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對于投機機會的把握能力非常強,這種能力讓他從出身市井的“窮小子”一躍成為周旋于官商兩道的“上海首富”,卻也讓其積多年之功搭建起來的“農凱系”一擊而潰

2007年1月28日,轟動一時的上海“社保案”告一段落。上海市市長韓正在當天開幕的市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宣布,經過各方積極努力,已全部收回了社保違規資金,本息共37個億。然而,這一由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祝均一違規拆借32億元社保基金的案件并沒有結束,眾多政府官員和企業牽涉其中。周正毅正是其中的涉事者之一。
在外界持續數月的揣測之后,1月21日,原農凱集團公司董事長、自稱“上海首富”的周正毅第二次被正式逮捕。上海市人民檢察院表示,檢察機關在偵查上海社保基金案過程中發現,周正毅涉嫌行賄及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同時也有媒體稱,周正毅在社保基金里挪用的資金在10億元人民幣上下。
至此,曾經在周正毅“一進宮”時留下的諸多暴富之謎,開始一一得到解答。
周氏余瀾
如果沒有這次“二進宮”,周正毅的傳奇人生或許還將續寫。
有報道透露,在周正毅判刑四個月后,以毛玉萍的直系親屬為法人代表注冊的上海寶域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開始低調運行。在農凱系的構建中,毛玉萍承擔的角色甚至超過了周正毅。
在2003年到2006年三年服刑期間,周與其家屬“會見”頻繁,有時多達每周八九次。周正毅2006年5月出獄時,名下仍擁有2億—3億元的現金——這還不算他棲身的倫敦廣場。
除此之外,周正毅手中掌握的上市公司資源,更是為其“東山再起”增加了許多想象空間。
在鼎盛時期,周正毅的農凱系下囊括有4家上市公司:英雄股份、海鳥發展、上海商貿和上海地產,前兩個為A股上市公司,后兩個在香港上市,被坊間稱為“英雄問世、海鳥欲飛、商貿開路、地產為王”。“海鳥發展”后來更名為“大盈股份”(現“SST大盈”)。從2003年5月26日和6月1日周毛兩人分別被內地、香港兩地有關部門調查開始,4家上市公司紛紛與“農凱系”劃清界線。
2003年6月5日和6日,“英雄股份”和“海鳥發展”先后發表澄清公告。當年8月,周正毅等農凱系股東將其實際持有的“上海商貿”股權全部賣出。由于周正毅的入獄,2005年9月20日,停牌超過兩年的“上海地產”接管人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宣布通過清盤和解方案,公司當年10月10日正式下市。
但記者在調查時發現,雖然在香港的兩家上市公司逐漸脫離了農凱系,但兩家A股上市公司卻一直保持著與農凱系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當中,“海鳥發展”的管理層一直盤根錯節著周正毅的家族人物,并且在目前成為眾矢之的;而不太為外界所關注的 “SST大盈”,也一度潛藏著許多耐人尋味的伏筆。
在2003年的澄清公告上,“海鳥發展”聲稱其控股股東為唐海根,此人在后來被確認為周正毅大哥周正明的妻兄。2004年9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對“海鳥發展”董事長唐海根、董事洪波、周敏、原董事董雪根作出公開譴責的決定。但記者發現,2005年4月18日唐海根離職之后,周正毅的親戚周敏目前依然在公司擔任董事職位。資料顯示,周敏的任期將到2007年6月。
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農凱系旗下的上海東宏實業投資有限公司還持有“海鳥發展”26%的股份,是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此時,“海鳥發展”的主業已經成功轉型為主營房地產開發、經營及相關的物業管理,并且得以參與朱家角中心鎮——上海市政府規劃“一城九鎮”中試點城鎮的開發建設。在2006年的投資報告中,該公司甚至被分析師稱為“絕版正宗地產概念股”。
2006年6月9日,周出獄后不久,“海鳥發展”就發布公告稱,上海東宏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擬將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轉讓給上海泰琳實業有限公司。有媒體指出,上海泰琳實業實際控制人也是周正毅,由于上海泰琳資產質量更好,因此對上市公司“海鳥發展”更為有利,這一“左手換右手”的伎倆顯然是周正毅為復出做準備。
而相對于“海鳥發展”自始至終與農凱系保持著緊密聯系,“SST大盈”則一直表現為積極擺脫原來陰影。周正毅第一次入獄后,從2005年開始,由于涉及關聯擔保,農凱系持有的大盈股權相繼被凍結拍賣。但在周正毅2006年5月26日出獄前后,大盈的一些市場表現值得關注。
從2006年3月開始,“SST大盈”成交量突然放大,股價也迅速上漲,并且在5月后達到鼎盛。該年5月29日到6月14日,公司股票創下了連續12個交易日每天維持5%左右漲幅的紀錄。
同年6月19日,最后一家持有“SST大盈”股權的農凱系公司上海農業投資總公司,因涉及與農業銀行上海市長寧支行借款合同訴訟案,其持有的國有股在公開拍賣中被不知名的上海潤勤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購買。同時,有媒體稱得到可靠消息,“SST大盈”的第一大股東上海輕工控股(集團)公司的股權將被劃轉至目前同樣有高管涉及上海社保案的上海電氣集團。在周正毅收購當時還叫“英雄股份”的“SST大盈”時,上海農投曾經擔任過相當重要的角色。在該次收購中,資金在周正毅旗下企業流動,最后周轉出上市公司1個多億的資金。2006年7月5日,上海市農投持有的股權被過戶給上海潤勤,由此得以被市場認定農凱系徹底退出“SST大盈”。
另外,2006年8、9月間,多家地產中介開始對外推薦吳中路26號地塊。在“上海地產”的清盤和解方案中,該地塊由中銀香港獲得。但此時中介們卻聲稱這塊土地來自于周正毅的大哥周正明,當時的報價為12.5億元人民幣,比33075萬港元的土地購買價上漲了9億多元人民幣。
有報道披露,周正毅出獄之后,曾經多次與以前的商業伙伴接觸,提出合作意向。在閑暇時,有人看到周不時出沒于南京西路的“繽紛年代”夜總會,“有時過去為人買單,有時消遣娛樂”。隨后,聽到風聲的周正毅開始辦理相關手續,準備出國“避難”,“但還是沒有來得及”。
周正毅再次“協助調查”之后的2006年8月27日,“海鳥發展”稱大股東變更未獲通過,原因是“未能在階段性擔保事宜上與質押權人興業銀行上海分行達成一致”。市面上對于吳中路26號地塊的消息也復歸平靜。隨后又有消息傳出,周正毅當年打敗香港地產大佬李嘉誠獲得并導致其東窗事發的“東八塊”地塊將通過招投標,由上海房地局公開出讓。
2006年12月下旬,上海市看守所所長黃堅因“接受周正毅家屬賄賂”被刑事拘留。唐海根也于12月29日被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并且采取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一份“關于撤消唐海根第十屆上海市政協委員資格的說明”稱,唐海根涉嫌伙同周正毅,勾結他人,挪用“SST大盈”資金2.065億元,同時涉嫌重大行賄。

2007年1月23日,“海鳥發展”就“公司實際控制人周正毅被捕,是否影響公司經營”一事作出公告稱:“公司是一個具有獨立資產、人員、業務的上市公司,在董事會的領導下能正常開展日常生產經營活動。根據有關規定公司目前沒有應予以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項。”
一個機會主義者的自然“死亡”
發跡之后的周正毅曾經不遺余力地為自己渲染了更多的傳奇色彩。如今,“上海首富”的故事降下帷幕,他最終回歸到一個“投機者”的本質形象。周正毅對投機機會的把握能力非常強,正是這種能力給他帶來了財富和最后的破滅。
坊間對于周正毅的發跡史流傳著各種版本。周正毅大姐周雅珍的丈夫薛榮坤對記者回憶到,周在初中畢業后頂替父親進廠半年后,就對家人說,“工廠賺錢太少,我要出來做”。1978年,周正毅拿出自己工作后所得積蓄在楊浦區開設了一個小餛飩店,后來又開始做小生意,“80年代就比較有錢了”。
據了解,周正毅抓的第一個政策空隙,遠在1970年代后期。他加入到當地的外匯黑市,在上海淮海路上的華僑商店“打樁模子”(上海俚語,指倒外幣)。從此開始,周一直被家人稱道的“非常聰明”的特點開始有了用武之地,利用政策的縫隙投機成為他的聚財手段,并一發不可收。
周正毅的第二次大的投機是在1980年代中后期開始的。當時,上海掀起了去日本“扒分”(上海話,掙錢的意思)的熱潮,周正毅迅速抓住了這個機會。他沒有邀請函,但想方設法繞開政策,通過一個父親的關系辦理了去日本的護照。對于這段歷史,大多數媒體報道說,周當時去日本名義上是讀書,實際上是帶走私貨去日本倒賣,其中利潤最大的是章光101生發精。也有一種說法是,周到日本后,最賺錢的是幫人辦理手續去日本。之后,周從日本轉道阿根廷,繼而回到中國,來到深圳。在那里,他重新開始在日本的業務——幫大陸人去香港,這同樣是被當時的政策所不允許的。為此周甚至被警方拘押過。“要不是通過朋友的疏通,他早就被判了”。最后,周賺到了一筆錢,更得到了投機的膽量和身手。
如果周正毅繼續按照這樣的方式小打小鬧,他大概永遠沒有辦法成為堂堂上海高層領導的座上賓。周真正大手筆的投機,更多是在對政治和法律空隙的游戲規則的把握上。正是這種對于法律規則的蔑視性鉆營,使他的“上海首富”神話有了可能。
根據《商務周刊》的調查,周正毅是通過其伴侶、前上海地產總經理毛玉萍,得到了進入上流社會的機會。1994年,兩人合力開設“阿毛燉品”。根據薛榮坤的回憶,這家名字來源于毛玉萍昵稱的飯店,早期是一個只有一間房的小店鋪,1995年花費了五六千萬元擴建至五層。與周圍的飯店相比,“阿毛”的裝修更為豪華,二、三層為散客廳,四、五層為包廂,均以巴黎、柏林等城市命名。五層正中臨窗的房間被命名為“總統套間”,陳設最為奢侈。在“阿毛燉品”鼎盛時期,這里被稱為上海銀行界的“公共飯堂”,隨時可以見到上海銀行業人士出入就餐。據說,當時的“阿毛燉品”每年可以帶來1000萬元的利潤。這被外界公認為周毛兩人賺到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

長期住在香港的毛玉萍在當地擁有極強人脈。即使毛今年1月在香港被起訴,還有包括新世界發展集團主席鄭裕彤、星島集團主席何柱國、華人置業執行董事劉鑾雄、廖創興銀行主席廖烈文以及著名藝人成龍等提交求情信,指毛玉萍熱心公益事業,希望從輕發落。毛最終因此減刑半年。而且,由于常常安排對訪港上海官員的接待和打點,毛在上海市官員中也很“吃得開”。
在獲得更多上層資源后,周正毅開始了更大規模的投機。可以看到,他采取的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用抵押物向銀行獲取貸款,之后用貸款獲取更多的資產。“空手套白狼”套到的“狼”,就是上海最賺錢的項目——房地產。
近15年來,上海依靠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動基礎建設,并出臺了一系列相應的優惠政策,這些不斷變化的政策推動了上海市房地產業不斷發展,但同時也給予了投機者種種機會。
1980年代后期,上海的土地主要為國營企業所有,按照工廠出地、外商投資的模式,很快掀起第一輪圈地高潮。1987年,上海規范土地使用和轉讓,各區政府開始設立下屬房地產公司,這些國有地產公司依靠手中的土地都賺了大錢。而此時,周正毅還在進行原始的積累,無緣分得一杯羹。
1992年,中國房地產仍然近乎空白之際,香港房地產市場成了大陸唯一的教材。而在這方面,上海起步最早,它學到了以廉價的土地及銀行資本撬動房地產市場的方法,但在如何避免銀行作為單一融資渠道帶來的風險方面,則一直被飛速擴張的房地產建設所覆蓋。 正是從這一年開始,上海的房地產市場開始兩年一波動。
在國內房地產業正承受著來自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雙重壓力的背景下,1994年,上海開始實施“365計劃”,進行第一輪舊城改造。這一計劃被作為各區主要領導政績的重要考核標準,各區最普遍的做法是由區里所屬房地產公司及其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操作。但恰逢中國第一次房地產泡沫由海南、北海等地開始破裂并席卷其他城市,這些“國字號”企業賠了不少錢。1995年年底,上海市向各大企業集團推出一項輸血政策——下發《批準上海市房產局關于盤活工商企業國有房地產試點實施意見的通知》。通知規定,對工商企業集團所轄企業依法取得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以“空轉轉賬”的出讓方式受讓土地使用權,土地可以進入市場經營。這意味著,城區存量土地的控制權到了各企業集團手中。而此時,周正毅等所謂社會上的商人,還沒有辦法參與到這個分配的宴席中。
但是,隨著導致周正毅第一次入獄的劉金寶1997年8月轉任中銀香港分行總經理,周正毅在香港設立了新總部“佳運投資公司”,其后來拿下“東八塊”地產項目用的正是佳運的名義。周正毅在香港最早為公眾所知,就是在1997年香港金融危機時以6200萬港元的高價購入香港灣仔會景閣西翼頂層復式豪宅。
民營資金能夠接觸到上海房地產業,是在1998年、1999年前后。此時,上海政府開始招商引資,土地往往以用極低的價格就可以被外資獲得。2000年,上海土地市場回暖,根據由中國新聞社上海分社房地產研究中心編發的內部旬刊《房地產信息匯編》顯示,很多民營資金正是此時開始介入這一市場。之后兩年,房地產開發的高額利潤顯現出來。“土地搶瘋了,搶到就賺錢”,這是建設銀行上海分行一位官員給記者形容的當時情況。
也就在1998年10月,農凱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初始注冊資本為1億元,國有企業上海農業投資公司是其大股東。根據工商資料顯示,到2001年底,周正毅已經成為第一大股東。農凱集團賬面資產總額23.25億元,凈資產7.57億元,成為周正毅的核心陣地。周正毅的資金此時足以操盤房地產市場。
此時的上海房地產市場在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政策的漏洞不可避免地顯現出來:土地一級市場沒有一個統一的游戲規則。“拿地的方式主要是協議出讓,即由收購方與土地使用權所有者一對一談判。”時任浦東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李戰軍指出,這種不健全的一級市場又直接帶來了二級市場的混亂。為了控制一級市場,上海在1996年成立了土地發展中心。

正因如此,擁有充足資金的周正毅在涉足上海房地產業之初主要選擇了收購的方式:以每平方米6800多元的價格收購了上海中央商務區附近江寧路上的爛尾樓(即后來的“興業大廈”),該樓投入1億多元再追加1億多元完工,后市值超過5億元;又以每平方米4100元的價格收購上海高尚區古北的爛尾樓“倫敦廣場”,追加億元完工,據周本人說獲利5億元以上。
2001年5月,上海市政府出臺《上海市土地使用權出讓辦法》(市府第101號令),開始試行土地使用權出讓招標拍賣辦法。但招標的漏洞也隨之初現。
根據上海市當時有關文件規定,“屬于舊城改造、2001年7月份之前開發商儲備的土地”,“已經談妥、簽定合同,通過前期條件準備”,“開發商取得相應用地手續、市政府批準的建設項目”,這三類土地不列入招標拍賣。政府并非有意打開缺口,而是由于舊城改造的拆遷成本很高,前期投入過巨,所以給予了區別對待,以便能夠把舊城改造推行下去。但根據當時的媒體報道,黃浦區房產局的彭海東承認:“在2002年經營性土地轉讓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開發商想方設法使自己所要圈地塊往這三類不采取招標拍賣用地上靠的做法,這些發展商活動頻繁,黃浦區現在都沒有什么存量土地了,大量的土地就是在2002年下半年被發展商給圈走了。”
針對這一漏洞,政府的解決方案是于2002年11月18日成立上海市地產集團。這個國有投資的集團公司的職責是,通過市場化運作進行土地開發,實現土地增值,確保土地出讓中政府收益,并代表政府對上海的土地一級市場進行調控性經營。也就是通過所說的土地供應市場供應的“總龍頭”、“主渠道”和“蓄水池”的作用。
但在此之前,周正毅已經開始行動,完成了他最為輝煌的一件事情:拿到了位置絕佳的靜安區“東八塊”地產項目,這個項目正是舊城改造項目。2002年5月28日,周正毅與靜安區政府有關部門簽約,獲得“東八塊”17.64萬平方米地塊的舊城改造項目,涉及萬戶動遷。這是周在上海房地產項目中首次以拿地的方式進行大規模開發。在簽約儀式上,周正毅稱,規劃在5—7年間開發建筑總面積達82萬平方米的大型高檔居住區。和黃大班霍建寧胞妹霍建華、“中銀證券”董事總經理馮志堅等風光人物均現身捧場。此時的周,在上海地產界還沒有完整執行完成一單房地產開發案的經歷。
外界的一種猜測是,如果周正毅得到機會,如期進行東八塊項目的開發,這個好地段和上海的房價增長,足以讓周正毅得到真正的財富和一個好的實業項目。但這些將永遠停留在假設。周正毅和毛玉萍擅長在規則的縫隙中游走,卻由于對于那些“更基本規則”的不熟悉或不在乎而最終觸礁。
草根公子
具有典型上海男人外貌和神態的周正毅,被生意伙伴和農凱集團比較親近的屬下稱為“周公子”。香港媒體多數把他描述為“花花公子”和“暴發戶”,內地媒體則更關注他在資本市場的翻云覆雨。
周正毅曾經多次對外談及自己的苦出身,這與其后來億萬身價形成的強烈對比,往往讓聞者驚嘆。按照周的說法,他1961年出生于上海楊浦區,上有三個姐姐一個哥哥,小時候靠在國有企業做工人的父親養活一家七口,經常吃不飽、穿不暖,17歲就出來打工了。
與事實相比,周正毅顯然對身世進行了夸大,以期更具傳奇色彩。薛榮坤對記者證實,周正毅的父親周裕興在當時的上海鍋爐廠(現上海電站附件廠)的職位是生產計劃科科長,周母也是該廠工人。在當時的物價下,周裕興夫妻的工資養活5個孩子并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
即使在被上海人稱為“下只角”的楊浦區生活時,周正毅也非常講究衣著。發跡之后,在個人的穿著打扮上,周正毅也喜歡親歷親為。“他一直都是自己熨衣服,只有在非常繁忙時才會假手于人。”薛榮坤說。出于對個人形象的考慮,周正毅的飲食總是以蔬菜為主。
周正毅從最早做生意時就搬出家,也一直沒有再回去住過。他不經常回家,也很少跟家里人談生意上的事,只是常常對家里人夸耀自己“很有做生意的頭腦”。薛榮坤回憶到:“周正毅在家里和母親感情最好。周母當時身體一直不太好,但周正毅一般隔幾個月才回家看看,并且很匆忙地就走了。”
在1995年周母去世時,周正毅為其舉辦了極其隆重的葬禮。參加葬禮的車輛將周家所在弄堂口擠得水泄不通。后來,周正毅給父親買下一棟別墅,雇專人負責父親的起居飲食,并配有司機和小車。據傳在周父78歲時,周正毅為父親迎娶了一位37歲的妻子,以排遣父親晚年的寂寞。2003年初周父去世時,其葬禮規模同樣讓人側目。
經過10多年的奮斗,周正毅身上已經看不出太多出身痕跡。時隔數年之后,一位財經界資深記者對與周正毅的初次見面依然記憶猶新。那是在2001年上海的一次晚會上,不少企業家都受邀參加。晚會開始一陣后,又有幾個人走進來。“相信在場的所有人都和我一樣,在人群中首先就看到了他,因為很少有中國的企業家打扮得那么精致。”他對《商務周刊》回憶到,“我當時還不認識此人,但這個人的氣度無時不在提醒周圍的人:這是個大人物。”他趕緊走上前去,與這位企業家交換名片,才知道這人正是周正毅。
擁有了不凡氣度的周正毅,內心脫離出身的愿望依然非常強烈,這使得他打造農凱系過程中總是以“做大做大再做大”為決心和目標,并且在發跡之后為聞達于“富豪階層”而煞費苦心。
一位接近周正毅的人士曾經透露:“他覺得小時候很苦,自己出身不好,所以曾經說,收購原來由李嘉誠和愛立信基金控制的建聯通(即后來的‘上海地產’),是為了找一個好的出身”。
在香港,周正毅和毛玉萍是狗仔隊的熱門人物,兩人都喜愛LV手袋、CD套裝。周正毅曾經大手筆買過11克拉的鉆石送給毛玉萍,自己也是從手表到皮帶扣都鑲鉆包金。在1997年購買灣仔豪宅后一個多月,周正毅再度花200多萬港元購買了一輛寶馬。他對汽車的喜愛由此在圈內出了名。巔峰時期,光農凱集團總部就有100多輛車,他自己經常使用的是一輛藏青色勞斯萊斯。1999年4月,他又以8600萬港元購入渣甸山白建時道81號900多平方米的獨立大宅,并且“花3000萬港元豪華裝修”。2001年,毛玉萍投資600萬港元,在銅鑼灣開設3層高的美容美發中心,也成娛樂版一時的熱聞。
有香港媒體評論,周毛二人的衣著、住地、消費方式甚至更換的異性同伴,從此都要以香港最昂貴價位為標準。
2000年以前的周正毅很少為內地媒體關注,卻迅速以其爆出的“豪言壯語”而進入到公眾視野。2000年,《福布斯》大陸富豪榜估算周當時資產為0.66億美元,名列富豪榜第94位。當時,周正毅公開表示了不屑:“不止這么多!我家族全資擁有的上海農凱發展,在上海以發展房地產及基建為主,總資產近150億元人民幣。”2001年,周正毅的排名上升至第41位。
但在一些接近周正毅的人口中,周正毅的形象卻有了變化。2003年周正毅的輝煌到達頂峰又迅速墜落之時,同在上海市黃河路上開店的鄰居對記者評價周時就表示:“長得蠻好,很平易近人,看不出是億萬富翁。”
一位曾經與周正毅有過項目合作的投行人士也對《商務周刊》表示:“周正毅工作很努力,每天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很少休假,就算休息時也經常在琢磨生意上的事。”
在這位投行人士看來,周正毅后期種種高調表現,與其說是暴富之后對物質的渴望,不如說是作為外來者力圖躋身香港當地以貴族自居的富豪行列的做法。而且,2000年到2002年,是農凱系連續吃進兩地四家上市公司的時間,大手筆涉足資本運作的周正毅也需要向外界展示雄厚實力,以期贏得更多的合作者。
2001年,周正毅在香港的豪宅遭賊人光顧,周正毅事后主動對媒體表示,光是被竊的現金就達到130萬港幣。“上海首富”的稱謂,由此開始為人知曉。
隨后,香港的大小報紙開始狂炒周正毅與香港女星的緋聞。當時的周正毅在合作伙伴面前并不掩飾對自己的名字與香港女星聯系在一起的得意之情。“或許,在周正毅看來,與香港女星的緋聞是打開在港知名度最快捷的方式。”上述投行人士說。
2002年6月,周正毅甚至邀請香港各大傳媒及基金經理到上海參加兩天一夜的“上海首富”真人秀。考察期間他不僅自爆150億元的身價,還大力推介自己的農凱集團,甚至于在席上公布自己將在靜安區打造房地產巨艦。
2002年,當胡潤再次編制富豪榜時,據說周主動找到了胡潤。這一次,周排名得以名列第11位。即使在2003年首次被羈押的前一天,周正毅在會見來自北京某官方媒體集團的主要負責人時,還自稱資產有400億元,除可提供1億元合資成立傳媒投資公司,另可提供10億元的現金“運作”。
家族糾葛
在周正毅2003年被有關部門帶走后的第六天,毛玉萍也被香港廉政公署在香港的豪宅中帶走。在一波多折甚至中途更換律師后,2006年1月16日,毛玉萍因串謀造市及妨礙司法公正罪成立,被香港高等法院判囚三年半。
在周正毅的發跡史中,毛玉萍是個不可或缺的角色。讓外界無法理解的是,20多年的共同打拼,盡管周正毅與毛玉萍無論是做生意組公司、買樓或買車,大部分都是聯名,但卻一直沒有正式登記結婚。他們在英國讀書的兒子也被隱藏得十分嚴密,讓外人一直以為他們并無子嗣。
兩人的認識經過同樣有很多版本。可以確定的是,周正毅與毛玉萍最早讓外界所知的同時亮相是1989年。當時的周正毅回上海,在黃河路附近開了一家美通飯店,還在北京路上開店經營裝修、建材生意。這時的周身邊已經有了年紀相仿的毛玉萍。
據薛榮坤的回憶,周正毅是在做生意時與毛玉萍認識,當時周不到20歲,兩人隨后一起創業。“他們都是比較外向的人,又都是家里的老幺。”薛榮坤說,“周正毅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毛玉萍給人的感覺是很擅長交際,待人非常客氣。”
事實上,在香港和上海,周正毅的女人緣都讓周圍朋友不得不嘆服。有香港媒體這樣評論說:“周的情史與他的發跡史一樣富于傳奇色彩。”周的不少朋友都承認:“我們也搞不懂,女人就是肯為他花鈔票,哪怕是他剛認識的女人,這點本事,你不服都不行。”
一直以來,毛玉萍常駐香港打理兩家上市公司及相關資產,周正毅大部分時間住在上海,周末通常回香港。雖然如此,被稱為“毛小姐”的毛玉萍已經被兩人共同的朋友認定為名副其實的“周太太”。而毛的精明能干甚至讓不少生意伙伴心目中的周正毅形象被定位成了“靠女人吃飯”。在周正毅與明星緋聞被炒得最熱鬧的時候,有來自上海和香港的朋友在媒體上力挺毛玉萍,理由就是“周正毅有今日,毛玉萍付出好多,就算沒有證書,大家都認定他們是一對”。
除了周毛之間的奇特關系之外,兩個人所在的家族在農凱系中也形成了兩股相抗衡的勢力。作為“一個家族化管理非常明顯”的公司,農凱系公司中周毛兩家的嫡系和旁系親屬非常多,但他們大多是1998年農凱集團成立后逐漸加入的。
在農凱系中,除了周正毅和毛玉萍外,來自兩個家族的“四大金剛”是舉重若輕的人物,他們包括周正明、唐海根、毛偉平和毛和平。他們在農凱系的職責劃分與周毛二人的分工相吻合。
周正明是周正毅的大哥,早年到江西插隊落戶,1985年在知青回城政策落實后回到上海。在農凱系實業部分的結構中,周正明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人物。同樣有著在江西插隊經歷的唐海根,在周系人馬2003年鋃鐺入獄之后支撐起殘余上市公司資產的運營工作。毛玉萍的二哥毛偉平當時負責農凱的房產,三哥毛和平負責證券。
周正毅2003年被判入獄三年的同時,毛和平被處以有期徒刑一年半,周正毅的侄子周蔚雁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三個月。而毛玉萍在香港的官司卻久拖未決,周毛二人打下的江山隨后大部分被毛氏家族控制。有媒體報道稱,當周正毅在提籃橋服刑期間,周毛兩家就爆發出搶奪公章事件,周的姐姐試圖奪回部分資產,但并未成功。2006年5月,周正毅出獄后,立即把毛家掌握的“倫敦廣場項目、興力浦廣場項目”換成周的人,結果“惹得毛家翻臉”。
但是,由于再次被捕,本來已經接過原來被毛家掌控資產的周正毅,對其苦心經營的江山已是無能為力。按照律師界的說法,周正毅現在的罪名最高可判至死刑。而已經在香港大欖女子監獄服刑的毛玉萍還將因被控涉及信用狀詐騙,于2007年4月再次上庭。對于周毛兩案所暴露出來的更多問題,本刊將進一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