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宮腔鏡電切術;子宮腔良性病變;益母草合劑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10-0010-01
筆者于2004年10月~2006年6月應用電視官腔鏡電切術配合自制中藥益母草合劑治療子宮腔良性病變39例,取得一定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39例均為本院住院患者,年齡25~60歲,平均33歲。官腔鏡電切術治療子宮腔良性病變中,其中子宮粘膜下肌瘤11例.肌瘤直徑≤5cm;子宮內膜增生過長9例;子宮內膜息肉8例;子宮縱隔4例;宮腔粘連2例;宮頸病變5例。術前排除急性,亞急性生殖器炎癥及心、肺、肝、腎等功能障礙,常規行B超、病理檢查、宮腔鏡檢查。
2 治療方法
2.1 宮腔鏡電切術 手術時間選擇月經干凈1~7天。術前陰道灌洗2~3天,術前半天陰道置米索前列醇片200μg軟化及擴張宮頸。禁食6h以上,術中采用靜脈麻醉或局麻,并監測心率、血壓、呼吸及血氧飽和度。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麻醉起效后,常規消毒、鋪巾、擴張宮頸至10號,置入德國生產的蛇牌24F被動式360°旋轉連續灌流宮腔電切鏡,宮腔內壓小于150mmHg,電切功率40~80W,電凝功率30~50W,連接電視轉播錄像系統,5%葡萄糖液作膨宮液,膨宮至宮腔視野清晰。在電視宮腔鏡直視下切除子宮粘膜下肌瘤(肌瘤≤5cm)、子宮內膜、子宮內膜息肉等。對子宮縱隔,電切環縱行切開縱隔,使切緣與前后宮壁等距或接近等距分開。官腔粘連在宮腔直視下推壓及剪斷粘連,直至宮腔正常。對宮頸管良性病變,置鏡觀察后采用順行切除和/或逆行切除法從基底完整切除病變組織。出血點均用電凝止血。術后抗炎治療3~5天。禁盆浴、陰道沖洗及性生活2月。
2.2 中藥治療 宮腔鏡電切術后患者術后有輕微下腹墜脹痛、陰道灼熱感、陰道排液及少量出血等癥狀,配合醫院自制益母草合劑服用,每次10ml,每日3次。[制法:取益母草流浸膏200ml,陳皮酊50ml混勻,成細流狀加入到適量蒸餾水中,邊加邊攪拌,加入單糖漿100ml(矯味劑),蒸餾水1000ml至全量及少量羥基乙酯(防腐劑)]。
3 治療結果
病人治療后均于3~8天出院,出院時陰道排液均明顯減少,無下腹痛及陰道流血,術后隨訪1~12個月,均于1個月內停止陰道排液。無1例復發。
4 討論
子宮腔良性病變,如子宮粘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過長、宮腔粘連、子宮縱隔、宮頸息肉及肌瘤等是婦科常見良性病變,可引起月經異常、貧血、不孕、流產、白帶異常、閉經等。子宮粘膜下肌瘤、宮頸管肌瘤及息肉等蒂細者可經陰道摘除,但大多數無蒂或蒂位于子宮腔內只能采取開腹切除子宮或剖開子宮切除。對保守治療無效的子宮出血,以往處理方法是子宮切除。宮腔粘連致月經異常不孕,盲視下分離官腔粘連,療效不滿意。子宮縱隔傳統矯治方法為經腹切除縱隔,術后恢復慢,避孕時間長,并發癥多。而宮腔鏡手術是新型的婦科微創技術。宮腔鏡手術以其無傷口和可替代子宮切除被推崇為微創手術的典范。它具有不開腹、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出血少、恢復快、經濟、安全、方便、療效好、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對不孕或有生育要求的,術后避孕3個月即可妊娠,縮短了傳統方法因疤痕需等待較長的妊娠時間,術時避免了盲目操作,確保子宮腔內病變組織完整及全部切除。對青年患者,保留了子宮完整性及避免了了宮疤痕,并大大降低了日后妊娠剖宮產的幾率,這些優越性是傳統的治療方法無法媲美的,集診斷,治療為一體。但官腔鏡電切術后引起的下腹墜脹痛、陰道排液及流血,仍需配合藥物治療,以利用于子宮創面的迅速修復。本院自制的益母草合劑,以“益母草、陳皮”等為主要成分。益母草活血調經、止血止痛而不留瘀,瘀去則新血易生。陳皮理氣、健脾以助運化,兼有抗炎止血等療效。諸藥配伍,有補益氣血,祛瘀生新之功效及協調作用,可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明顯減少陰道排液、出血量及縮短陰道排液、出血時間,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因此,選用具有止血、消炎止痛、抗感染作用于一體的中藥復方制劑益母草合劑,療效滿意,安全有效,是官腔鏡電切術后輔助治療的理想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