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與利益多元化的消解下,行政權威在中國的威力已經越來越小。僅僅依靠幾個部門、幾個人和幾份文件,顯然無法將正高速行駛的火車頭扳到想象中的軌道上去
最近,有兩則與環保有關的新聞引人關注。1月5日,有媒體注意到,因2005年11月松花江污染事件而引咎辭職的原國家環??偩志珠L解振華,出現在國家發改委網站英文網頁顯示的委領導名單里,在發改委12位副主任中排名第四,享受正部級待遇。隨后中文網頁也對此做了更新,并注明解振華負責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工作。
1月10日,繼2005年、2006年之后,“環保風暴”第三次在新年伊始發動。與審計風暴越刮越小不同,這次的環保風暴震動性很大。國家環保總局對屢屢違反《環境影響評價法》的4個地區和四大電力巨頭首次祭出“連坐”這一殺手锏——暫停審批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呂梁市、貴州省六盤水市、山東省萊蕪市四地,以及大唐國際、華能、華電、國電等四大電力集團所屬除循環經濟類項目外的所有項目,直到它們的違規項目徹底整改結束為止。環??偩诌€宣布將密切跟蹤督辦,在3個月內分階段向社會公布整改情況,
四個地級市被處罰也就罷了,那四大電力公司背景之大、游說能力之強,不是尋常惹得起的,而且是中國電力供應的主力軍,此次被列入停止項目審批的黑名單,短期內甚至可能對全國電力裝機投產造成影響。環??偩执舜喂麛喑鍪植坏堇?,直接扼住違規者的喉嚨,連以往環保行動中被叫停的項目先補辦手續再用各種手法拖延的機會都沒有,而且將被處罰者直接置于法律監管和公眾監督之下,找不著院外活動或上層說情施壓的回旋余地,更表現出了環保官員們非凡的責任感和勇氣,其智勇果毅,值得各界贊賞。
解振華復出,也是值得高興的事。解振華是在環保工作了20多年的“老環?!?,精通專業,在環保立法、執法監督和最近提出的循環經濟理論方面貢獻很多。正是在他任內,過去是冷板凳的環??偩诸l頻發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中國快速發展中日趨嚴重的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問題而殫精竭慮。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類污染物進入松花江水體,引發重大水環境污染事件,作為國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首長,解振華為此事件造成的損失而引咎辭職,被當時的輿論視為勇于承擔責任的表現。而今一年多之后,56歲的解振華到中國經濟調控的核心權力部門國家發改委,分管他最擅長的的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符合能上能下、人盡其才的現代型政府治理之道。
這兩則消息,不僅體現出政府越來越開明和負責任的行政與人事作風,也表明了政府的某種緊迫感。在宣布對四地和四大電力公司的“區域限批”處罰時,國家環??偩直硎?,2006年是中國環境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全年發生嚴重環境污染事故161起,平均每兩天一起;環保總局在環評這道關口停批、緩批對環境有影響的項目163個,投資額達7700多億,其中50%以上是鋼鐵、火電、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環??偩诌€特別指出,國務院2006年初提出的能耗降低4%、污染物排放降低2%的目標沒有能夠實現。
在年初通過的中國“十一五”規劃中,只保留了兩個經濟目標,一是2000—2010年這10年間人均GDP再翻一番,二是保證在2010年內將單位GDP的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這也是中國首次將節能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為了避免指標太高遠而將來“竹籃打水一場空”,政府將降耗和減排指標按年分解,以積小勝為大勝。但遺憾的是,2006年這第一炮就沒有打響,全國能源消耗增長仍然快于經濟增長,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官方數據顯示,2006年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也不降反升,分別增長3.7%和4.2%,全年主要環保指標全面越線已成定局。
在各方反復強調和努力下,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這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蒙上了巨大的陰影。據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預測,“十一五”期間僅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工業固體廢棄物三方面的治理就需要投資13916億元,每年投資須達到當年GDP的1.15%,加上其他廢棄物治理和生態保護所需費用,達到2010年的環境目標需要的總投資將接近GDP的2%。另一個現實的麻煩是,將于2007年下半年召開的新一屆全球氣候變化大會上,中國政府必須向世界明確自己是否承擔《京都議定書》的減排任務。一旦中國在國際壓力下出于多方考慮而同意承擔減排義務,中國的環境和經濟發展壓力將進一步擴大。
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環保總局對“老虎”揮以重拳也好,環保專家解振華動用發改委巨大的行政權力也罷,都代表著中國政府高層的擔心和決心。然而,在市場與利益多元化的消解下,行政權威在中國的威力已經越來越小。僅僅依靠幾個部門、幾個人和幾份文件,顯然無法將正高速行駛的火車頭扳到想象中的軌道上去。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到現在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真正給予解決,我們的努力更還只是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