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生免費教育”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向全世界宣布的一項重要的教育政策,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宣示,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施師范生免費教育,由此在2007年兩會上就教育議題中的一個重大問題激起了兩會代表的熱烈討論,也引起了教育界,尤其是教師教育領域的普遍關注。這項政策結束了1997年我國大學實施招生并軌以來師范生收費教育的歷史,恢復了改革開放以后一度實施過的師范生補助教育的政策。
中國師范院校從70年代末的補助到90年代高等教育大眾化以后的收費只是我國高等教育從補助到收費過程的一個部分或一個縮影,這是我國解放后高等教育制度決定的,也就是說師范院校是我國單一專業教育的高等教育制度模式的一個部分,是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親身經歷者,是高等院校招生收費并軌政策的實施者,因此師范院校的從補助到收費的歷程是歷史的產物,自然的過程。但問題是今天如何又提出了“師范生免費”的政策?
21世紀之交,中國高等教育處在一個變革時期,教師教育也是變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變革中產生了新的話語,新話語與舊話語之間交互使用,因此本文還需要解釋和說明幾個重要概念,如“師范生”、“師范生免費”、“教師教育”、“教師教育專業”。本文仍然使用“師范生”概念,但僅限于“師范生免費教育”語境,因為這是國家政策話語,在師范教育向教師教育話語的轉變中,通常使用“教師教育專業的學生”,因此在意義上這兩個概念是等同的;本文使用“教師教育”概念,而不用“師范教育”,這是當前的宏大語境需要,盡管這項政策主要是在師范大學實施,但如今的師范大學已今非昔比,用“教師教育”概念來指稱師范大學的轉型,這也為師范大學內建立教師教育學院或教師學院等專業學院,為教師教育專業設置提供概念基礎。
一、教師教育的公共屬性決定了師范教育的免費性
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涉及到一個重大理論問題,也就是教師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屬性問題,是公共的?還是私人的?從世界教師教育的歷史來看,教師教育是一個公共領域,只不過它是公共教育屬性的延伸,甚至可以說教師教育是一個國家教育體系的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國家教育體系是公共教育體系,現代國家一直都在致力于建立公共教育體系,而教師教育制度是公共教育發展的產物,當公共初等教育普及需求提出來的時候,培養小學教師的師范學校便應運而生,而隨著義務教育制度不斷延長,教師教育制度在水平上不斷提升,一方面師范學校升格或合并,另一方面新的教師教育制度不斷產生。但教師教育制度無論如何變革,它始終是國家教育的一個部分,它具有強烈的國家屬性,它是公共的,它從未私人化過,盡管歷史上有過私立師范學校的存在,但都沒有形成公、私立教師教育體系的雙重格局。本文認為,教師教育投入是義務教育投入的一部分。成有信教授在談到我國教師教育經費投入時說,要解決中小學教師合格水平“首先就要求加大義務教育和師范教育的投入(事實上師范教育的投入是義務教育投入的一部分),提高教師的工資和提高師范生的待遇(包括公費食宿)?!盵1]
因此,我們可以判斷,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體現了教師教育的公共屬性。師范教育,尤其是高等師范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而高等教育不是義務教育的范圍,但師范教育是為培養教師人才的特殊專業的教育,一旦從教師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進入到教師專業,這個學生便進入到具有顯著公共屬性的專業領域。顯然,我們需要確立不能把教師教育等同于一般的高等教育的觀念,因此,政府應當加強對師范生免費教育的投入。
二、師范生免費教育是以國家公共財政政策為條件的
實施師范生免費教育是以國家公共財政政策為條件的。國家制定了公共財政政策,表明了政府在公共事務中的作用的主導性,而教師教育的公共性MDXNTXBMzXkAszjDFEPgPw==決定了國家公共財政的投入,因此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的提出是國家公共財政政策的合理延伸,或者是國家公共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部分。國家通過公共財政干預機制來調控教師教育的發展,這樣從根本上有利于保障教師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