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先哲孟子云:“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偉大的民主先驅孫中山先生認為所謂“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民不聊生,民心不順,社會就難以穩定;只有解民憂、順民意,國家才能走向和諧、走向繁榮。
今年“兩會”最大的熱點就是民生問題。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的提案和議案都更多地集中在關注民生這個方面。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其核心內容也是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當前,就業再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社會治安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都直接關乎百姓的生活,都關乎百姓的生存大計。它們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諸多問題之所以會產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少數人或者少數行業利用制度的缺陷,濫用權力謀私謀利,利用權力侵害群眾的切身利益。
從根本上完善相關制度,對公共權力進行嚴格的約束,是保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關鍵。這就要求全國各級審計機關必須立即行動起來,將“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理念切實貫徹到我們審計工作中去,并把它作為指導審計工作的基本原則和目標。正是基于這種理念,李金華審計長在2007年的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才反復強調審計機關要“關注民生幸福,服務和諧社會”。并把“關注弱勢群體,促進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增強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推動解決當前群眾關心和反映強烈的就業、就醫、就學、社保等突出問題”作為2007年專項審計和審計調查工作的著力點。
俯首民生察冷暖,百姓疾苦掛心間。近年來審計署掀起的“審計風暴”給社會公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贏得了廣泛的贊譽,也使社會各界對審計工作的期望越來越高。天下孰重?民心最之。審計工作只有緊緊扣住“關注民生幸福,服務和諧社會”這個時代主題,才不會辜負社會公眾對審計的高度關注和殷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