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的時候,貧困似乎總是和落后、骯臟、愚昧、自私、心靈的扭曲聯系在一起。貧困者因此總是在成為幫助救濟對象的同時,也成為人們潛意識里歧視的對象。貧困真的那么可怕嗎?如何面對貧困?伊朗電影《小鞋子》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發。
貧困下的艱難生活
阿里在買菜的時候丟了妹妹薩娜唯一的鞋子。由于家里貧困,父親不可能給薩娜買一雙新鞋,兄妹倆就剩下哥哥阿里的一雙破舊球鞋和一雙破涼拖鞋。這意味著上學時兄妹倆只能有一人能穿球鞋上課。幸好兄妹倆上學的時間是錯開的,于是妹妹先上課,上完課后再飛奔回家,換下那雙破舊的、大得不合腳的球鞋,哥哥則飛快地換上,然后飛奔到學校。
看到這里,也許你會為貧困給孩子們帶來的不幸而難過,擔心孩子們會不會埋怨父母沒有給他們提供豐富的物質生活。但故事并不是按照我們的思路去發展的,雖然貧困的物質生活給孩子們強烈的壓迫感,但是并沒有使他們的心靈扭曲。反而使孩子們更敏感,更富同情心。一天,在課間操上,薩娜發現一個小女孩正穿著自己丟失的那雙破舊的小鞋子。她和哥哥阿里好不容易找到女孩家,準備要回自己的小鞋子。當他們發現小女孩的父親是個盲人,原來迫切地想要回屬于自己的、能穿著上學的小鞋子的兄妹倆,默默離開了那個小女孩的家。這是多么難得的同情心啊!善良和美德是孩子們的天性,在他們發現還有比自己更困難的伙伴時,他們沒有絲毫的猶豫就放棄了要回那雙小鞋子。在貧苦的人們那里,最知道貧困的滋味,最知道需要什么樣的幫助,因此他們也往往最能理解并幫助身處同樣困境中的他人。
貧困下的生存意志
在電影里,我們確實看到了貧困給孩子帶來的巨大壓力,孩子們時刻感到來自貧困的壓迫,他們的眼神里流露出自然的憂郁。但是,貧困卻給了他們更多寶貴的品質:堅忍、機智、體貼、互助、善良、勤奮、勇敢……這些品質確實不是富裕能給予的。
窮人的孩子可能因為貧困而不能享受豐富的物質生活,也可能因為要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而更辛苦,貧困可能有時會壓彎他們的腰,會讓他們淌下更多的汗,流更多的淚。但是,貧困并不妨礙他們健康成長,在貧困中生活,他們一樣可以成為高貴的人,一樣可以享受生活的陽光。
為了改善生活,哥哥阿里和父親進城做園丁。從農村來的父子倆不知道如何敲開富人家的大門,父親雖然頭頭是道地教兒子如何叫門,但自己試著叫門的時候,竟然被城里的富人嚇翻在地,落荒而逃。當第二次叫門的時候,父親仍然嚇得說不出話來,阿里心里為父親的羞怯、遲鈍著急,情急之下就代替父親詢問有沒有花草樹木需要修理,而且比父親的表達要清晰明白利落。在阿里的努力下,父子倆終于找到一份工作。當你看到阿里眼里因為父親的懦弱而焦慮時,你會和他一起焦慮,而當你看到小阿里幫父親贏得了一份工作時,你會情不自禁地如釋重負——窮人家的孩子是那么機智勇敢,上帝對孩子們是厚愛的。
貧困讓孩子們在兒童時期就承擔起家庭的責任,而責任是最好的教師。當父子倆在城里掙了一筆小錢后,阿里首先就提醒父親要給妹妹買一雙鞋子。這樣的愿望最終因為一場小小的事故而泡湯。但阿里一直沒有放棄為妹妹獲得一雙新鞋的希望。一天,學校通知區里有一個長跑比賽,三等獎的獎品有一雙球鞋。阿里看到這個消息后,一心想為妹妹贏一雙合腳的小球鞋。在賽跑的頭一個階段,阿里跑到了第一名,由于他想得第三名,所以速度慢下來了,不料不小心摔了一跤,一下子被甩到后面。為了爭得第三名,阿里奮力拼搏,終于最先沖到了終點線。阿里雖然得到了一等獎,但還是沒有為妹妹贏回那雙小鞋子,阿里悶悶不樂。
面對貧困需要善意和智慧
不要對處于貧困中的人抱有歧視的態度。因為他們的貧困并不是因為他們的道德問題,也不是因為他們缺乏致富的智慧。他們的貧困可能是只是因為疾病或者天災人禍,或者是一些非他們能改變的社會原因。對待處于貧困中的兒童,尤其要抱有善意愛護的態度,采取智慧的處理方式。電影中的女教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薩娜因為穿著不合腳的球鞋而自卑,而體育老師卻這樣說:上體育課應該像薩娜一樣穿運動鞋。
要尊重處于貧困中的人。因為燈光在照亮富人生活時,陽光和月光則會照亮窮人的生活。那些來自貧困家庭的人,衣著可能不光鮮得體,談吐舉止也可能不優雅,對各種高科技知識技能也許一點也不熟悉,可是他們身上可能具有一般人所沒有的稀有品質。這些稀有品質可能會給他們帶來更多成功的機會,這就是對艱難生活的習以為常,對挫折的習以為常,這種習以為常給了他們克服困難,努力奮斗所需要的平常心態與堅韌毅力。
其實,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學校,因為貧困把生活中最大的難題提前擺在了我們面前:如何從困境中走出?如何在貧困中保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如何以平和自重的心態對待他人?只要解決了這些問題,一個人沒有理由不從貧困中走出,沒有理由不具有過一種幸福生活所需要的人生智慧,沒有理由不成為社會優秀的人才。
因此,貧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味詛咒貧困和對貧困的不寬容,可怕的是任由造成貧困的社會因素長存而不是想辦法通過制度建設,使貧困成為偶然而不是必然,使貧困可以超越而不是不可改變。讓窮人的孩子健康地成長,讓窮人的孩子光明磊落地獲得成功,這既是一個國家和諧、持續發展的源泉,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每一個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者單位: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發展改革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