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哮喘病人的凝血功能狀態,探討活血化瘀在中醫治療哮喘中的意義。方法:檢測40例哮喘病人的凝血4項指標: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時間(TT),并與正常人比較。結果:哮喘組病人的APTT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FIB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而PT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2組間TT值沒有顯著差異。結論:活血化瘀在中醫治療哮喘中具有重要的惠義。
關鍵詞:哮喘;血漿凝血酶原時間;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纖維蛋白原;凝血酶時間
中圖分類號:R25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12-0008-02
支氣管哮喘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全球約有1.6億支氣管哮喘患者,我國支氣管哮喘的患病率為1%~4%。隨著工業化和經濟的發展,支氣管哮喘的發病率逐年增加。中國傳統醫學理論認為:哮喘病反復發作,痰濁阻滯經脈日久可使氣血運行不暢形成瘀結之證。血瘀反過來進一步阻礙經絡、血脈、氣血運行,同時可使津液不得輸布,聚為痰濁。痰濁與血瘀互為因果,從而導致痰瘀凝滯。這一理論在中醫治療哮喘的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但關于這一理論的現代醫學研究卻鮮有報導,本文從這一理論出發,對哮喘病人的凝血功能進行初步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及分組研究對象分為哮喘組和正常對照組。哮喘組病例均來源于本院2004~2007年的哮喘住院病人,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在13~70歲之間;正常對照組為來本院體檢人員,所有的檢查均正常,年齡在15~65歲之間,其中男13例,女12例。
1.2儀器與試劑 儀器STA-Compact型全自動血凝儀為法國STAGO公司產品,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時間(TT)試劑均為STAGO公司的配套試劑,嚴格按說明書進行操作。
1.3標本采集與檢測 所有哮喘組病人和正常對照組人員均空腹抽取靜脈血1.8ml,緩緩注入含有濃度為109mmol/L枸櫞酸鈉0.2ml的抗凝試管中輕輕混勻,經3000rpm離心10min,分離乏血小板血漿,用STA-Compact型全自動血凝儀測定PT、APTT、FIB和TT,要求2h內檢測完畢。
1.4統計學處理 各項測定值均采用x±s表示,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
2 結果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哮喘組病人的APTT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FIB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而PT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2組間TT值沒有顯著差異。結果見表1。
3 討論
APTT作為內源性凝血系統較為敏感的指標,反應的是血漿Ⅷ、Ⅸ、Ⅺ、Ⅻ等凝血因子的水平。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的含量與活性,尤其與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Ⅱ、Ⅶ、X和纖維蛋白原有關,TT是反映纖維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變成纖維蛋白的時間。FIB是一種糖蛋白,在體內凝血過程中主要發揮兩方面的作用;其一,被凝血酶水解成肽A和肽B,最后形成不溶性的纖維蛋白以止血I其二,血小板被激活時,血小板空間構型發生改變,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Ⅲα復合物構型發生改變,其纖維蛋白原受體暴露,促進纖維蛋白原與GPⅡb/Ⅲα的相互識別和結合。血小板相互聚集形成血栓。
本實驗結果表明,哮喘病人的凝血功能部分異常。APTT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PT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FIB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APTT顯著降低,哮喘病人的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存在內源性凝血傾向。哮喘病人FIB的升高加重了該類病人的高凝狀態。而PT明顯延長,可能是由于哮喘病人的血液長期處于高凝狀態,凝血因子被慢性消耗減少所致,但具體原因尚待進一步研究。
哮喘病人血液的高凝狀態可能與其微血循環的改變、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和纖維細胞的增生密切相關。現代醫學認為,哮喘是由于多種炎性細胞及炎性介質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所釋放的炎癥介質——組織胺、5-羥色胺、前列腺素等,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外周血管舒張、支氣管平滑肌痙攣、肺內血管收縮、氣道腺體分泌增加,從而導致肺動脈高壓、缺氧和微循環血管痙攣、滲出增加等變化。微循環血管滲出增加可使血液濃縮,血液粘度增高,血流緩慢,產生瘀血現象。而哮喘的慢性炎癥過程可刺激纖維細胞增生,導致FIB生成增加,加重瘀血現象。另一方面。瘀血又加重氧的吸收困難,經反射刺激產生呼吸困難的癥狀。因此微循環障礙是哮喘發病的重要環節。
因此,在對哮喘病人的治療中,使用活血化瘀藥物改善微循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