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大規模協作的秘密是建立一個參與者的客戶基數,然后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或企業參與到商業生態系統中
任何一個影響世界的趨勢一開始都來自于不起眼的角落。10年前,吉米·威爾斯和拉里·桑格爾這兩個年輕人創造了人人可以編輯網絡知識庫的工具軟件Wiki;10年后,維基愛好者們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百科全書體系,原本體現精英群體高貴特權的百科全書編纂,被“人生而有編輯權”輕松顛覆了。
更為壯觀的是,維基“人人參與”的理念,正在成為一種席卷全球經濟的商業潮流。
一家加拿大的黃金公司受維基啟發,公布了他們多年探尋未果的地質資料,在全球懸賞找礦者,結果一周后就在全球地質專家的幫助下找到現有開采量30倍的黃金富礦。
百思買的IT技術服務品牌“奇客小分隊”,通過改編的網絡游戲,保持團隊實時、高效而且是輕松愉快的溝通,各種新奇的創意和對技術問題的解決,都來源于這種企業內部的“維基工作站”。
傳統快速消費品巨頭寶潔擯棄傳統的內部低效的研發模式,現在他們20%的技術成果來自外部研發網絡。還有波音正在動員100多家工廠來共同完成夢幻787飛機的生產,Google的地圖業務已經繁衍出無數個性產品……
通過網絡而連接的個體,正在戰勝或者改變著傳統的封閉企業組織,維基精神傳染了全球的經濟。但凡被賦予維基徽章的現象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成千上萬分散的志愿者能夠創建比最大最好的企業業績更好的、快速的、流動的和革新的項目。
新經濟學者唐·泰普斯科特和安東尼·威廉姆斯將這些概括為維基經濟。二人在2007年出版的《維基經濟學》中,將維基經濟概括為開源維基、創意集市、從事生產的消費者、新亞歷山大學派(科學協同研究、共享)、協作的平臺、全球工廠、維基工作站(公司內部團隊如何打破傳統工作協同方式)7種模式。兩位學者提醒所有渴望成功的企業管理者:單一的、獨立的、自我封閉的企業已經不復存在了。
維基經濟是怎樣在近幾年快速蠶食傳統商業力量領地的?2000年,兩位作者注意到并開始研究越來越便利的網絡對商務模式的影響。2003年,他們發現網絡推定的透明度正在成為一種力量,促使強大的網絡型組織和信任的形成。2005年,這種新的技術和協作模式已經改變了商業策略和競爭機制。
總體來說,成功的大規模協作的秘密是建立一個參與者的客戶基數,然后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或企業參與到商業生態系統中。這一過程中,很重要的部分是通過協作來提供能夠支持創新過程的開放標準、共享的知識產權、協作的基礎設施以及建立社區規則。在確保每一個參與者都能獲得利益之后,一個大規模協作的框架就基本上搭建完畢。
維基正在改變世界,這一點毋庸置疑,對于想在世界舞臺上扮演關鍵角色的中國企業來說,這同樣是一個不得不迎頭趕上的潮流。
根據國際公關公司愛德曼的持續研究,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公眾更熱衷于通過博客、論壇來發表或尋找意見。網絡在中國已經取代電視成為影響力最大的媒介。對網絡的熱衷實際上延續了中國傳統的大集市文化,從眾,愛熱鬧,喜歡摻和的中國公眾在互聯網時代進一步發揚了這種精神。對中國企業來說,把這些人納入到一個平臺之中并非難事,挑戰在于,如何建立一個社區的規則,如何讓平臺標準化以及形成誠信的商業氛圍。
將《維基經濟學》一書引入中國的管理學者胡泳對后者有點悲觀。“中國企業的內部信息化還沒有做好,更別提打破企業疆界,在開放的領域尋求大規模協作。”他說,“要找到一個維基在中國的例子很難。”
盡管如此,還是有一些中國企業開始走向維基經濟的道路。憑借中國特有的中小企業厚實的根基,阿里巴巴近年來有意無意地顯示出中國版維基經濟的影子。2007年11月6日在香港成功上市博得250億美元市值之后,一個富有活力的新經濟巨無霸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