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放學后,有兩個學生被老師留在教室里,一個是補作業(yè),一個是訂正作業(yè)。
補作業(yè)的是小寶,一個很少能把作業(yè)完整、清楚地做好的男孩。他非常頑皮,很少看見他的衣服扣子是全的,也很少看到他的衣服是干凈的。
訂正作業(yè)的是小雨,一個有輕微智障的小女孩,上課時默寫了10個詞,她只寫對了兩個字。更不能讓人接受的是她的鼻涕,一年四季不“斷流”,不時“哧溜”一聲,讓人倒胃,說了很多次,就是改不了。
他們倆在教室里寫,老師在教室門口等。過了一會兒,小寶的媽媽和小雨的爸爸來接他們,也站在教室門口等著。
這時,小寶的媽媽對老師說:“老師啊,我們家小寶什么都好,就是怕做作業(yè),真拿他沒辦法。”“什么都好?”老師沒好氣地說:“你說說,小寶都有哪些優(yōu)點?”“我們家小寶在家里可勤快了,經(jīng)常幫我們做事。他也很懂事,每天都給爺爺奶奶打洗腳水……”
小寶的媽媽滔滔不絕地說著,看著她驕傲的眼神,老師的思想開小差了。
一會兒,小雨的作業(yè)訂正好了。老師白了她一眼,生硬地說:“以后學習用點功,少讓我煩。”“哦,”小雨膽怯地答應著,收拾好書包,對老師說了聲“再見”,跑出教室。看見她出來,她爸爸趕忙接過她的書包,又從口袋里掏出一塊手帕,幫小雨揩掉鼻子下面的“小溪流”。父女倆牽手走出了學校,小雨一蹦一跳地走著,耳畔不時傳來他倆快樂的對話:
“作業(yè)全做好了嗎?”
“做好了。”
“真乖,爸爸帶你去吃炸雞腿。”
……
這似乎是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故事,但我的心卻被強烈震撼著。看得出,故事中的小雨和小寶正是我們所謂的后進生。這樣的后進生在教師和家長眼里,往往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的人。當我看到那位老師對小雨和小寶不屑一顧的態(tài)度,不免增加了一絲憂慮;可當我看到小寶的媽媽夸小寶在家里是如此勤快懂事,小雨和她爸爸在一起是那么溫馨快樂,內(nèi)心實在感動不已。兩者對比,不禁讓人深思:為什么我們對待學生,尤其是對待后進生,不能像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寬容、激勵和欣賞?成長中的孩子,一切都還不成熟,正需要教育培養(yǎng),用另類眼光來看后進生,顯然對他們不公平。
誠然,在很多教師眼里,后進生總是那些調(diào)皮搗蛋,整天不做作業(yè)、成績一塌糊涂,歪頭斜腦、臟兮兮的丑陋學生。也因為在他們身上有這么多缺點,才令有些教師討厭,甚至恨鐵不成鋼,把他們視作無可救藥。教師一旦把學生這樣看待,對他們來說可真是雪上加霜,這等于給學生做出可怕的定性,學生因此會失去人生最寶貴的發(fā)展希望。可我們不要忘記,這些“不爭氣”的學生在父母眼里,卻是寶貝天使,父母對他們寄予的是百分之百的希望。因此,父母對孩子能做到發(fā)自內(nèi)心地愛,寬容孩子的一切,甚至是缺點和毛病。
這些,對享譽“人類靈魂工程師”,擔負“教書育人”重要職責的教師來說,是一種人性的發(fā)現(xiàn),更是一種心靈的觸動。學生成長,是一個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教師對此切不可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見影的教育效果。其實,后進生并不差,或者說他們只有某一特定的方面和普通人有差距,甚至只在某一特定的時段出現(xiàn)差距。應該看到,在他們身上不都是缺點和毛病,更有特長和優(yōu)點;后進生也有希望,將來也有成才的可能。教師不妨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對學生擁有像海一樣的寬闊情懷。只要我們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寬容他們,對他們永不言棄,給他們提供適合生長的土壤、陽光、水分和空氣,那么丑小鴨終究會變成翱翔藍天的美麗天使!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壇市湯莊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