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普及交響音樂,讓高雅藝術進入校園本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它不僅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凈化心靈,而且是培養富有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然而,這項工作在實施過程中尚有不小的難度。上海音樂學院為普及高雅藝術而組織的星期音樂會,每場票價只有三元,卻仍然難以走進中小學,使主辦者感到大惑不解。
上海音樂學院擁有一批國際知名的音樂家,為使師生們有更多的舞臺實踐機會,同時也為了在廣大市民中普及高雅藝術,他們幾年前就開始舉辦普及音樂會。但是當他們和數十所中學聯系時,卻只有兩所中學表示感興趣,其他學校均以學生功課太忙或者票價太貴婉言拒絕。還有一些學校的老師表示,組織學生來聽音樂會要承擔責任,萬一學生有個三長兩短,麻煩太大。而與此形成對照的是,鬧市區的電影院每逢引進大片,包括一些根本不適合兒童看的影片,不少學校也會組織學生看,十元、二十元的票價根本不在話下。
今天的學生,大多是哼著流行歌曲長大的。打開收音機、電視,聽到、看到的幾乎都是流行音樂,學校也沒有專門講授如何欣賞古典音樂的課程。隨便在哪所學校,向學生們提起流行音樂,許多人會滔滔不絕地說出一大堆,但若問及高雅音樂、交響音樂,恐怕有不少學生不知道貝多芬的《命運》、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一次有所中學組織學生來聽一位著名音樂家的告別音樂會,但是對古典音樂知之不多的學生在場內喧嘩、走動,致使音樂會連錄音也無法進行。
我國古代有琴棋書畫之說,“琴”放在首位,可見音樂對一個人文化素養的形成有著多么重要的作用。本人認為應從社會、學校、演出團體等幾個方面共同努力,促進高雅音樂在校園普及工作的開展,共同來提高青少年學生的素養。
首先,學校應從開展課外活動及學生興趣出發,成立愛樂協會,吸收學校領導及當地有影響的音樂家參加,定期舉辦交響音樂會,研討高雅藝術對青年學生成長的積極影響,從而提高對普及交響音樂的認識。其次,學校應開設交響音樂欣賞課,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修。通過這一課堂,可以使學生了解交響樂,能夠更好地欣賞交響樂。可請當地交響樂團有經驗的、有責任心的音樂界人士講課,也可在有條件的高校聘請音樂教師來講解。另外,交響樂團應把交響音樂進入校園這項工作抓好。可根據青年學生的欣賞情趣,盡量使演出形式多樣化。比如可以在演出中講解,使學生更好地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從中受到教化;也可以在演出中穿插其他節目,如獨唱、獨奏等不同形式;也可以讓學生參加演出,使學生們能走近交響音樂。
美不自滅,高雅音樂在校園的普及將在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同時,使得高雅音樂不再孤獨。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大慶石油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