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波
捷爾任斯基曾說:“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好學生。”班主任對學生的熱愛是順利開展班級工作,教育好每一名學生的重要前提。我是通過以下幾點做好我的班主任工作的。
一、用“心”了解學生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是了解學生,只有了解他們想法,才知道他們日常行為的根源是什么:是家庭影響,是是非感不強,是習慣不好,是意志力不堅定,還是其他原因。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班主任引導工作,說的話他們才能信服。平時我主要了解學生的途徑有以下幾種方式:1.觀察,上課的時候,自習課的時候,課間的時候等。通過自己平時的留意觀察是了解學生的一個最重要的途徑。2.通過學生來了解學生,平時我會經常找幾個比較好的學生來聊聊天,然后不知不覺中從她們的嘴里了解一些學生,有時候學生之間在聊的時候我趁機聊進去,從而從中了解到一些情況,同時我會鼓勵更多的學生關心班集體關心身邊的同學,如果班級中有不好的現象的時候要敢于反映情況。這樣有些學生就會在班級有事情的時候及時來跟我反映了。3.從任課老師那里了解部分學生,平時我會經常跟班級里的任課老師溝通,問問他們班級里的一些情況及他們對班級中一些學生的看法和了解,一個學期下來,我發現往往從任課老師那里得來的信息都是比較有用的。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了解學生的方法。
二、用“心”對待學生
以情感投入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愛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對學生懷有真誠的感情,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自覺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誨。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會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事業的基礎和開始,教育的成功來源于對學生的最大熱情。學生非常需要班主任的愛,班主任要投入情感,把愛的甘泉灑向他們的心田,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從而使學生對教師崇敬、信任和親近,形成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那么班主任在實施思想教育過程中應如何激發學生的情感呢?
(一)用愛激勵學生。
崇高的愛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的師德,充分利用教師形象的影響力,激發學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審美感。班主任的一句話、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就像高明的琴師一樣在學生的心弦上彈撥出動人的樂章。班主任應當用自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質,以工作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的態度感染學生,身先士卒,身體力行,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學生。
同時,班主任的愛應是公正的,一個班集體中品學兼優者有之,班主任不應偏信偏愛;品學均差者有之,班主任不能冷淡歧視,否則受冷淡遭歧視的學生會自暴自棄,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從而拒絕接受教育。
(二)用愛溫暖學生。
班主任一要關心學生成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和文明習慣,教育引導學生學會做人。二要多給學生講做人的道理,講為人處事的原則,使學生悟出做高尚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注意引導使學生獲得健康的心理。三要多與學生談心、交心,做學生的知心人,你只有讓學生充分信任你,才能了解學生心中的“結”,才能排解學生的不良情緒,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四要從生活中多關心學生,體貼學生,想辦法解決學生生活上的困難。如學生生病后,我總能把學生的冷暖掛在心頭,與班上的同學一道照顧他,使學生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班集體的溫暖。
(三)用愛鞭策學生。
真心愛護教育對象,就必然要嚴格要求,沒有原則的愛是偏愛溺愛,過分的嚴厲便缺乏情感的交融。因此,班主任對學生要求要適度、合乎情理。嚴格要求學生應以充分尊重學生為基礎,班主任對學生的嚴格管理是必要的,但若在批評教育時諷刺、挖苦甚至辱罵、體罰,這與嚴格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批評應是善意的,特別是對屢犯錯誤的學生,應進行恰當的批評,春雨潤物細無聲。總之,批評的藝術應是嚴格與善良的圓滿結合。學生對班主任的批評,感受到的不僅是合乎情理的嚴格,而且是充滿人情味的關切。
三、用“心”教育學生
學生成長的過程是一個性格思想變化轉型的過程,活潑喜動、好表現是他們的天性。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總會接觸到這些形式各異、性格多樣的學生,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面面俱到去管理和教育,使之整齊劃一,因為這些是學生的天性,是性格思想轉型的必然表現;即便是偶爾犯一些小毛病、小錯誤,也屬正常的發展。特別是男同學,又是在他們的小天地里,這種張揚個性的表現更為突出。對于這些,我們不能一味地否定,一棒子打死。
在學生教育成長過程中,常常出現的問題反復性,我們對此要有思想準備,要有耐心,不能操之過急。教育過程并非像擰水龍頭那樣一蹴而就,我們要允許其在“犯錯—教育—改正”的循環反復中成長。隨著年齡、知識的增長,集體、同學的影響,他們都會向好的方面發展。
班主任若真正愛護學生,首先應該理解學生感情,尊重學生人格,了解學生的特點,在平等立場上耐心地同他們談話、交往,在交往當中尋找教育時機,只要班主任注意調查研究,摸準學生的思想脈搏,掌握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善于捕捉教育時機,教育工作就會更主動、有效,尤其對后進生來說更為重要。
1.捕捉學生閃光點。對后進生來說,他們的心靈深處同樣蘊藏著進取奮發的心理需要。班主任不能只是被動地等待后進生的閃光點的出現,而是主動地抓住或創設條件,誘發后進生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哪怕只是閃電般的那么一瞬間,也往往是后進生轉化的最佳時機。
2.選準教育時機。在教育時機未出現時,班主任要耐心等待,當最佳教育時機到來時,要抓住契機進行教育,因為此時教育學生,最容易被學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如新班剛組織的后進生,往往會有在新環境中調整自己的欲望,這是轉變后進生的大好時機。因此,要提前做好后進生的情況調查,主動而自然地接近他們,從開學第一天起就關懷、鼓勵、幫助他們,促使其把調整自己欲望變為爭取進步的實際行動。某些后進生幾經努力仍然不能改掉全部缺點,而繼續受到大多數同學的冷遇和歧視,心靈會受到嚴重創傷。如果這時班主任耐心地關心和幫助他們,多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在不斷的“犯錯-改正”的循環反復中成長,使他們在感受到溫暖、安慰和鼓勵中再次振作起來,同時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會因此而得到新的契機等。
我覺得,一個學生的思想通了,一個班的思想教育搞好了,其他工作做起來就較為輕松了。所以,思想教育應當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