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研究背景
S學校位于安徽省北部宿州市城區,是一所省級示范高中,在當地較有影響,學生數較多,農村學生占學生總數的近2/3,從高二開始進行文理分班。2005年宿州市S學校發生了數十起學生事件,現摘錄幾個比較典型的事例。
一名高一女生,連續多個星期,每到上課鈴響前,或把教室門鎖上,或把辦公室門鎖上,讓教師無法上課。為此,班主任多次找到家長,每找一次家長,該女生就變本加厲地鎖門。
臨近高考,高三的一名女生每天緊緊地盯著班內一位成績很好的男生。上課時她趕走男生同桌,和他坐在一起,下課時緊跟男生后邊,嘴里不停地念叨:“我和他戀愛了。”
另一高一住校女生,在校期間跳樓自殺。
……
事后分析,這些事件都與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關。為此,2005年12月,我們對宿州市S學校高中8個班582人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
二、方法與步驟
本次采用問卷調查方法,使用的是由中科院心理所王極盛教授編制的《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該量表由60個項目組成,每個項目后面有5個等級共數十種選擇,這5個等級是從無、輕度、中度、偏重與嚴重幾個心理問題層次。量表由10個分量表組成,這10個分量表分別為強迫癥狀、偏執、敵對、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學習壓力感、適應不良、情緒不穩定、心理不平衡共10個因子60個題目。
調查方式是由課題組分發調查問卷,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根據問卷內容進行自評。收回調查問卷后,計算出受試者心理健康的總均分,表示心理健康總體狀況,并與分量表判斷學生具體的心理健康問題結合起來,較能全面、具體地判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回收有效問卷571份,其中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有243人,占分析學生總數的42.6%,其中男生139人,女生104人;住校生138人,非住校生105人。
在這243人中,存在中度及中度以上心理問題的學生有72人,占學生總數的12.6%,其中男生47人,女生25人,住校生40人,非住校生32人。
存在輕度心理問題的學生有171人,占學生總數的30%,其中男生92人,女生79人,住校生98人,非住校生73人。
按年級與班別統計,各年級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比例為:高一年級實驗班32%,普通班42%;高二年級實驗文班27.3%,普通文班45.3%,實驗理班37%,普通理班45.1%;高三年級普通文班59.1%,普通理班60.3%,實驗理班為31%。
同時,我們還對宿州市城區一所普通中學(礦建中學)4個班239名高中生進行了對比問卷測試,其存在心理問題的比例為47%,與我校大體相當。
四、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以上數據的統計分析結果,我們對宿州市S學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規律進行如下分析,以供討論。
1.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從高一到高三問題依次嚴重
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我分析為高一學生處于從初中到高中的轉折期,可能因為不適應帶來的心理困擾比較多,但多屬于一般性的適應問題,程度較輕。如果高一的適應問題沒有解決,就可能持續到高二。一般來說高二的心理問題比高一更復雜,而高三學生面臨高考的壓力,許多心理問題都有可能由于巨大的高考壓力而爆發出來,或不自覺地把高考壓力轉化為身心健康問題,通常是心理障礙的多發期。而考試前后是各種心理問題的集中時期,也就是說各年級學生的心理狀況隨著學期結束的臨近逐漸嚴重。因此,學校應在各年級期中、期末考試前向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特別是到高三年級,學生面臨著升學和就業壓力,各種心理問題會相繼出現。
2.普通班學生的心理問題比重點班學生嚴重
這次筆者還順便對S市普通高中礦建中學一個班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這個班里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學生的比例也達到47%,并不比S學校的低。原因有可能是重點中學重點班的學生認為自己學習成績在年級中很好,心理上有一種優越感,加上近幾年高校擴招,他們考上大學已經不成很大問題,壓力主要來自于他們自身以及家長的高期望值。而普通班的學生和普通高中的學生面臨的是能不能考上大學的問題,因此承受的壓力比重點中學實驗班的學生大得多,出現更多的心理問題也在所難免。
3.女生存在心理問題的比例比男生高
中學階段女生進入青春期早,比男生體會到更多的心理沖突。從調查的結果看,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情緒不穩定等五個方面,女生的問題高于男生。這與女生追求完美、處理人際關系時比男生更在意、更敏感,女生感情比較細膩,更容易體會到不愉快的情感有關。
4.住校學生的心理問題與非住校學生比例相當
本次調查顯示住校學生與非住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無明顯差別。
(作者單位: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