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完全可以通過“犯錯了,改了就是好同志”來解決的事件,在友邦對于中國制造的安全問題表示出“驚詫”后,商人改過自新的努力被忽視,自救的道路被封死,內心絕望的張樹鴻最終走向了自殺的絕路
最后的鎮守者
“我現在每天都在1點多吃中飯,還在處理善后的事情,春節之前要把所有的事情弄完,到時候我會聯系你,現在什么也不想說。”佛山利達玩具廠董事長謝煜光在電話里對《商務周刊》記者說。

12月10日下午3點多,電話那頭的謝煜光剛剛吃完中飯,他的聲音聽起來特別疲憊。盡管他的“老搭檔”——佛山利達玩具廠副董事長張樹鴻上吊自殺已經4個月,但謝煜光要“善后”的事情依然很多。
佛山利達上世紀90年代后期成為美國玩具商美泰公司的供應商,專門為其生產塑膠玩具。8月2日,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發出公告稱,因為涂料的含鉛量超標,召回美泰公司銷售的96.7萬件塑料制學齡前兒童玩具。
8月7日晚,美泰公司突然將利達的身份公之于眾,并表示不再接收利達的產品。8月8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對利達做出暫停產品出口的處罰,并要求其進行整改。8月11日,張樹鴻被發現在工廠倉庫內自縊身亡。
佛山利達成立于1993年,佛山市禪城區汾江實業公司和香港利達實業公司各占50%的股份。根據約定,中方在企業中不分紅,亦基本不插手業務經營。香港利達的兩位股東是香港居民趙貴全和張樹鴻,各占一半股份,但這些年在內地的業務已基本交由張樹鴻負責。
2000年7月,香港利達的全資子公司佛山市恒景玩具有限公司成立,幾年后租用了原佛山帥盟玩具廠的廠房進行生產,香港利達管理下的佛山廠區已達三處,員工總數增加到2500余人,去年的產值約2億元,產量居佛山第二,僅次于中美玩具廠。
記者入住的酒店位于佛山南海車站,正好與佛山利達的老廠一墻之隔。與中美玩具廠門前大量趴活的出租車和黑車、摩托車相比,利達老廠如今已是“門可羅雀”。自動鐵門緊緊關閉,透過鐵欄可以看到保衛室里4名正在打牌的保安。對于陌生的來訪者,保安們顯得很謹慎。
“謝董(謝煜光)剛才去吃飯了,這里已經停業整頓好久了,什么時候開業我也不知道。”一名自稱受佛山警方派遣的保安隔著鐵門對記者表示,老廠已經空了,只是謝煜光不定期的會來幾次。
蕭條的情景與佛山利達的總部,也是張樹鴻上吊自殺的地方——恒景分廠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這家工廠連招牌都找不到了。廠房被佛山福裕酒店在一個月之前從佛山寶華村村委會租了下來。
“張自殺前的7月份,我們就和利達完成了廠房的清算關系。現在福裕酒店租下了我們的廠房,可能用來制鞋。”寶華村黃村長對《商務周刊》表示,福裕酒店已經交付了信用金,將在近期正式入駐廠房。
恒景廠的兩個保安是由福裕酒店派出的,他們告訴記者,張樹鴻自殺后,該廠的生產線和發電機以及村里面的很多東西都已經被搬走了,具體去向不明,目前只剩下一些照明設備在廠里。
同樣,帥萌廠也已停業,連值班室的電話也停機了。而在廠區后面,新蓋的三棟廠房已基本完工,占地面積頗廣,墻體的裝修顯示著半途而廢的悲傷。該廠保安告訴記者,他是廠房的物業公司鴻輝公司派來看守的,廠房里只剩下幾臺發電機。目前經常出入廠房的只有5個人,都是來自利達老廠和恒景總部的人,負責人是一位姓梁的女士,正在做新的招租示意。
“我們已經和利達清算完畢了,我們跟利達已經沒有關系。”梁女士一聽記者提起張樹鴻就掛掉了電話。
在佛山采訪期間,記者最直觀的一個感受是,所有的人都在回避張樹鴻這個名字,即便是提及,也只用“他”或者“那個人”來代替。其生前的合作伙伴甚至是同事,都似乎在刻意遺忘掉這個名字。
誰“殺”死了張樹鴻?
一個企業家,辛辛苦苦一輩子,為什么以這樣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奮斗?他內心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絕望的?
在佛山南海區,很多人都聽過張樹鴻,但都沒有見過,反而是對于張的港澳牌照豐田霸道舊款進口車印象深刻。這位老板經常穿著和員工一樣的制服出現在廠區,而且經常被人誤以為是農民工。
他還是個比較“清高”的老板。作為佛山第二大玩具廠,利達玩具廠卻沒有加入當地的商會和協會。佛山南海區玩具協會和佛山官窯鎮商會有上千家玩具會員,利達不在其中。協會的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不出事甚至不認識張樹鴻”。
與很多勤勞和低調的企業家一樣,張樹鴻的努力換來了企業越做越大。但寧靜的日子到今年的6月結束了。
當月,一份來自深圳CTI華測檢測技術公司的報告通報了一條致命消息。這是中國最大的第三方民營檢測實驗室,也是美國美泰玩具認可并在內地委托代理的一家檢測機構。報告顯示,利達生產出口的一批玩具中,發現有5個樣本的油漆鉛含量超標,產品不合格。
6月下旬,美泰公司在第一次檢出問題后,又追驗了幾批樣本,發現鉛含量超標的情況同樣存在。7月份,美泰公司停止從利達進貨,利達被迫停產,2500名工人幾乎無事可做。
佛山利達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層干部對《商務周刊》透露,當時張樹鴻并沒有想到政府會停止利達玩具的出口,所以之前危機公關的重點放在美泰身上,沒有想到向政府求助。
張樹鴻的努力得到了回報。“本來我們已經跟美泰方面談妥了,而且已經趕制了大概1600萬元的玩具,美泰同意繼續下單。我們根本就沒有想到過政府會介入。”該中層告訴記者,7月10日,佛山利達和美泰談好了之后,開始開工趕制玩具。
據該中層回憶,利達公司先后申請了兩次新產品的出關,8月2日左右的第二次申請獲得批準。但當幾天后美泰公布利達的名字,利達的報關申請遭到了拒絕。
目前,對于張樹鴻的死,媒體大多將“禍首”歸結為利達供應油漆多年的東興新能源有限公司。這是一個小型家族企業,成立于2001年11月,原來生產印刷品,老板與張樹鴻是多年的好朋友,佛山利達的彩盒、紙箱都由東興供貨。
東興供應的貨品近四年來并沒有出現質量上的差錯。直至今年4月初,東興稱在黃色色粉緊急短缺的情況下,從網上找到一家東莞的色粉廠家購買補貨。這家名為東莞眾鑫色粉廠的企業向東興提供了假的無鉛色粉證書,但東興沒有發現問題。4月10日,東興向眾鑫購買了500公斤色粉。正是這些色粉導致了鉛含量超標。
今年8月以前,對于出口玩具的檢查是抽檢。8月開始,中國針對出口玩具質量的專項整治首先在廣東鋪開。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對1323家獲得出口玩具質量許可證的企業實施拉網式清查,其中暫停242家企業的出口,撤銷359家企業出口資格。
8月底,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公開解釋,85%被召回的中國玩具主要原因是今年5月份美國材料測試協會公布了一項新的針對玩具材料使用的標準,經銷商自愿根據新的標準召回,這些玩具的召回與中國玩具質量無關。9月下旬,美泰公司向中方道歉,稱召回事件與中國無關。
目前,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表示要聯系受“召回事件”影響的南海相關玩具企業,準備赴美提起跨國訴訟。近期舉行的一次“國際經濟法學會年會”上,廣東省公平貿易局局長陳立鵬也證實有意聘請律師赴美訴訟的消息。但該局辦公室一位人員則對記者否認了陳立鵬的上述表態,稱“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
活著的階級兄弟們
4個月過去了,時間正在沖刷掉一切。除了警方正在全力追查因假無鉛色粉事件敗露而逃逸的7名東莞眾鑫色粉廠責任人,人們都在刻意忘記這場悲劇。
記者在佛山尋訪東興的時候,看到的都是警惕的目光,最后是一個小伙子將記者拉到一邊指路,這才發現東興已經改名換姓變成了佛山市梁記新能源有限公司。
佛山玩具協會的一位負責人向《商務周刊》表示,召回事件對佛山玩具行業“沒有影響”,今年的玩具出口比去年還要多,只是出口的難度增大了,檢驗方面更為嚴格。
從表面上來看,召回事件的確沒有影響珠三角玩具行業的出口。以廣東清遠為例,今年1—10月,清遠檢驗檢疫局共檢驗合格出口玩具3104批,貨值3116萬美元,同比增長58.6%和76.6%。
但上述利達玩具的中層干部對記者表示,一般玩具都提前3—6個月下單,目前的出口玩具幾乎是客戶幾個月前已下的訂單,以此數據不易判斷出沖擊的程度,他估計明年的玩具出口會有下降。
事實上,整個珠三角的制造工廠們都在思考自己的出路問題。“今年制造業特別差,單東莞后街這邊就倒閉了400多家大大小小的工廠。”東莞金億鞋廠的老板陳燈龍對《商務周刊》說。
陳燈龍從事制鞋行業有6年多時間,金億鞋廠的產品主要出口到美國和歐洲,是典型的來樣加工型企業:從國外接收訂單,自己采購材料進行生產,然后再出口。
東莞后街80%的企業都是鞋廠,據陳燈龍介紹,目前這些制鞋廠能夠贏利的不到10%。在他看來,今年行業之所以如此冷淡,與整個世界和國內的經濟大環境有關系。
“整個世界經濟蕭條,沒有銷售額就沒有訂單,再加上今年開‘十七大’,很多人都在觀望政策走向。”陳燈龍說,隨著出口退稅取消,原材料等紛紛漲價,新《勞動法》的頒布又讓用工成本增加,但國外的下單并沒有增多。他透露,目前東莞的制鞋廠,出口一雙低端鞋能夠拿到1美元的利潤已經很奢侈,高端的產品利潤也只能勉強維持在2美元左右。
陳燈龍告訴記者,廣東的制造業里,風聲傳得很快,因此他在張樹鴻自殺的第二天就知道了消息。
“今年是我做6年鞋子最淡的一年,往年這時候已經是高峰期了,生產趕死了,可現在,冷死了。”陳燈龍說,不是他不想走向高端,而是他沒有錢去投資,而且在高端生存的壓力更大。
金億鞋廠是陳燈龍今年6月才創辦的新企業,對于這個行業,他曾經樂觀地估計至少還有20年的生命周期,而且特地取“精益求精”之意將企業命名為金億。但現在他已經開始考慮將鞋廠搬遷到內地。
“說真話,好多老板現在都想自殺。你不從事這行不知道這行的壓力。”陳燈龍說,他特別能夠理解張樹鴻內心的絕望,“不是從頭再來的問題,張樹鴻要賠進去的可能是他全部的身家,而且他不知道未來還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