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學校培養的人才應是知識面寬、適應面廣、基礎理論扎實、身心健康、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高的專業技術人才。就學校體育而言,必須樹立“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使學生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能力上獲得健康和諧的發展,以健康為理念,盡可能地把以精神情感為特征的心理健康和社會實踐為特征的行為健康融為一體,把三維的健康理念貫穿整個體育教育活動中來,歸納起來就要實現三大觀念的轉變。
一、指導思想的轉變
由注重“三基”向重視健康觀念的轉變。過去的體育課注重“三基”,要求學生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應該將增進學生健康貫穿于課程實施的全過程,確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實處,使學生健康成長。學校體育傳授技能不再是單純傳授運動技術,而是普及體育健身的手段、鍛煉的方法和養護方法以及提高學生自我健身的能力等。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努力拼搏敢于競爭的品質,將過去的體育教育思想向現代以“人”為中心的素質教育思想轉變,堅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的教育思想。
二、體育意識的轉變
由階段體育的意識向終身體育的意識轉變。 學校體育不再是學生在校期間體力的增強和運動能力的提高,而是終身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入門期和打基礎的階段。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體育教學中應使學生自愿自主地參加適合于自己的體育運動,通過體育運動實踐,充分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意義,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愛好和興趣。同時,讓學生掌握從事終身體育運動所需要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提高自我鍛煉的能力,養成終身體育的態度和習慣。
三、教育價值觀的轉變
由“應試教育”真正向素質教育轉變,體現素質教育的價值觀。
首先,素質教育強調以人自身的發展為目的。新課程標準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特別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以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其次,素質教育強調學生有個性的發展。體育與健康課程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性差異,根據這種差異性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并使每個學生能體會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
最后,素質教育更關注學生未來的學習能力和發展可能性。體育與健康課程通過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掌握過程,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念,并能夠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生活條件以及今后不同的工作環境,自主選擇學習和運用科學、有效的體育手段,進行身體鍛煉與身體娛樂;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鍛煉習慣,并學會在不同的社會生活環境、自然環境(尤其是艱苦的環境)中獨立生存;在集體生活、學習中學會與人友好交往,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
總之,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深化體育教育改革,將使我國學校體育教學質量上一個新臺階,惠及億萬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北京市西城區力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