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建設一支具有良好師德的高校教師隊伍是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要求。高校培養人才的質量如何,教師是關鍵。而現實恰恰是高校師德及師德建設中存在著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高校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社會經濟的發展給高等教育帶來了許多沖擊和挑戰,高校教師的思想狀況也正發生變化,師德師風問題變得更加突出。主要表現在:理想信念模糊;敬業意識淡薄,職業行為失范;師表意識淡薄;人才培養和使用中重才輕德。
二、高校師德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加強師德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從教師承擔的社會重任、社會角色的地位和社會對教師人格的期望評價以及眾多優秀教師的素質表現上不難看出:師德的“德”已遠遠超出了一般職業道德的范圍。師德不僅含有道德,也含有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立場和態度、法紀觀念以及行為等。師德狀況是高校道德水平、精神面貌、文明程度、文化底蘊的標尺。
2.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迫切需要
教師的勞動不同于一般的職業勞動,其勞動對象是成長中的人,勞動過程是通過教育活動培養人、塑造人的靈魂。勞動特點之一是示范性,教師的內在品質和外在言行,對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完善教師形象的重要性,而師德乃教師形象之根本。因此,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全面提高高校教師的師德素質,努力塑造良好的師德形象,這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
三、加強和改進高校師德建設的措施和方法
高校師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師德教育、輿論環境、制度保障等方面共同推進。師德建設以及良好的師德氛圍的形成不能只停留在單純的說教和感化層面,而應利用明確、有效的制度、法律來規范人們的道德行為。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提出一些建議。
1.建立健全師德建設考核和評估體系
良好教師職業道德風尚的形成,重在培育,這種培育必須蘊含在師德建設體系之中,而現行的師德工作體系和評估體系都還處在建設完善之中。為此,一要逐步完善教師管理工作體系,將師德建設納入學校整體規劃。二要切實改進現行的師德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的、可操作的師德評估指標體系,并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的系統內以及干部、學生等相關人員中對照指標體系對教師進行定性和定量考查測評。三是建立公正合理的政策導向機制。
2.建立物質與精神鼓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
個人的道德行為得到社會的承認,受到公眾的贊揚,會產生積極的心理作用。師德建設應以精神激勵為主,同時輔之以物質鼓勵,兩者相輔相成,互相補充,相互促進,會產生積極的效果。
3.建立“網絡德育”教育陣地,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臺
現代大眾傳媒特別是互聯網具有超時空性、自由性、隱蔽性,且具有交互性、受眾廣和時效強等特點,成為德育工作越來越重要的現代載體和陣地。我們可以利用國內外互聯網開展教育的經驗,在高校建立若干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紅色網站,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公民德育教育、時事與政策、學校變化等欄目。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系統,開展網上宣傳、講座、電子信箱、心理咨詢等服務,讓互聯網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既可以提高教師的政治理論水平,又可以教育廣大學生。
(作者單位:山東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