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慢性腎衰竭;中藥灌腸;黃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
中圖分類號:R69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12-0012-02
慢性腎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所有原發性或繼發性慢性腎臟疾病所致的進行性腎損害,若控制不當或不正規的治療,會促進腎功能的進一步損害,加速終末期腎衰竭(endstagen renal failure,ESRF)的發生。加強CRF的早期防治,重視延緩CRF病程進展、推遲替代治療開始的時間的研究和治療。已成為當今腎臟病學界普遍關心的課題。臨床實踐和研究證明,中醫藥治療CRF具有突出的優勢和良好的療效。筆者選擇早中期CRF患者50例為治療對象,在積極治療原發病和尋找可逆因素并合理糾正的同時,采用中醫藥治療取得一定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50例患者,男32例,女18例;年齡18~78歲。腎功能不全代償期12例,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28例,腎衰竭期10例。
1.2 CRF診斷及分期標準 參照《腎臟病學》。
2 治療方法
2.1一般治療給予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飲食;降壓、糾正貧血及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改善微循環、利尿消腫、控制感染,調整血尿酸水平等。
2.2中醫辨證治療 腎病患者,病程纏綿,久病多虛,及至慢性腎衰竭,其虛損之程度必然更重。臨床表現有腰酸痛、極度乏力、面色萎黃無華、頭暈耳鳴、咽干口燥、手足不溫,甚至畏寒,或五心煩熱,形容憔悴等各種虛損癥狀。故證屬脾腎氣虛、陽虛者,常用保元湯、金匱腎氣丸加減;證屬肝腎陰虛者常用六味地黃湯加味;如患者伴舌燥咽干痛咽紅之癥,則以麥味地黃湯加忍冬藤、玄參;肝腎陰虛兼肝陽上亢者,常用濟生腎氣湯加味;氣陰兩虛型在慢性腎衰竭虛損期中最為多見,故常以參芪地黃湯(《沈氏尊生書》)加減調治。
2.3中藥灌腸治療處方:大黃、煅牡蠣、蒲公英、丹皮、郁金水煎200ml,保留灌腸,每日1~3次。
2.4靜脈給藥 (1)黃芪注射液30ml加5%GS200ml靜脈滴注;(2)川芎嗪注射液160~400mg加5%GS 20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10~15天為1個療程。
3 觀察指標
臨床主要觀察乏力、心悸、腰膝酸痛、便秘、惡心嘔吐、水腫等癥狀及血壓變化情況,治療前后查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血色素(Hb)等指標控制情況。
4 統計學方法
實驗數據以(x±s)表示,治療前后指標變化的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
5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5.1療效標準 參照1987年全國腎衰保守療法專題學術會議I臨床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癥狀體征減輕或消失,食欲增加,Hb上升≥15g/L,Scr下降≥30%;有效:癥狀體征減輕或消失,Hb上升≥10~14g/L,Scr下降≥20%;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和死亡者。
5.2治療結果 顯效31例,有效17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治療前后觀察指標變化比較見表1。

6 體會
慢性腎衰竭是多種慢性腎臟疾病的終末階段,主要表現為代謝廢物在體內潴留,引起一系列癥狀和代謝紊亂,臨床上病情復雜,病情變化多端,屬疑難重癥。無論西醫還是中醫,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阻止其向終末期腎衰竭發展。故筆者認為,通過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使早中期的CRF患者病情穩定在原有水平、或延緩其病程發展,甚至向好的方向逆轉,都應該視為有效治療。因為腎臟具有非常強大的代償能力,當腎毀損達到腎小球的50%時,尚能維持正常的血肌酐、尿素氮。而CRF患者通過中醫、中西醫結合多方法治療,癥狀體征減輕或消失,食欲增加,實驗室指標如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色素等能穩定在原有水平、或好轉;不需要或盡可能延遲腎臟替代療法治療,就應視該CRF患者的治療是成功的。有學者認為,慢性腎衰竭并非是完全不可逆的。腎臟病理變化一部分是不可逆的。一部分是可逆的。對于已硬化毀損的腎小球,不可逆轉其病變.但有部分腎功能減退是由于腎臟疾病引起的功能性的改變,如腎臟水腫、腎臟缺血可導致腎功能下降,但這些變化是可逆的。所以,保護殘存腎小球,提高其代償能力,延緩腎衰竭的進展,是治療早中期CRF的關鍵,而中醫藥治療在這方面是有優勢的。
筆者在中醫辨證治療的基礎上,結合結腸透析,靜脈注射大劑量黃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代醫學已經證實:尿毒癥患者,腸道內每日含尿素氮、肌酐、尿酸、磷等明顯多于尿中每日的含量。中藥結腸透析能促進血液及腸管周圍組織向腸腔內分泌代謝產物、并排除體外,同時還能抑制腸腔內菌叢的生長、減少腸腔內蛋白質的分解和腸源性氮質的吸收,從而減少氮質的潴留,減輕腎臟的負擔。還可通過增加排便次數以及停留腸道藥液的滲透、彌散等機制促進毒素的排泄。而黃芪注射液是黃芪的提取物的滅菌水溶液,有研究表明,其具有顯著的降低尿蛋白排泄、升高血漿蛋白濃度及調整血脂質代謝紊亂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黃芪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保護紅細胞的變形能力,增強造血系統功能,降低血小板黏附率,減少血栓形成,改善貧血,增加腎血流量,對非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均有明顯的調節作用,而且有持續而不產生耐受的利尿作用;還可降低內皮素(ET),改善CRF病人的腎功能狀態,使用方便,無明顯毒副作用。川芎嗪是從川芎中提取的一種有效的生物堿,又名四甲基吡嚷,能通過擴張腎血管,糾正高凝狀態,改善微循環來增加腎血流量,提高腎小球濾過率。從而改善腎功能;此外,川芎嗪具有鈣離子拮抗作用,能降低血清鎂和腎組織中的鈣含量,減輕“鈣超載”所致的腎組織損傷。據報道川芎嗪治療腎臟病的主要機制為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降低血脂和血黏度,改善微循環;擴張腎血管,增加腎血流量,抗氧化作用,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組織蛋白血糖基化反應。減少蛋白漏出;這些作用均有助于免疫復合物的清除和病變組織的修復,從而有效治療慢性腎炎,延緩腎小球硬化的進程。臨床研究已表明,靜脈注射川芎嗪注射液能有效提高CRF病人的肌酐清除率.抑制腎臟系膜細胞增殖,改善貧血。
總之,中西醫結合治療CRF,能夠有效地減輕其臨床癥狀,改善腎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延緩CRF的病理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