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以人為本進行激勵和賞識教育,是目前高校倡導的一種新興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它包括精神層面激勵和物質層面激勵。筆者作為從事學生管理工作多年的輔導員,深知應用它所帶來的好處和積極意義。
但是應看到,激勵教育并非萬能的。由于激勵資源具有有限性:如學校客觀環(huán)境、學校賦予輔導員的行政資源,以及輔導員本身主客觀因素的制約,使它產(chǎn)生的作用大打折扣。
這種既存在積極作用又存在著局限性的激勵教育,導致一些輔導員出現(xiàn)兩種極端表現(xiàn):濫用激勵與吝嗇于對學生的激勵。筆者認為,應對此進行認真分析研究,探索尋找激勵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二、激勵教育積極作用與濫用
(一)激勵的積極作用
良好的激勵,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潛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完成國家既定的培養(yǎng)高校人才目標任務。
1.精神激勵的作用表現(xiàn)。
(1)通過對學生施以理想信念激勵,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個人的學習和成長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成為他們積極上進,努力學習的精神動力。
(2)通過對學生的信任激勵,極大地增強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正義感和主人翁意識,提高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
(3)通過親情激勵,使學生之間以及他們與家長之間、社會朋友之間的情感溝通和理解得到增強,培養(yǎng)了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將來走向社會能夠處理好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學會做人,學會對關愛幫助自己的人心存感激。
通過輔導員對學生真摯的情感激勵,挖掘“閃光點”,增強信任感、歸屬感,激起他們的自信心,使學生奮發(fā)學習向上。
(4)運用目標激勵方法,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奮斗目標,使成功變得“觸手可及”,增加了學生的成功期望值,避免了好高騖遠。
(5)通過表演、展示和競賽激勵,學生滿足了表現(xiàn)欲望,展示了自己的風采,磨練意志,發(fā)現(xiàn)不足,提高了自信心。
(6)通過榜樣的激勵使學生們中間有了榜樣,產(chǎn)生共鳴、產(chǎn)生鼓舞,使學生的奮斗目標更真實可行,感到成功就在身邊。
2.物質激勵使得學生的成就感變得真實,從而達到如下目的。
(1)學生個人的努力奮斗、付出,在物質上得到回報,心理上達到一種平衡感。
(2)自己取得的成就有著物質象征與體現(xiàn),榮譽感更強。
(3)物質獎勵的展示,得到周圍的贊譽,是對自己的鞭策。
(4)使精神激勵變得更加豐富,不再蒼白、空洞。
(5)便于輔導員更有余地采用過多種手段對學生實施激勵教育。
(二)激勵教育的濫用
由于激勵教育產(chǎn)生著上述積極效果,導致一些輔導員在管理教育學生中廣泛采用。但是應該看到,有些輔導員在應用的過程出現(xiàn)了偏差。以為激勵可以包治“百病”,不分場合、不分對象進行亂激勵,使用頻率過度而貶值,或者采用方法不恰當而使其效果不明顯,甚至起反作用。
這種濫用激勵教育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1.事事激勵。使用頻率過度將產(chǎn)生兩個后果:要么使學生感到麻木,不珍惜,沒有產(chǎn)生奮發(fā)向上的動力,使激勵貶值;要么使學生產(chǎn)生自負,感到95BjvnbFg3Gt5B9ek4DEtsHN9p5t1Fyt2QLqFUwoZIs=我真的那么笨嗎?
2.不分場合、不分對象濫用激勵。激勵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輔導員的激勵藝術,因人而宜。我國學校中,輔導員管理學生人數(shù)較多,學生差異大,如果濫用激勵,“眉毛胡子一把抓”,其效果將適得其反。
人的性格是有差異的,以筆者為例,所帶學生約280多人,7個不同班級,他們對激勵的需求種類和層次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激勵的運用應有所差別。
3.激勵方法不恰當,效果適得其反。
(1)對人性的假設出現(xiàn)了問題,片面強調某一種激勵(正激勵或負激勵)的作用,采取“胡蘿卜加大棒”式的教育。
(2)沒有正確處理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的辨證關系:要么一味強調精神激勵的重要性,而忽略了物質層面的激勵,使學生取得成就沒有感到現(xiàn)實的體現(xiàn),導致精神激勵變得蒼白無力;要么過分夸大物質激勵的作用,以為“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忘記了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的辨證關系,產(chǎn)生拜金主義的傾向。
4.有失公平的激勵。激勵是一把“雙刃劍”,在不當?shù)那闆r下對一些學生的激勵就意味著對另外一些學生的傷害。如果輔導員不能夠公正無私、愛憎分明,那么他的激勵肯定起不到好的效果,就是激勵的濫用。
三、激勵資源有限與吝嗇激勵
(一)激勵資源有限
激勵教育需要有激勵資源,它主要來自于如下幾方面。
1.學校客觀環(huán)境。這里是指學校給予輔導員可以實施激勵教育的各種資源。許多激勵教育需要通過一定的場地環(huán)境、使用相關的設備設施讓學生參加活動來實現(xiàn)的,如表演、展示、競賽等活動。如果缺乏這樣的客觀條件,勢必會制約激勵教育的實施或實施的效果。由于我國的國情決定,目前,要求學校給予學生良好完備的環(huán)境是不現(xiàn)實的。
2.學校賦予輔導員的行政資源。激勵教育特別重要的手段是物質獎勵和榮譽獎勵,它們是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在同學中間要評多少個先進學生、先進級別,以及物質獎勵的多少與方式,往往由學院或系決定,而輔導員所應有的支配資源往往有限,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激勵教育的實施效果。
3.輔導員的數(shù)量及其本身能力。我們應該看到,多年來學校對輔導員的職能定位及其能力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導致輔導員的構成、素質參差不齊,因而能夠施以正確激勵教育的人才有限。
激勵教育是一種藝術性很強的激勵學生的教育方法,不是每個輔導員都可以做得盡善盡美。激勵方法受個人因素制約較多,如輔導員的工作經(jīng)驗、態(tài)度、方法以及個人性格魅力、知識面、體魄精力等等。真正具有良好激勵才能的輔導員是較少的。
4.輔導員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包括權力影響力和個人影響力。
(二)吝嗇激勵
由于上述分析的原因存在,使得一些輔導員過分強調客觀與主觀因素而吝嗇于學生的激勵。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過分強調學校客觀條件而不積極主動開展激勵教育。由于學校提供的激勵教育資源不可能得到全部滿足,存在局限性,使得一些輔導員不能積極主動想辦法,創(chuàng)造條件或者變通方式方法開展激勵教育。
2.過分強調學生多而不積極主動開展激勵教育。有的輔導員認為負責管理的學生多班級多,精力有限,不可能每個學生隨時隨地得到輔導員的贊許賞識與激勵,能夠在班里抓好“兩頭”的教育就算不錯了,結果使一些需要得到激勵的學生沒有及時得到,在“孤立無援”中變?yōu)槁浜髮W生。
3.由于自身的工作經(jīng)驗有限、管理能力欠缺、知識面不廣等原因產(chǎn)生怯懦思想,而羞于開展激勵教育工作。
4.有些輔導員責任心不強,或者強調非管理性的零碎雜事較多,精力有限,不愿意開展激勵教育,使其變?yōu)椤八性隆㈢R中花”。
四、激勵教育的應用
激勵教育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的方法,它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在教育實踐中很難找出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激勵方法。如何恰如其分地對學生施以激勵教育,避免片面呢?筆者認為把握好如下幾方面的原則,并注意一些相關的問題在應用激勵教育過程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激勵教育應遵循的原則
1.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相結合的原則。
高校學生是一個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體,有與其他人群不同的思想特征和個性特征,對物質和精神的需求有其自己的特點,在通常情況下更看重精神激勵。由此我們應針對這個群體的特點對他們進行更多適當?shù)木窦睿钇淝笾瘛M足其成就感、實現(xiàn)其自身價值。
當然我們也應看到: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一味的精神激勵,會影響激勵的效果。我們可以運用好獎學金、貸學金和困難補助等機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適時適度地給予物質獎勵,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在重視精神激勵的同時,兼顧物質激勵,使激勵達到最佳效果,達到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
2.目標激勵與榜樣激勵相結合的原則。
在理性思維比較強的群體中,目標激勵顯得尤其重要。由于應試教育和家庭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有些學生進入高校這個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很容易松懈下來,失去奮斗目標。輔導員要善于幫助學生確立恰如其分的奮斗目標,激發(fā)其成功動機,引導他們主動地抓住來之不易的大好時機,努力學習。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榜樣激勵,使學生感到榜樣就在身邊,成功就在身邊,引起感情的共鳴,產(chǎn)生鼓舞、鞭策作用,使外在的榜樣轉化為催人上進的內在力量。實踐證明,在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堅持目標激勵和榜樣激勵相結合的原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3.正面激勵與負面激勵相結合原則。
通過贊許、表揚、獎勵對學生所取得的進步成績給予肯定,即正面激勵,促進其優(yōu)良品行的形成,朝著學校既定的培養(yǎng)人才目標努力。通過正面激勵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其潛能;能夠滿足學生的不同層次需要,找到自己奮斗的方向,在學生中間形成良好道德品質。
負面激勵是對學生犯的錯誤、過失、存在的缺點毛病給予否定、批評和懲罰。負面激勵會給他們“不要這樣”的信息反饋,促使犯錯誤的學生改弦易轍。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恐懼和焦慮是人們的內趨力的一個源泉,它可以增強人們的反映強度和導致內趨力的提高,同時懲罰還能教育他人,對組織成員起到約束作用。
獎勵和懲罰可以達到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督促中間的效果。相對而言,正面激勵的作用更大,效果更好,使用也較為普遍。因此,以正面激勵為主,負面激勵為輔是實施激勵教育的一條基本準則。
4.感情激勵與說理激勵相結合的原則。
感人心者,莫過于情。人與人之間感情的好壞、友誼的深淺對開展學生工作有重要的影響。輔導員應該注意感情的投入,只有相互間感情的深入交流,才能促進相互信任,才能使學生工作得以順利開展。運用好情感激勵的方法。
一是要了解學生,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真誠地關心愛護學生,滿足學生的感情需要;二是理解學生,隨時把握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幫助他們解決思想上的困惑,縮短與他們的感情距離,以真誠的信任和幫助,讓學生感到可親可敬可信;三是尊重學生,少一點“威嚴”,多一點平等體貼尊重,尊重被教育對象獨立思考和表達思想、爭論辯護的權利,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理解溝通的橋梁。
說理激勵就是以理服人,讓學生明辨是非。只有講清了道理并且得到學生的認同和接受,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當然說理激勵要在平等、坦誠的過程中進行,而且要有理有據(jù)有節(jié)。
(二)應注意的問題
1.注重激勵教育的時機與場合。從心理學角度講,人在受到挫折、打擊、遇到困難時感情最脆弱,這時,他們最希望得到親人、師長的關心、安慰和幫助;在取得成績與進步時,異常的激動、興奮,這時,他們同樣希望得到親人、師長的肯定、表揚和鼓勵,這屬于內因。輔導員應把握不同時機,采用不同的激勵技術,及時做好外因的激勵、推動工作。否則,當學生受到挫折時,得不到師長的及時關心幫助,就會喪失信心,甚至從此一蹶不振;當學生取得進步時,得不到師長的肯定鼓勵,學生正常的競爭意識及學習、工作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挫傷。
2.要注意把握激勵目標的層次性。學生們個性不盡相同,再好的學生也有不足之處;再差的學生也有“閃光點”。輔導員就是要不斷地發(fā)現(xiàn)和挖掘這些“閃光點”,并由“點”到“面”全面發(fā)展。因此,輔導員在設置激勵目標時,不能一刀切。目標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經(jīng)過一定的努力才能達到,并引導學生不斷從較低的目標向較高的目標前進。在這個漸進的過程中,讓學生的自信心不斷得到加強,個性和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3.要重視激勵的導向性。激勵目標不論是個人或集體,不要高、大、全,要真實可信,具有說服力,感染力,能真正起到引導、激勵作用,使學生感到成功就在身邊。
4.激勵的方法與程度要適當。要分場合、分對象、分時機,因人而宜采取不同的激勵方式,而且激勵要有度,既不能激勵過度也不能激勵欠缺,否則將達不到激勵的效果。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大學國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