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是影響經濟正常增長的一個綜合病癥,也是世界各國經濟運行中普遍伴隨的頑癥,抑制通貨膨脹始終是我們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經過近兩年的治理整頓,我們已經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借鑒歷史經驗,正視通貨膨脹的現實,更理智更清醒地規劃我們的政策導向,完全可以在適度通貨膨脹的條件下取得經濟發展的偉大成就。
一、通貨膨脹及適度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即指所有商品和服務平均價格水平(即一般價格水平)的上升,其實是貨幣貶值。一般而言,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只有貨幣的過度增加才會引發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經濟運行的綜合結果,理論上一般認為它的成因有四種類型。第一種是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第二種是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第三種是混合型的通貨膨脹;第四種是結構性的通貨膨脹。
適度的通貨膨脹從質上講,應是其積極作用大于消極作用時的通貨膨脹;從量上講,是一個合理的物價區間,高于這個區間的上限的,低于這一區間下限的,其積極作用都低于消極作用,對經濟增長、社會穩定會產生不利影響。
目前我國面臨著潛在的通貨膨脹威脅,主要體現在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和混合型的通貨膨脹上面。我國長期以來面臨著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為了擴大需求,特別是內需,我國各地大量的進行工程支出,各種高能耗、高污染項目頻頻上馬;房地產業也是方興未艾,房價居高不下,經濟泡末日益浮現。長久以來很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筆者認為這點尤其值得我們關注。
二、我國的適度通貨膨脹率的界定
從上面適度通貨膨脹的定義可以看出,適度的通貨膨脹率不是一個確定的數字,不同時期、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通貨膨脹率。這里需要指出的是,適度通貨膨脹的理論界定比較容易,而予以量化卻比較困難。因為適度通貨膨脹本身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并且各個國家的具體情況不同,即使一個國家的不同發展階段情況差異也很大,難以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是,根據一個國家一定時期內通貨膨脹率與經濟增長率的比較、社會經濟發展的中長期目標以及社會公眾的承受能力等情況,大體確定一個適度通貨膨脹區間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筆者認為,我國適度的通貨膨脹率區間大約為5%~10%之間,其依據是:
(1)經濟增長率。從1979年至1995年間,我國的經濟增長率為年均9.5%,這個增長速度是基本為理論界所公認的合理增長率,符合我國的國情,也是我國的國力所允許的,而且只有按這一增長率,才能完成經濟發展的長遠目標。
(2)從經驗來看,適度通貨膨脹率區間的上限應為經濟增長率,超過這個增長率,其負作用明顯加大;適度通貨膨脹率區間的下限應以不低于經濟增長率的50%為佳,低于這一界限,可能出現經濟增長緩慢,失業增加等負作用。
(3)社會公眾的承受能力,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經濟承受能力,主要由居民收入水平及其增長率來決定。一般來講,適度通貨膨脹率的上限不能高于居民收入增長率,否則,會引起公眾的不滿;二是社會公眾的心理承受能力。一般來講,隨著人們收入水平和心理成熟度的提高,公眾對通貨膨脹的心理承受力會越來越高(如1985年的通貨膨脹率只有8.8%,僅比上年高個6百分點,就引發了許多不安定因素,而1995年高達21.7%的通貨膨脹率并沒有引起公眾的強烈反響)。
三、我國經濟發展需要實施適度的通貨膨脹
目前,我國需要實施適度的通貨膨脹政策來促進經濟的發展,理由主要有兩點:
1、政府、社會、企業的不同目標追求只能通過適度通貨膨脹來解決。
政府為了解決經濟發展間題,不得不通過財政赤字方式投資基礎建設和技術改造工程。赤字性財政政策在短期內確保了經濟穩定增長,但單一財政政策的拉動力越來越弱,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財政政策的支持下,適度增加貨幣供應以保持經濟高速增長。從社會目標看,目前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不確定性因素在增加,短時期內很難改變居民的未來心理預期,持幣防變將是一種趨勢,唯有適度通脹,增加居民收人,緩解下崗壓力,儲蓄才能轉化為投資和消費。從企業發展目標看,我國企業要迎接入世后國外企業進入的競爭挑戰,除了在管理創新方面迅速提升外,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增強自身經濟實力。另外,企業能獲得必需的金融支持,加大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的投入力度,提高企業獲利能力。企業要實現這樣的發展目標,必然依賴政府放松銀根,增強企業貸款,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企業能取得合理利潤。可見實現以上三個方面目標,關鍵在于創造一個相對寬松的經濟環境。適度通脹是同時解決三個問題的最佳選擇。
2、適度通貨膨脹對人民生活影響并不大。
改革開放20年來,我國居民絕大多數擁有一定數量的儲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較快。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人民相對富裕了,理應支待國家建設,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即使作出了短期的、暫時的犧牲,但從長遠,從大局看,受益的最終還是人民。肯定地講,通貨緊縮,導致物價一路下跌,眼前獲利最大的是人民群眾,但損害最多的也是人民群眾。因為企業沒有了利潤,會增加裁友工人數量,造成下崗職工越來越多,職工家庭收入減少,實際購買力減弱,所以通貨緊縮才是我國經濟的大敵。同樣,高通貨膨脹的危害我們還記憶猶新,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害,對老百姓的生活也有較大影響。只有適度通脹崖為適宜,一方面它促進了國家經濟快速增長,職工就業人數增加,政府財政赤字減少,企業創新能力增強。另一方面,老百姓有能力承受相對較低的通貨膨脹,實際生活水平下降不多。所以適度通脹是我國當前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最佳選擇。
四、保持適度通貨膨脹的宏觀政策建議
通貨膨脹是社會經濟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種經濟現象。因為一國的貨幣發行量不可能恰好等于其商品流通中的實際需要量。我們追求的理想狀態是適度通貨膨脹條件下的經濟高增長。筆者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1、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思想,減少資源浪費。科學發展觀就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我們在發展經濟時要講究可持續性,要保持經濟增長的質量和穩定性。超過限度的支出投資和浪費,嚴重影響了我國有限資金的利用效率,也容易導致通貨膨脹。我們要做到保持適度的通貨膨脹,保持經濟快速發展,就一定要堅持科學發展觀,節約社會積累資金,有效利用各種資源,堅決杜絕各種形式的浪費。
2、加大社會可流通產品的科技含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在我國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比率并不高。據《經濟日報》報道,2004年我國各種生產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資本投入與勞動投入的占72%,只有28%是依靠技術進步取得的。這不僅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的差距,就是與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我們還要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允許和鼓勵科技人員帶技術帶成果深入生產!流通第一線,使社會可流通產品進一步增加科技含量;要進一步宣傳和落實《專利法》,簡化各種專利申請手續,切實保護發明人的利益;要為科研人員創造良好的生活、科研條件,通過各種措施鼓勵科研人員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3、適度控制信貸總量,重點優化信貸結構。一是研究與國家產業政策相適應的信貸政策及其實現方式,充分發揮微觀主體在信貸結構優化和經濟結構調整中的作用。二是指導商業銀行進一步增強風險意識,提高貫徹落實國家產業政策的自覺性和有效性,防止產生新的不良資產,保持可持續的盈利能力。三是針對鋼鐵、電解鋁、水泥、房地產開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適度提高資本金比例及其貸款利率浮動上限,以控制對過熱行業的貸款投放。四是繼續做好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準入條件項目的信貸支持工作。五是認真及時總結消費信貸實踐經驗,規范發展消費信貸,在對汽車、房地產行業生產性貸款有所控制的同時,對汽車、房地產的消費性貸款繼續給予必要支持,控制投資與擴大消費并行,通過消費結構升級帶動消費總量擴張,促進投資與消費均衡發展。
4、堅決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在投資領域介入過深,出現了地方政府企業化經營的錯誤傾向,在投資過熱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堅決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以利于提高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
一是各級政府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地方政府要自覺服從國家宏觀調控大局,增強全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堅決維護國家宏觀調控的統一性、權威性、有效性,做到令行禁止。二是端正地方政府的職能和行為。地方政府應全面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的政府職能,嚴格禁止越權審批土地、化整為零審批投資項目,堅決遏制為單純追求和相互攀比增長速度的。政績工程。建設行為。三是實行投資監控責任制。加強對各地區投資增長的監測,對于控制固定資產投資不力,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甚至縱容違規項目上馬的,要追究領導的責任,保證國家調控措施的落實。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藍天燃氣熱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