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是各級黨委部門對領導干部進行有效管理的一項重要手段和考核評價、提拔使用干部的一項重要標準,也是審計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市市縣兩級相繼出臺了對黨政領導干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實施辦法等文件,并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落實。本人現就鄉鎮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所遇到的有關問題發表幾點看法和提出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一、主要項目安排問題
鄉鎮黨政領導干部的經責審計項目安排,以前是以黨委組織部門委托,主要以離任審計為主,今年初是在鄉鎮換屆前夕全面進行責任審計。無論是離任審計,還是換屆前夕突擊安排審計,都不科學、不恰當,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離任審計是事后監督,審計成果難利用(除嚴重違紀外);換屆前夕突擊安排審計,任務重、時間短,對大鄉鎮尤其是領導干部任職時間長的鄉鎮就很難審實、審深、審透,這樣也就難以對其進行客觀評價。同樣因時間緊,黨委部門也難以充分聽取審計部門意見,審計成果得不到充分利用。為此,建議以安排任中審計為主,每年對鄉鎮領導干部的任中審計面必須在20%以上,五年一屆一個輪回,把審計監督關口前移;正常審計側重安排與鄉鎮有關的重大投資發展項目進行效益審計,突出審計監督重點;鄉鎮換屆前的全面經責審計在時間安排上,應給審計部門留有充分時間,以確保審計工作質量。
二、審計對象問題
鄉鎮領導干部經責審計對象主要是書記、鄉鎮長。但從現有體制來看,鄉鎮黨政書記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把手,鄉鎮議事的主要形式是黨委會,會議內容是對本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項重大工作進行研究和安排布置,拍板人是書記。鄉鎮長雖說是參與者和具體執行者,但鄉鎮很多工作基本上是事前黨委會定板、事中會議調度、事后會上總結,鄉鎮長主要配合書記工作。鄉鎮黨政的職責劃分和個人分工雖有一定的明確,但在實際工作中責任很難分清,職權很難界定,與縣級以上黨委、政府的政治體制和工作機制截然不同。為此,我國已有部分省實行了鄉鎮書記、鄉鎮長兩個職務一肩挑,我市從今年起也在部分鄉鎮進行了試點,主要目的也就是為了很好的解決基層黨政職責難分的問題。所以,把兩人納入經責審計對象進行審計,勢必造成責任難分、評價難定這一客觀現象,不利于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經濟監督。為此,建議對鄉鎮書記、鄉鎮長進行經責審計時只評價黨委書記一人,鄉鎮長只作審計參考不作評價(贛州市已實行只對鄉鎮黨委書記經責審計的作法)。
三、經責審計成果利用問題
在目前情況下,鄉鎮黨政領導干部經責審計成果利用還主要停留在看其是否有重大違規違紀問題這一層面上,審計成果還未被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充分利用,這不僅是客觀看待一個領導干部的問題,而且對審計資源也是一種浪費。為此,建議上級黨委、政府部門高度重視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密切關注對鄉鎮黨政領導干部的任前、任中、離任后的審計結果,并得到具體落實。只有這樣,黨政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各級領導干部才能得到有效管理和合理使用。
(作者單位:南昌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