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管人管死人,制度管人管住人,機制管人管活人。此話不假,好的機制是一種力量,它能夠有效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提升教師的自主發展水平,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助推器。下面就我校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管理機制介紹一些具體的做法。
一、科研經費先行制
原來的科研經費我們是等到課題結題時才發放,現在改為課題一立項就發到每個課題組。這樣做,發到教師手中的科研經費并沒有增多,但是效果卻大不一樣。先發放課題經費,是對教師合理需求的一種尊重,教師可以用這筆經費來購買相關書籍或做其他支出。先發放課題經費,是對教師科研能力的一種信任,這種信任會化做教師的一種責任感:如果花了錢不辦事,何以面對學校?先發放課題經費,是對教師的一種暗示——學校重視科研的結果,但更重視科研的過程,不以結果論英雄。
二、課題項目招標制
搞課題研究大家一直習慣于依靠學校行政命令推行,教師基本沒有商量的余地。這樣做,很可能會挫傷一批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難免影響工作效果。自從我校實行“項目招標制”后,情形大有改觀,教師的科研工作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了。如我們學校的兒童文學教育這個特色項目,由校長親自擔任項目領導,分管副校長擔任項目負責人,下設五大項目部:兒童文學課程研發部、少兒作家培訓部、“小飛魚”網站部、“小飛魚”報編輯部、少先隊工作與兒童文學教育研究部。各項目部負責人及主要成員采用項目招標,讓真正有特長、有熱情、有意向的教師來參與項目研究,主要程序是:(1)召開全校教工大會;(2)公布項目設置情況;(3)教師選擇研究意向;(4)相關科室進行審議;(5)向全體教師公布中標情況;(6)發放項目研究經費。事實證明,“項目招標”改變了學校過去的強勢介入,充分尊重了教師的個人意愿,給了教師很大的自由度,實現了教師的自主參與。如果是符合教師意愿的,他就會積極爭取,如果是教師力所不能及的,他就可以選擇放棄。教師一旦中標,他就會竭盡全力去實現自己對學校的承諾,履行應盡的職責。項目招標實行經費先行,體現能者多得,優質優酬,打破了利益分配的平均主義,激發了教師潛在的活力。
三、小課題動態管理制
所謂動態管理,就是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優勢,突破過去教師在申報課題和結題時受固定時間限制這一瓶頸,實行什么時候課題醞釀產生,什么時候進行申報;什么時候課題研究成熟,什么時候申請結題。教師通過校園網課題申報專區投遞《實驗小學小課題申報表》,上傳后的課題申報方案經教科處確認后,該課題即立項為本學年校級小課題。實踐中的小課題可以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決定研究期限。對研究有一定成效已具備結題條件的課題,在網上申請結題(遞交《實驗小學小課題研究成果評審表》),由校教科處組織力量進行鑒定。經鑒定被學校認為優秀的、有推廣價值的小課題成果,在網上進行專題介紹,向全校教師推廣,并開辟討論區,讓優秀的課題成果產生輻射效應。小課題動態管理制的產生,符合教師教學的實際情況,既簡化了手續,節約了時間,又方便了管理,實現了共享,深受教師歡迎。
四、教師專業發展積分制
教師專業發展積分制,就是將每位教師的專業發展成果通過具體的量化標準,以“積分排行榜”的形式,在校園網上顯示總積分前20名教師和特色發展前10名教師的排行情況。具體操作流程如下。
1.每學期初,教師在校園網上制訂教師專業發展計劃,制訂依據是學校出臺的“3+N”發展模式,“3”即三個一,每位教師在每學期要上好一堂公開課,參與一個課題,寫好一篇論文或案例,這是學校對每位教師的底線要求。“N”為教師的特色發展內容,主要包括自主學習、課堂展示、交流互動、寫手風采、科研實踐等。
2.教師根據積分實施細則,在校園網上傳論文、案例、課題報告等教學成果,并填報積分申請,經管理員確認后,就可以得到相應的專業發展分值,分值隨著申請而不斷刷新。
3.在校園網首頁顯示積分前20名的教師排行榜,在教師專業發展展示區顯示各個特色發展前10名的教師排行榜。排行榜隱去教師的真實姓名,以教師的筆名或網名替代,由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分值處于不斷變化中,因此,排行榜的名次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實施教師專業發展積分制的特色有這樣幾個。
操作方便。所有操作,教師只要在網上即可輕松完成,簡化了環節,節約了時間。
促進了教師的自我管理。學校按學期為每位教師建立了一個“教師專業發展檔案”,有了這個檔案,教師的各類資料都可以在網上分門別類地進行整理、存檔,保管、檢索、提取、展示都十分方便。
促進了資源的共享。通過積分這一形式,積極促進教師及時上傳自己在專業成長中的最新成果,并在校園網的“教師專業發展展示區”集中展示,實現了教學資源的高度共享。
促進了良性的競爭。有了積分排行榜,教師可以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有利于形成自己跟自己比,自己跟別人比,過去跟現在比,現在跟將來比的良好局面。
促進了教師的參與。我們向教師喊出的口號是:重要的在于參與,而不在于取勝。因此,只要是教師參與了學校的各項教學工作,他去努力過了,他就可以獲得分數,至于他的成果獲得了什么獎,甚至高級別的大獎,我們也不再獎勵分數。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教師自主參與的積極性,有效地改變了學校喊破嗓子,教師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
促進了管理的人性化。一方面,我們重視分數,將教師專業發展排行榜的成績列入期末學校評比“專業發展最優教師”的重要依據。但另一方面,我們又極力淡化分數,因為分數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個教師的教學能力,所有的教學工作也不是用分數就可以量化的。因此在積分排行榜顯示的全部是教師的筆名或網名,比如天高云淡、小橋流水、逍遙派掌門人等,給排名融入了濃濃的人情味和趣味,既保護了教師不受分數、排名的困擾,又能喚起教師趕超別人的好勝心理。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慶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