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熱薰;推拿
中圖分類號:R681.5+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12-0027-02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多發于青壯年及老年人,尤以30~60歲左右發病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目前常采用手術,膠原酶溶解等方法治療。但痛苦大,患者不容易接受。筆者從2006年5月~2006年12月,采用熱薰聯合推拿治療292例,取得了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男188例,女104例;年齡最小16歲,最大83歲,其中20歲以下12例,21~30歲94例,31~40歲72例,41~55歲98例,55歲以上16例;病程最短1天,最長40年;單純腰痛者75例,單純腿痛者60例,腰腿均痛者157例,全部病例均經CT或MRI檢查確診;其中腰3~4椎間盤突出或膨出26例。腰4~5椎間盤突出或膨出占214例,腰5骶1椎間盤突出或膨出5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退變127例,伴腰椎輕度滑脫9例。
1.2診斷標準 292例均有典型的臨床癥狀、體征及CT或MRI檢查結果,符合全國高等醫藥院校《外科學》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
2 治療方法
2.1熱薰 采用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生產的JIC-Ⅲ脊柱熱薰床。患者暴露腰骶部仰臥于床上,調好溫度和時間,每次20min,溫度46℃~50℃之間為宜,每天1次。
2.2推拿 熱薰后10min行推拿治療。
2.2.1按揉捏脊法 雙手沿腰大肌及椎旁用拇指向內向下按摩,然后用手掌呈縱行向上推擠,同時用其它4指提擠聳起皮膚并旋轉提擠,順延而下。
2.2.2單髂后搬壓推法 患者俯臥,一手將患肢搬抬高到腰髖過伸狀態,另一手用力按壓腰痛點,并做髖關節回旋動作。
2.2.3斜扳法 患者側臥,患肢向上,將患者胸背及臀部向相反方向交替斜扳,以使腰部充分旋轉活動。
2.2.4燕尾旋轉法 患者俯臥,將兩下肢并攏伸直,一手按壓腰椎痛點,另一手將兩腿托起45°順時針及逆時針反復旋轉。
2.2.5抖動法 患者俯臥,兩手握住固定物,術者站在患者腳后,兩手將患者雙腿提起,用力抖動。每個手法做8個節拍,每次推拿20min,每日1次
1周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3日。治療4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優:腰腿痛癥狀消失,肌肉緊張與痙攣消失,腰部活動恢復正常,直腿抬高試驗80°以上;良:疲勞后偶有輕微疼痛,腰部活動正常或基本正常,一般活動不受限制,直腿抬高試驗70°以上;中:疼痛明顯減輕,腰部活動受限好轉,可參加輕便工作,直腿抬高試驗較前提高20°以上;差:癥狀和體征無改善。
3.2治療結果 292例中優114例,良122例,中38例,差18例。優良率為80.8%,總有效率為94.8%。
3.3不良反應 因熱薰溫度過高引起輕微燙傷4例,皮膚充血8例。
4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硬膜外或神經根鞘膜外脂肪組織,使這些組織產生水腫、充血、粘連、纖維組織增生等繼發無菌性炎癥的變化.這些炎癥又再刺激硬膜或神經根鞘膜而引起一系列腰椎間盤突出癥狀。同時椎間盤的突出使相應節段的椎間隙變窄,相對應的上下關節突發生相對位移,導致關節突的關節面應力不平衡,關節軟骨營養發生障礙,產生退行性變,損壞關節的穩定性,出現小關節紊亂的癥狀。目前腰椎盤突出癥采用手術治療,患者痛苦大,費用高,恢復期長,并有可能產生不同的后遺癥Ⅲ,而采用單一牽引,效果緩慢,恢復周期長,骨質疏松等屬牽引禁忌癥,部分患者不能接受治療。
熱薰產生的熱能降低感覺神經末梢的興奮性和神經傳導速度,提高痛閾,從而達到緩解疼痛。熱可降低肌肉的張力,緩解肌肉痙攣,使組織溫度升高,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有利于代謝產物,炎癥產物及致痛物質的排除。使血液循環加強,代謝活躍,營養改善,有利于組織損傷的修復。
推拿按摩可以起到物理刺激的作用,運用斜扳、燕尾旋轉、抖動等動作,將突出的髓核回納。《醫宗金鑒》中有“攀索疊磚法”治療腰痛的論述;《素問·血氣形態篇》中有“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素問·舉病》中又說“按之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等論述。現代醫學證明推拿按摩是改善經絡的生理作用和調節營衛氣血的機能,通過神經系統的反射活動而實現。蔣位莊認為按摩能夠改變神經根與椎間盤的相對位置關系,從而減輕水腫與物理性炎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