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小學大部分班級班額較大、學生人數較多,采用合作學習方式可以彌補大班額班級授課制的缺點,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然而合作學習的成效如何關鍵看學生是否掌握合作的技能,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合作技能視為一項重要的學習內容。
1.要加強學生管理學習小組能力的指導
首先,在各小組中,教師要注意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體驗到自己既是學習者,又是管理者的雙重身份。比如讓學生分別擔任課堂、練習、家庭、討論等小組組長,各自除了要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外,還要分管好自己的工作,幫助小組里其他同學進步。其次,在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活動時,要對學生的角色進行明確分工,讓他們在學習中分工協作,共同完成任務。比如:讓他們分別擔任小組長、操作員、記錄員、匯報員,各負其責,每隔一段時間,開展自評與互評活動,交換組員角色。再次,要指導學生確立好共同的小組學習目標,以培養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的情感和態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小組的成績與自己的努力密不可分,讓他們與小組同榮辱,共悲喜。如數學課“簡單的統計”中,可以讓學生一生觀察,一生記錄,一生統計,一生交流匯報,讓每一位學生有事可做,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個體離不開集休的道理,并從中分享集體成功的榮譽與快樂。
2.加強學習方法指導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而學會學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需要從小培養,小學階段是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情景,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發揮班集體的作用,利用集體的力量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讓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交流,可以專題介紹優秀的學習方法,還可以結合平時的教學實際進行學習方法的滲透,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學習方式進行合作學習,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選擇,尊重和張揚學生的個性,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合作后的反思與調整
中國古代的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引導學生養成反思總結的習慣,有利于學生自評總結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學生的自我完善和對自我的認識。在教學中可以采用讓學生寫數學日記的方式對一天的學習進行記錄,寫出得失;或者讓學生在每一次作業上用一句話寫寫自己的感受;或者讓學生在小組里交流自己一節課的體會等等都可以。
4.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念
在開展合作學習評價時,可利用小組自評、組際互評、師生共評等形式,以學習小組的整體發展進行評價,淡化個人成果評價。同時引入競爭機制,讓小組間開展比賽,看哪個小組合作得好,提高得快,從而促進優生幫助學困生,促進學生小組的整體發展,促使良好的集體標準與輿論的形成,讓學生在自評與互評中獲得發展。
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學會共同生活,培養在人類活動中的參與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合作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它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只有適時恰當地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煥發課堂的生命力!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州市口岸鎮天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