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分宜縣審計局結合實際,注重在“突出審計重點、突出依法審計、突出拓展審計業務、突出熱點難點、突出隊伍建設”五個方面下功夫,取得明顯成效。先后被省審計廳和市、縣評為先進集體。
一、突出審計重點,服務經濟建設
實踐證明,審計工作只有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經濟工作中心,突出重點,才能找準審計與加快發展的最佳結合點和切入點,認真履行好監督職責。為此,該局注重在以下三個方面求實效。
一是不斷深化縣本級預算執行審計。在摸清財政家底的基礎上,突出對預算收入的真實性、預算支出的合法性的審計,特別是對一些使用財政資金數額較大、專項資金多、下屬單位多或有資金二次分配權的部門進行了重點審計,有效地促進了該縣綜合財政預算改革、部門預算改革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近幾年來所作的審計工作報告都得到了縣人大常委會的充分肯定:“縣審計部門對縣本級預算執行審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敢于揭露問題,敢于處理問題,敢于講真話?!苯哪陙?,共審計單位和項目167個,查出違紀違規金額3 107.9萬元,應上繳財政677.1萬元,歸還原資金渠道629.8萬元,調賬處理1 801萬元,已上繳財政677.1萬元,入庫率達100%。向司法機關和紀檢監察部門移送案件10起,已受到黨紀政紀處分11人,追究刑事責任5人。
二是嚴格財務收支審計。根據當前部分單位違紀手法由明轉暗、由上轉下等特點,該局每年對二級單位特別是收費金額大、專項資金多的二級單位進行了重點審計。共查出“小金庫”32個,違紀金額達1 893.75萬元。在對縣某單位財務收支審計中,審計人員通過分析與核對,核實貸款的走向,查出了該單位違規動用信貸資金200萬元用于炒股的行為,并責令其限期收回了此筆信貸資金。
三是逐步規范經濟責任審計。為加強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該局先后出臺了《分宜縣黨政領導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實施辦法》和《分宜縣企業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實施辦法》。近年來,先后對68個經濟責任人的任期經濟責任開展了審計??h委及組織部門根據審計結果,平調26人,晉升9人,免職6人,降職1人,撤職1人。
二、突出依法審計,規避審計風險
依法審計是審計工作的最高原則。為保證審計質量,規避審計風險,該局在依法審計工作中始終堅持做到“六必須”:一是審計程序必須到位。在審計項目計劃、審計準備、審計實施和審計終結四個階段中,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審計法》及其準則的相關規定,不得違規或人為簡化審計程序。二是審計取證必須充分。要求審計證據必須科學、充分、合法,會計資料、相關文件等證明材料,在數量和質量上必須滿足報告要求。三是審計評價必須準確。審計評價必須以事實與法規為依據,做到客觀、公正、嚴謹,且評價范圍、用語必須準確、恰當,不能以主觀意識做判斷、下結論。四是審計結果必須客觀。尤其是審計結果中所反映的問題,必須符合實際,并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依據,也為被審計單位整改提供參考。同時,審計結果所涉及的數字必須精確,數字間的邏輯關系必須清晰、無誤。五是審計過程必須細致。要求審計人員必須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嚴謹細致的作風,切實加強審計全過程的質量培訓,以確保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六是執行紀律必須嚴格。從而杜絕了以審謀私和其他違紀事件的發生。
三、突出拓展審計業務,消除審計盲區
針對有些領域存在審計盲區,近幾年來,該局主要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拓展審計業務:一是基本建設領域。為有效防止當前在基本建設領域中一些違規問題的產生,消除基建領域的審計盲區,2003年該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和國家關于加強對基建項目審計監督的有關法規,并結合本縣實際,向縣政府及時呈送了《關于加強我縣基本建設項目審計監督工作意見》,并得到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經專題研究后,以縣政府12號文件向全縣各單位印發了《關于加強基本建設項目審計的監督工作意見》。幾年來,共審計基建項目31個,審計總金額達9 571萬元,核減金額790.3萬元,審減率為8.3%,受到被審計單位和縣委、縣政府的好評。二是企事業單位。針對駐縣一些企事業單位長期沒有接受審計監督的現狀,該局從2003年起,積極向上級審計機關反映并爭取授權審計。剛開始時,被審計單位很不理解,但是通過耐心做工作,認真履行職責,審后真心幫促,贏得了被審單位的好評,不僅增進了感情,鍛煉了隊伍,同時也樹立了審計機關的威信。
四、突出熱點難點,當好領導參謀
國有企業改制和“三農”問題等,是當地黨委、政府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它涉及到群眾的切身利益,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對此,該局注重把好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審計和涉農有關資金審計關,當好參謀,為領導宏觀決策提供了依據。
一是把好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審計關。按照深化企業審計的要求,該局分別對縣水泥公司、啤酒廠、驅動橋廠等25戶國有工業企業的資產負債損益情況進行了審計,摸清了企業家底,不僅為政府對國企改制提供了決策依據,而且維護了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2003年8月,縣某廠300余職工紛紛上訪,狀告企業負責人挪用企業職工養老金、擅自變賣國有資產等,要求政府派員進行專項審計。該局派出精干力量,通過核實資金流向、深入車間清點機器設備等國有資產、召開企業職工代表座談會等方式,僅用二十天時間就完成了企業長達10年的賬本、憑證、報表等審計,向政府寫出了專項審計報告。隨后不久,縣紀委根據審計事實對該企業負責人進行了嚴肅處理。
二是把好涉農有關資金審計關。針對個別鄉鎮滯留并參與分成失地農民征地補償費等問題,該局及時向政府遞交專項審計報告,引起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立即責成縣紀檢、監察、財政、審計等職能部門進行了監督整改,并明確征地農民補償費必須按規定納入村級財務實行專項管理,在村集體和農民之間進行合理分配,由村集體財務實行民主理財、財務公開。期間,該局還安排了對農業綜合開發資金、防洪保安資金、農村電網改造資金、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等一系列與“三農”問題密切相關的專項資金審計,受到農民群眾好評。
五、突出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
審計事業要發展,人才是根本。該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審計人員向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轉變。
一是注重班子建設。該局在班子建設中注重“三個加強”,即加強團結、加強學習、加強紀律。在加強團結上,班子成員經常交心通氣、遇事民主決策,做到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在加強學習上,班子成員著眼于工作需要,認真落實中心組學習制度,帶頭學政治學業務,每半年檢查一次,年終兌現獎懲。在加強紀律上,班子成員模范執行組織紀律、政治紀律、廉政紀律,沒有發生違法違犯行為。從而形成了干事業一條心、抓工作一盤棋、謀發展一股勁的良好氛圍。2005年5月份,在縣委對全縣領導干部及領導班子考察中,該局班子被評為全縣的“優秀領導班子”。
二是注重錘煉隊伍。在審計隊伍建設上高標準、嚴要求,要求審計人員自覺做到“兩精”,即工作要精,業務要精。采取多種培訓渠道,提高了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審計技能。如組織人員參加市局一年一度舉辦的全市審計干部培訓班,鼓勵干部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學歷和各種專業技術資格的考試,每周五組織全體人員集中學習有關業務知識和討論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不定期地舉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專題講座等。認真克服“兩畏”,即克服畏難情緒和畏情情緒(人情);嚴格兌現“兩重”,即重獎重罰。并進行細化,納入目標管理考評重要內容,年終考核兌現,贏得廣泛好評。
三是注重樹立良好風氣。該局注重用制度約束人心、用疏導感化人心、用典型激勵人心、用示范鼓舞人心,做到政治上關心、生活上幫助、工作上支持。堅持把解決干部的實際困難,作為穩定隊伍、保證一線工作的大事來抓,盡力協調解決干部的后顧之憂,營造了說了算、定了干、節奏快、效率高、雷厲風行抓落實的良好風氣。不但在崗的審計人員竭盡全力干好審計工作,連退休和退居二線的老同志也分別爭著“上崗”,發揮余熱。有一位退居二線的副局長,主動請纓,盡心盡責,不計報酬,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分宜縣志·審計篇》的編撰工作。另有一位退休老同志,看到局里審計任務重人手緊,主動找到局領導要求幫忙。
(作者單位:分宜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