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尿路結石;中醫藥療法;補腎排石湯
中圖分類號:R69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10-0026-01
筆者自2004年5月~2006年11月運用樸腎排石湯治療尿路結石42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所有病例均為本院門診或住院患者,經B超或X線確診為尿路結石,結石直徑<0.9cm。按門診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6例,剔除失訪或未能完成治療者4例,剩余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14~72歲,平均年齡36.4歲;病程(確診尿路結石)1h~20年;腎結石10例(多發4例);輸尿管結石20例(同側二粒以上結石8例);腎和輸尿管均有結石8例;膀胱結石4例。結石直徑0.3~0.6cm19例;結石直徑0.6~0.9cm 23例。對照組46例,剔除失訪或未能完成治療者3例,剩余43例,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齡13~72歲,平均年齡36.7歲;病程(確診尿路結石)1h~18年;腎結石9例(多發3例);輸尿管結石22例(同側二粒以上結石6例);腎和輸尿管均有結石7例;膀胱結石5例;結石直徑0.3~0.6cm 21例;結石直徑0.6~0.9cm22例。2組一般資料經χ2比較檢驗,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采用單純中醫治療,對照組單用排石方:金錢草、滑石各30g,海金沙、車前子、白芍各20g,郁金、冬葵子、王不留行、川牛膝各15g,廣木香10g,甘草5g,琥珀3g(沖服)。治療組用補腎湯排石湯:上方加杜仲、巴戟天各25g。以上方藥每日1劑,水煎服。10天為1個療程。
觀察指標:B超或x線攝片復查結石是否消失。

3 治療結果
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結果見表1。
4 討論
尿路結石屬中醫石淋范疇。多以清熱利濕、行氣化瘀通淋為法,在治療中,很多醫師注意到,中藥排石,不能一味清利攻伐,應根據辨證加以補氣、滋陰,甚至單用補益劑排石。《諸病源侯論》云:“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腎主水,水結則化為石,故腎客沙石。腎虛為熱所乘,熱則成淋。”指出石淋病機為腎虛熱乘。名醫顏德馨認為“腎主水,司二便,調節全身水液的樞紐,……腎陽旺盛,氣化正常,腎之開闔蒸化有度,將濁中之清者復上升于肺輸布全身,將濁中之濁者下注膀胱排出體外,則濕熱無以蘊結,結石無法形成。若腎陽衰弱,氣化乏力,腎失開闔蒸化之權,清濁泌別失司,濕濁不能下注而沉積為石。因此,尿路結石的形成根本在于腎氣虛憊,治療不可單純用清熱通淋之品,必須施以溫補腎陽之藥以補代通,使機體陽氣充盈,氣化則石能出焉。”筆者在臨床應用中,根據尿路結石的病位在腎,重視應用補腎,尤其注重補腎氣,發現療效較一般治療效好。因此設計此2組病例加以療效比較。方中所選杜仲,為補腎氣要藥,可治小便余瀝,且可緩急止痛,除腎家濕熱;巴戟天擅入腎經血分,功專補腎陽,兼能除風祛濕,兩藥常配伍用于腎虛風濕痹痛,本方選其兩藥一走腎經氣分,一走腎經血分,雖不如附子、肉桂峻猛,但溫而不燥,即使濕熱明顯也可使用,增大用量,可提高近期療效,故用量較一般為大。從治療結果看,補腎排石湯治療組排石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從而證實腎氣在通調水道中的作用,有利于臨床對尿路結石治療的選方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