仁、蜂房、板藍根、木賊草清熱解毒,現代藥理學證明這些藥有明顯的抗病毒及抗菌作用;穿山甲、丹參、鬼箭羽、生牡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人類乳頭病毒在42℃以上15min即死亡。中藥煎劑43℃~48℃浸泡患足,患者既能忍受又能殺滅病變部位表層病毒。跖疣過度增厚的角質層經過長時間中藥浸泡,則膨脹、松解、脫落,使藥物易透人而發揮更好的治療作用。針灸施以瀉法,使疣營養血管強烈收縮和機械地、有力地破壞疣營養血管主干,使疣體失去血液供應,疣體中血栓形成及細胞壞死,促使疣細胞性及疣病毒性抗原釋放,刺激機體產生較強的免疫反應。另一方面,針刺本身作為非抗原性刺激亦使機體免疫功能增強。兩方面作用的結果,對疣產生較強的免疫。母疣及子疣全部被排斥而臨床痊愈。治療組的方法具有療效好、愈后不留疤痕,不復發等優點,值得臨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