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楊益華,男,1946年出生,河北省霸州人,從事餐飲業40余年,曾任北京社科院客座教授、餐飲業國家一級評委、《華正餐飲管理》雜志主編,發表論文70余篇。
摘 要: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將有相當數量的與會者屬于清真食品消費群體。接待如此龐大的群體,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賽場內外的清真飲食安全問題格外重要。我們不但要關注參賽注冊人員的清真飲食安全,還要兼顧北京市以及京外5個合辦與協辦城市的觀眾游客群體,這兩部分人的清真飲食安全都要得到保障。本文在探討北京奧運會期間清真飲食供應保障問題的同時,提出了很多建議,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分析。
Abstract:There will be a large population of Muslims in Beijing Olympics. It is an important work to receive so many people, especiallythe safety of Muslim food. We ask attention to enter the competition not only Muslim of logon personnel food and drink is safe , want the Muslim food and drink safety running the city audience visitor group , this two part person 5 and doing jointly besides giving consideration to Beijing and Beijing to need to get a guarantee too. Muslim food and drink has supplied simultaneous ensuring problem , has submitted many sugges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discussing Beijing Olympiad, be worthy for us to go and think deeply that and analyse.
關鍵詞:北京奧運清真食品食品安全飲食禁忌
Keywords:Beijing Olympics; Muslim food; food safety; Diet and taboo
奧運會食品安全問題是個系統工程。根據有關部門預測,在長達60多天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預計有202個國家的28萬各方人員和750萬人次的觀眾聚集會場,北京星級飯店也將達到800家,提供客房13萬間。預計供餐超過1300萬份,這對中國餐飲行業是個不小的挑戰。就目前來看,北京奧運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三大體系,強化了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組織體系和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利用科技手段控制了從產地到餐桌四大環節,即生產環節、加工環節、流通環節和消費環節。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期間,食品安全的監控范圍不但涉及奧運食品生產供應基地、奧運村、比賽場館等,還包括旅游景區、接待飯店、城市繁華地帶、食品超市和餐飲企業等城市公共區域。食品安全問題將會得到全面保障。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將有相當數量的與會者屬于清真食品消費群體。接待如此龐大的群體,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賽場內外的清真飲食安全問題格外重要。
大家知道,在世界幾大宗教信仰中,伊斯蘭教對飲食習俗的重視程度格外顯現。雖然北京奧運清真供應保障是一個“大奧運”的概念,但其中的清真食品安全則成為核心問題。這項工作不僅涉及參賽注冊人員的清真飲食安全,還要兼顧整個北京市以及京外5個合辦與協辦城市的觀眾游客群體,這兩部分人的清真飲食安全都要得到保證。
奧運會期間,清真飲食習俗的運動員的飲食大部分在奧運村內獲得,但仍有部分清真飲食習俗的運動員會在比賽間隙外出就餐,如何降低這些運動員外出就餐帶來的差錯?這也是我們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為了體現綠色奧運、科技奧運的理念,確保讓奧運來賓吃得放心,北京市已經啟動了《奧運食品安全行動綱要》,并以國家標準為基礎,以歐盟、美國食品安全標準為參照,確定奧運食品定點供應基地和對企業的要求,建立了北京奧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初步建立了奧運食品安全應急預案。 筆者認為,縱觀所有奧運飲食安全的措施中,針對清真飲食服務供應中有關如何尊重和保障清真飲食習俗的舉措,還有待進一步細化和加強。
一、奧運飲食應該考慮清真飲食中的食規和食忌
全球現有50多個伊斯蘭國家,信徒約13億多。我國56個民族中,其中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東鄉族、柯爾克孜族、撒拉烏孜別克族、保安族、塔塔爾族、塔吉克族共10個少數民族是全民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人口達1800萬。
伊斯蘭教是頗具活力的世界性宗教之一,伊斯蘭,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本意“順從”。順從安拉旨意的人,即“順從者”,阿拉伯語叫“穆斯林”,是伊斯蘭教徒的通稱。《古蘭經》是伊斯蘭教的教義、教法的源泉,是穆斯林精神的靈感、慰籍的源泉,也是一切穆斯林社會生活行為的指南。《古蘭經》與穆斯林飲食文化甚為密切者,當屬其中的食規、食忌與食禮。
穆斯林的日常飲食生活盡管是非宗教性的,然而因其與伊斯蘭教信仰息息相關,故格外受到穆斯林的重視,甚至被認為是穆斯林生活的一個重要特征。所以,探討和研究清真飲食文化中的律例,對全面了解伊斯蘭教飲食文化思想,正確理解穆斯林飲食禁忌,規范社會清真餐飲企業,更好地為清真飲食消費者提供服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清真飲食文化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全人類的文化瑰寶。
何謂“清真”?“清真”一詞原作純潔質樸講。該名詞在唐宋詩中多見。宋代陸游在其《園中賞梅》詩中以“閱盡千葩百花春,此花風味獨清真”的詩句來贊美梅花的純潔質樸;唐代姚合《寄石書院僧》詩亦有“不行門外地,齋戒得清真”的語句。明末清初,回族學者王岱輿、馬注等在譯伊斯蘭教義時提出:“蓋教本清則凈,本真則正,清凈則無垢不污,真正則不偏不倚”,“真主原有獨尊,謂之清真”。
伊斯蘭被稱為清真教,始于明洪武元年(1368)敕建金陵禮拜寺御書《至圣百字贊》:“降邪歸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圣貴圣人。”嗣后,“清真”一詞在明代逐漸為伊斯蘭所專用。迨后,伊斯蘭教的學者在其著述解釋伊斯蘭教義時,尋求能恰當表達伊斯蘭的漢語詞匯,因“清真”二字含有自然質樸的內容,這和伊斯蘭教義相吻合。概括起來講,我們應該這樣理解:什么是“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謂清;什么是“真”?真真實實、正正確確是謂真。隨后,“清真”一詞為社會廣泛使用,“清真教”成為伊斯蘭教在中國正式譯稱,而清真飲食則涵蓋了凡是按照伊斯蘭教習俗教規制作各種飲品和食品。
穆斯林的飲食禁忌來自《古蘭經》。伊斯蘭教認為,若要保持一種純潔的心靈和健全思維、滋養干凈而健康的身體,應對飲食特別關注。因而《古蘭經》中有云:“他們問你準許他們吃什么?你說,準許你們吃一切佳美的食物”。什么是“佳美的食物”呢?這個詞的阿拉伯語譯音是“坦伊巴”,在《古蘭經》中共出現過26次詞式,原詞有“鮮美的、好吃的、優良的”等含義。著名學者馬堅依據語境分別譯為“佳美的食物”和“美物”等,并解釋說:“佳美的食物,是純潔的、可口的、富有營養的食物。”所謂“佳美的食物”即指所有強身養性、純潔心靈的任何食物。正如《古蘭經》所說:“……準許他們吃佳美的食物,禁戒他們吃污穢的食物。”
《古蘭經》在論述佳美的食物時,常常與“合法”相提并論,說“眾人啊!你們可以吃大地上所有合法而且佳美的食物,你們不要隨從惡魔的步伐,他確實是你們的明敵。”
“合法”是阿拉伯語“哈倆立”的音澤,這個“法”當然是指《古蘭經》的律法。合法的食物至少應該包括:1、以合法的手段所取得的,即不是行騙、偷盜、搶劫、受賄等非法所得的食物;總之,凡符合《古蘭經》精神原則所獲得的食物,均屬合法;2、不得是《古蘭經》禁止的食物。
《古蘭經》明令禁戒的食物有5種,即“他只禁戒你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誦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動物”,同時還禁戒酒:“信道的人們啊!飲酒、賭博、拜像、求簽,只是一種穢行,只是惡魔的行為,故當遠離,以便你們成功。”
前文已述《古蘭經》明令禁戒的食物有5種。《古蘭經》第5章第3節對上述禁令又做了進一步闡釋:“禁止你們吃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誦非真主之名而宰生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牴死的、野獸吃剩的動物。一經宰后才死的,仍然可吃。禁止你們吃在神石上宰殺的。禁止你們求簽.那是罪惡。”
“吃”一直是民族生存的大事。伊斯蘭教食俗表現最徹底的就是“凈”,潔凈,干凈。注意營養衛生,杜絕病從口入。堅持吃的食物都是清潔衛生,不吃自死的動物,穆罕默德說:“凡自己斃命的牲畜便為死物”。他們也不吃動物的血液。
中國伊斯蘭教有部學術名著,成書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作者為劉智,書名《天文典禮》,亦稱《天文典禮擇要解》。該書在《飲食上》篇中說:“飲食,所以養性情也。以彼之性,益我之性,彼之性善,則益我之善性;……物性有善者,有不善者,則人可食者,不可食者”。強調“飲食惟良,必慎必擇。良以作資,乃益性德。”書中指出,“茍無辨擇,誤時不量,反有大累,何能養益乎?”為此,《古蘭經》中明確禁食四類不潔之物:豬肉、自死動物肉、流出的動物血液和誦非安拉之名所宰之物的肉,此外還包括酒。
根據以上擇食原則,在歷史長河中,對“佳美”或“污穢”的食物內容,有所具體化,有了“禽食谷,獸反芻”的標準。不難看出,清真飲食中關于“佳美”食物和禁忌的原則已被歷史和現代科學所證實,自有其合理性。突出表現在吃“鮮”上。清真飲食講究吃鮮肉、鮮魚、鮮菜、鮮面,忌吃隔宿熟食。有的地方還講究吃花卉、吃青、吃菌(如木耳、羊肚菌、猴頭菌);吃“香”。清真菜中喜用胡椒、草果、孜然、胡麻、肉桂、芝麻等。這些飲食習俗完全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而保證營養、干凈衛生的生活習慣也是現代文明人的基本標準,這正是伊斯蘭教飲食宜與禁的根本。
世界各地穆斯林飲食禁忌不完全相同,其中有許多是局部地區的民族風俗和習慣。伊斯蘭教是一個講求寬容的宗教,“真主要你們便利,不要你們困難。”《古蘭經》的飲食律例同樣體現了這一特點:“真主不欲使你們煩難,但他欲使你們清潔,并完成他所賜你們的恩典,以便你們感謝。”
《古蘭經》對酒的禁戒是旗幟鮮明,態度堅決,毫無變通之遁詞。《古蘭經》禁酒令頒布后,圣訓對飲酒又做了詳細闡述。穆圣認為,禁酒的本質不在于酒由什么原料制成,而是酒所產生的“醉人”的惡劣后果;所以,凡含有酒精的飲料,不論巧立什么名目,也不論用什么原料制成,都稱為酒。根據這一原則,啤酒或類似的酒都是伊斯蘭教律所禁戒的。由此可見,禁酒甚于禁食,一是不但禁飲,而且必須遠離;二是沒有“為勢所迫”之寬容。
關于水產品中的可食品種與禁食品種,是個頗有爭議的話題。《古蘭經》里關于水產品的律例,主要基本精神和宗旨是“可吃”。
合法的海產動物自死后,穆斯林能食用嗎?《古蘭經》說;“海里的動物和食物,對于你們是合法的,可以供你們和旅行者享用。”所以合法的海產動物自死后是能食用。“他制服海洋,以便你們漁取其中的鮮肉,做你們的食品;或采取其中的珠寶,做你們的裝飾。”有弟子向先知穆圣請教是否可以食用水中的魚類和動物,他回答說:“如果水是干凈的(可以用作凈身禮拜),那么,水中的魚類也應當是合法的食物。”穆圣說:“海水是清潔的,海里的死物對于你們是合法的。”
《古蘭經》的啟示和圣訓都沒有對水族食物提出特別的禁忌,大多數的學者們都為此理解為真主對人類的寬容和仁慈,可以合法地食用凈水中自然生長或人工飼養的魚類和動物。這個“凈水”應該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和水塘。穆斯林可以選食其中的水族食物﹐包括有殼的生物,如蝦、蟹、海螺和貝類。這是許多古代大伊瑪目(宗教學者)留下的教法規定,如馬立克和沙斐儀,而且觀點十分肯定,只有泥鰍除外。
伊斯蘭的經典只對有限的飲食規定為“亥倆目”,而對于沒有限制的飲食,習慣不吃也不算有罪。假如一個孤島漁村的穆斯林歷來以魚為蛋白質主要來源,傳統習慣不吃羊肉,他們有權選擇合法的飲食,不吃羊肉不為有罪。
伊斯蘭教傳遍全世界,包容了世界上許多種族和民族,在統一基本原則下,對當地風俗習慣也表示寬容﹐有許多居住內地的穆斯林從來不吃螃蟹和蛤貝,伊斯蘭教沒有明文規定禁止﹐那里的穆斯林享有他們的選擇自由。假如看見有穆斯林吃螃蟹,不要說那是“亥倆目”,因為伊斯蘭教法沒有這個禁令,如果說“螃蟹橫著走路,代表行為不端正”,那是地方風俗,彼此應當尊重。
非穆斯林制作的食品是否許可食用﹖伊斯蘭教義食律沒有規定食品的制作人,或廚師必須是穆斯林,例如印度教或佛教信徒的素食餐廳,如果一切食品原料和調料都是純素,穆斯林可以食用。
《古蘭經》禁食豬肉的規定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禁食豬肉不僅僅是伊斯蘭教的規定,世界的各大宗教的經典都有禁食豬肉的明文規定。伊斯蘭是從衛生衛性的角度禁吃的。伊斯蘭教有關食品方面的律例不外乎兩個方面,即:衛生和衛性。所謂衛生是指外在的身體而言;所謂衛性是指內在的性情而言。因此,據伊斯蘭看來:凡是有害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均屬非法的。《古蘭經》告訴我們:“有正信的人們啊!你們可以吃我賜你們的佳美的食品,當感謝真主,如果你們只敬拜真主,那么,真主只禁止你們吃自死物、流血、豬肉,以及不念真主之名所宰殺的……”。又說:“你說:在我所受到的啟示里人們所受禁止的食物只是自死物,或流血,或豬肉,因為豬是污穢不潔的……或誦真主以外的名義所宰殺的”。又說:“你們可以吃真主所賜給你們的佳美的食品,當感謝真主,如果你們只敬拜真主,那么他只禁止你們吃自死物、流血、豬肉,以及誦真主以外的名義宰的……你們不要信口胡謅說:這是合法的,那是非法的,以假借真主之名而造謊,造謊者決不能成功。” 上述幾節經文都明確指出,真主所允許的只是佳美的,所禁止的只是骯臟的。《古蘭經》在七章五十七節也驗證了這一點:“他(真主)禁止你們吃污穢的”。由此可知伊斯蘭教禁食豬肉的主要原因乃是因為它:“骯臟、污穢”。
二、奧運會期間的清真食品供應及安全問題
回顧歷屆奧運會,人們對飲食的重視程度逐屆提高。由于奧運會具有國際性、綜合性和大型化的特點,需要全社會各個部門的參與和協作。為此,本屆北京奧運會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綠色奧運”的目標和宗旨,對食品安全問題尤加重視。
近年來的奧運會也出現過食品安全問題,如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美國名將邁克爾約翰遜勇奪兩枚金牌,而四年前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他卻因為飲食不適而與世界冠軍失之交臂。應該說,食品安全是個世界性的問題,同時也是目前對我國公共健康所面臨的最主要威脅之一。
有關北京奧運會期間清真飲食供應如何保障安全的問題,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食品安全鏈的問題,其中包括如何防止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最大程度地減少種植養殖方面的農藥殘留和獸藥殘留等問題,同時要考慮食品生產新技術應用所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以及環境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二是在食品供應方面如何適應宗教方面的習俗。
從具體操作上講,需要關注的問題還有:
1、供應國外人士的清真食品需要提前進行特殊的技術檢驗,有些還要在國外采購。北京奧運會的清真營養食譜尚未最后敲定,需要抓緊制定。雅典奧運會運動員的食譜,早在舉辦前兩年就基本確定了,我們應該提前作準備。只有提前確定清真食譜,才能確定原料基地和生產數量,確保質量穩定。
2、烹飪清真食品的單位應提前了解國外清真飲食的特點,相關的服務接待人員也需要提前培訓,這樣才能全面保障奧運會期間清真烹飪技術的到位。
3、負責奧運清真食品安全管理機構中需要充實宗教界人士,確保在宗教習俗方面不出問題。
4、清真食品原料從產地到餐桌的安全供應鏈應該逐環節檢查,確切保障各個環節的食品安全。
食品加工過程對食品安全的影響時,主要歸結為三個方面:食品加工過程中形成的新的有害物質,如腌制過程中形成的亞硝酸鹽;添加劑的使用不當,如濫用、超量和超范圍使用;食品加工過程控制不良導致的微生物污染。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2000至2002年對全國部分省市的生肉、熟肉、乳、乳制品、水產品、蔬菜等的污染狀況調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居首位,占39.62%,化學性食物中毒占38.56%。而細菌性污染又是微生物污染中涉及面最廣、影響最大、問題最多的一類食品安全問題。北京奧運會正值高溫炎熱的夏季,因此要重視生產環境的凈化,避免食品加工過程中出現有害細菌,污染食品。我們應該在這方面多加關注。目前我國的清真食品產供銷系統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其中包括操作環節多、食品暴露污染以及摻假風險等,我們在控制食品安全方面的基本設施還有所不足。因此,北京2008年奧運會將面臨重重考驗。
我國當前的生產模式以分散、密集和低水平為特點,尤其是大宗食品如糧食、蔬菜、畜禽類、水產品等的個體分散經營占很大比例。面對極度分散、單薄、落后的生產方式,食品監管只得拋開農戶和收購兩大源頭,在中間環節和終產品上打轉。源頭的分散生產經營、無從追溯責任主體、無法實行食品安全源頭控制,是食品安全事故頻繁發生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盡快建立奧運清真食品準入制,遴選奧運清真食品供應商并加強管理。按食品種類選擇產地、采集、收購、運輸、加工、貯存、經營、流向等可全程監控并具有連續記錄的、有良好信譽的清真食品供應商,并規定其職責和任務。
“公司+農戶” 生產技術模式是個有待探討問題。該模式中龍頭企業負責提出生產技術要求,統一提供種子、土壤改良技術,并負責內部質量管理;農戶作為承包的一方,負責組織生產。一家龍頭企業把能夠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主體組織起來,將標準化生產的裝備、技術、觀念、意識導入農業和農民之中,并對種植、加工、包裝乃至銷售的每一個環節上進行嚴格控制。這個問題我們也需要認真研究。
奧運清真食品供應應是無公害農產品,無公害食品一般具有安全、優質性和高附加值三個明顯特征。我們要考慮的首先是安全性:無公害食品一般嚴格參照國家標準,執行各省市地方標準,具體有生產全程監控、實行歸口專項管理、實行抽查復查和標志有效期制度等三個保證體系來嚴格把關。其次是優質性:由于無公害農產品(食品)在初級生產階段嚴格控制化肥、農藥用量,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建議施用生物肥藥,及具有環保認證標志肥藥及有機肥。嚴格控制農用水質(要達到Ⅲ類以上水質),因此生產的食品無異味,口感好,色澤鮮艷;在加工食品過程中無有毒、有害添加成份。無公害食品是由各省市農業環境監測機構認定的標志產品,能夠滿足奧運清真食品的要求。
另外,食品安全從農田到餐桌是一條很長鏈條,而約束與監管我國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一直沿用良好操作規范(GMP)管理系統(即是政府制定強制性的食品生產、貯存衛生法規)來確保食品衛生無害的體系。但它們和FAO/WHO的《國際食品法典》推薦“HACCP體系”(即通過系統性地確定具體危害及其控制措施,以保證食品安全性的系統)相比存在著很大差距。為此,我們可以借鑒阿拉伯國家的經驗和教訓,盡快建立與完善有利于我國清真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和清真食品產業政策法規,使其得以與國際市場接軌。
三、憑借奧運會向世界宣傳中國的清真飲食文化
以往歷屆奧運會,各國政府都曾利用舉辦奧運的契機,促使本國食品走向世界。日本政府借東京奧運會將壽司推廣到了144個國家和地區,韓國通過漢城奧運會和足球世界杯將泡菜文化推廣到全球的各個角落。因此,北京奧運會的清真食品品種需要精心策劃,提供具有營養和特色的食品,進以宣傳推廣中國的清真飲食文化,為我國民族食品工業健康持續發展以及出口創匯提供機會。
那么,哪些清真食品適合作為奧運特色食品向世界各國友人推介呢?筆者認為,候選食品可考慮:京式烤鴨、天津大麻花、炸糕、鍋盔、拉面、湯圓、棕子、豌豆黃、杏仁豆腐、面茶、豆腐腦、豆汁焦圈……等等,它們背后大多有一個故事或者典故,到時候我們可以把這些飲食文化背景重點介紹給來賓。
2008年奧運會是國際大家庭四年一度的盛會,同時又是舉辦國的一次集中展示,可以借此機會充分展示我國的悠久的清真飲食文化,讓更多頗具特色的本土清真食品進入到奧運村,以供全世界品嘗。但是畢竟在短時間里,各個國家的運動員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因此需要更廣泛地關注來自伊斯蘭國家的運動員的口感,制作出地道的各式食品來滿足運動員專項比賽的需要。“體現特色,兼顧全面”應是北京奧運會清真食品保障所遵循的重要原則。另外,在中式清真菜肴的制作上要改進工藝,提高工藝過程的質量控制,制作出口味一致、色香統一的食品供奧運人士品嘗和欣賞,既滿足營養需要,又可以滿足視覺美感。經過奧運會的媒介,我國清真食品將會向國際化邁進堅實的一步,并促進清真食品產業的后續發展。
在設計清真菜譜時,筆者認為要把握這樣幾個原則:1、以西餐為主,中餐為輔,中式小吃多樣化; 2、中式菜肴主料以羊、牛、雞、鴨肉為主,海產品為輔,動物內臟一概不用; 3、原料來源可從阿拉伯國家進口,從寧夏、陜西調入為主,其它地區為輔; 4、中式小吃以寧夏、陜西、北京為主,其它地區為輔; 5、水果以香蕉、桔子、柚子、橙子、西瓜為主,其它水果為輔; 6、用餐形式以自助分餐式為主; 7、相關菜譜及用料要聽取宗教界人士的意見。
筆者建議:在奧運會期間,中式清真菜肴需精選一批有特色的品種,作為特色奧運清真食品推薦給各國運動員。同時在“非奧運區域”推薦清真餐廳,并在運動員手冊中進行標注。推薦清真餐廳必須經過嚴格的質量檢查才能獲此資格。在賽期內,清真餐廳要延長營業時間,以滿足清真飲食習俗消費群體的需求。
從歷屆奧運舉辦經驗來看,從穆斯林中盡快選拔和培訓一批服務員和志愿者十分必要,分別學習和掌握阿拉伯國家的語言,以緩解運動員餐廳最難解決的語言不通的問題。這些人員要具有以下基本條件: 1、遵守道德規范,具有奉獻精神、團隊精神、愛國主義精神,誠實守信,工作負責,身體和心理健康; 2、具有一定的關于伊斯蘭教、體育運動、北京及中國歷史文化、各國概況和伊斯蘭教涉外禮儀、志愿者服務等方面的知識; 3、具有阿語和英語交流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使用計算機等現代化設備的能力和應變能力。
目前海外華僑華人超過5000萬人,分布在世界各地,這是其它奧運會舉辦城市難以比擬的。他們熟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風俗習慣,有豐富的跨文化交流經驗和語言優勢,對參與北京奧運會充滿熱情,將成為北京奧運會海外志愿者隊伍的核心力量。
北京奧運會期間在向世界展示中華博大精深的清真飲食文化同時,也將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發展,促進北京及周邊地區清真餐飲行業發展與融合,使北京奧運清真食品工程成為清真食品行業今后發展的又一個新契機。為探討奧運清真食品以及清真食品產業的發展,我們需要借鑒2000年悉尼奧運會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經驗,交流清真食品行業的科技進步及最新發展動態,更好地促進清真食品行業發展,使我國的清真食品工業和清真餐飲行業真正走向世界,實現中國食品和餐飲國際化。
參考資料:
[1]《古蘭經》,法赫德國王古蘭經印制廠,回歷1407.
[2]《布哈里圣訓集》,摘自《穆斯林華豪網站》
[3]《穆斯林圣訓集》,摘自《穆斯林華豪網站》
[4]《<古蘭經>的飲食律例》,白劍波著,陜西人民出版社,1988.
[5]《天方典禮》,劉智著,寧夏人民出版社,1964.
[6]《正教真詮#8226;清真大學#8226;希真正答》,(明)王岱輿著,余振貴點校,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
[7]《伊斯蘭了解入門》(阿拉伯文版),優素夫#8226;格爾達威著,貝魯特:瑞薩萊出版社,2001.
[8]《食品風險分析及防范措施》,張勝幫,《食品科學》2003. Vol24.
[9]《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對策》,張新聯,《食品科學》2005. Vol26. No.5
[10]《中國食品安全的現狀及其與國外的差距》,黃桂英,劉百杰著,《中國食品與營養》,第3期
[11]《中國食品安全任重道遠》,劉天,《中國食品工業》,第8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