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敏感力是對言詞在綜合語境中的精妙表現力與生命力的一種洞察,是生命的覺醒與豐富,是生命體驗的細致入微,散發著生命的創造力與活力。鉆石一般的語言,只有富于吸收力的心靈才能領受其光輝。語文教學的本質是對心靈的探尋和自我精神世界的豐富。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增強教師語言敏感力。
一、語言的敏感力意味著靈性與慧根的舒展
錢理群先生在《用文學經典滋養下一代》中寫道,語言(說與寫)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言說的背后是人的心靈世界。因此,對語言的敏感及駕馭能力,是衡量人精神素質的重要標尺,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不可或缺的方面。每個言詞都如金剛石一樣內在地放射著光芒,只有敏感的心靈才能感受到其璀粲奪目的光華。阿莫納什維利指出,語言是心靈的搖籃。通過語言的路,我們才能重新澄澈與寧靜。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在于“立心”——貞立明敏的、純凈的心靈世界,讓人生具有更美好、更豐富的意涵!
語言的敏感力是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必不可少的專業素養。蘇霍姆林斯基甚至認為,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不當,如同在圖畫課上用圖釘來代替削尖的鉛筆來畫畫。教師的語言敏感力關涉到學生的語言發展與生命成長。曾經讀過這樣的一件軼事:1930年,國立青島大學入學考試成績發布,一位20多歲的考生數學零分,作文也只寫了3句雜感:“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成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卑凑f,這位考生鐵定無法錄取。不過,他碰上了一位識貨的主考人——文學院院長聞一多先生。聞先生從這3句雜感中發現了這位青年身上潛伏的才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