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尾年末,各項工作的考核走上前臺。審計中發現,有些部門年終支出大幅增加,“年終病”有死灰復燃之勢,應引起重視和警惕。
“年終病”的癥狀,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一是“亂查濫評病”。為了突擊完成全年收費目標任務或多發獎金,有的部門把檢查評比當做向基層要好處,搞攤派的手段。審計中發現有的部門干脆開一張贊助費或修理費發票到相關單位報銷,當做評先進的砝碼。二是“請客送禮亂發病”。一些部門用公款相互宴請,互送土特產,少數單位領導以“紅包”為“敲門磚”,以“辦公費”、“招待費”等形式報銷。有的單位年終突擊發錢發物,亂開亂支。三是“虛報浮夸、懶散病”。有的部門在統計表上做文章,報假數字,搞虛指標。有的單位工作人員臨近年終辦事拖拉,作風懶散,紀律松垮效率低。上述種種,耗費了國家、集體大量資財,敗壞了黨風和社會風氣,損害了黨群關系,須下“猛藥”防治。
防治“年終病”,一是加強自我約束機制,增強廉潔自律意識,各級領導干部要從自己做起,帶頭改進工作作風,做到不請不送,不虛不浮,不亂發錢物。二是宣傳教育要向深度和廣度擴展和延伸。在抓好領導干部自身廉潔自律的同時,要把教育向基層單位延伸,向領導干部的配偶、子女、親友延伸,向社會延伸。三是加大監督力度,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在發揮紀檢監察、審計和新聞媒體作用的同時,要動員各部門(單位)自身的力量來遏制違紀違規行為。對“年終病”易發、高發的單位和個人,組織開展專項檢查。在檢查領導干部節日期間廉潔自律情況時發現的問題,擇機向社會公布,接受群眾的監督和評議,真正做到“陽光操作”。只有這樣,才能凈化社會風氣,促進黨風、政風的根本好轉。
(作者單位:南康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