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80年代初期參加教育工作的,經歷了20多年來中小學教育的滄海桑田?;貞浤菚r的教師業余生活,看看現在教師的業余生活,讓人感嘆唏噓。
那時教師的物質生活是清貧的。大家都住在低矮的瓦房里,攜家帶口的老教師至多兩間瓦房,大多數中青年教師只有一間瓦房,我們這些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只住半間房,幾個平方。學校有教師伙,大多數教師都在伙上吃,開飯時要排好長的隊伍。粗茶淡飯,每月半斤肉,聽說元旦要會餐,大家都要提前激動好多天。
但是教師們的業余生活、精神生活非常豐富。每天中午、下午一幫年輕人打了飯就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有時晚上備課累了,大家也湊到一塊閑聊,有教學隨想,有時事評論,有讀書心得,也有花邊新聞,可謂海闊天空,無所不及。大家在閑聊中增長了見識,激活了思想,鍛煉了表達能力,學到了教育教學方法。剛畢業那幾年,正是文學最熱的時候,無論文科教師還是理科教師都愛讀文學書籍,書店里有了好書,雜志上有了好作品,大家都要奔走相告,互相推薦。我最慶幸的是趁著那幾年讀了不少的書,而且可以大聲朗讀文學作品,像《莎士比亞全集》基本上是朗讀完的,那真是一種陶醉。
教師的業余體育運動也很豐富。每天下午都有一幫青年教師在球場上和學生一塊打籃球,還有羽毛球賽、乒乓球賽、象棋賽等等,每逢“五一”、“十一”工會都要組織各種各樣的比賽。那時,青年教師個個充滿朝氣,生龍活虎,大家都很充實,很快樂,幾乎每人都有一兩種愛好,甚至是絕活,有書法愛好者、小提琴愛好者、攝影愛好者,還有象棋、圍棋愛好者,什么樣的人才都有。甚至學校的圖書管理員竟是一位退役的國家舢板冠軍。
往事如煙,一去不返?,F在學校舊貌變新顏,校園面積擴大了一倍,80年代的瓦房一座都沒有了,全是漂亮的教學樓、實驗樓、圖書樓、辦公樓,過去的土路全鋪了彩磚,種了綠草,過去高大的樹木換成了低矮的名貴花木,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比過去提高了20倍。但是校園里再也看不到教師怡然自得、輕松愉快的笑臉,再也聽不到拉二胡、小提琴的美妙樂聲了,球場上也沒有了生龍活虎的矯健身影了,沒有人下棋,沒有人高聲朗誦詩詞,甚至沒有人高聲說笑了。教師們個個顯得老成持重,心事浩茫,風塵仆仆,步履匆忙。教師們都怎么了?教師們的業余生活哪里去了?
經過長期的觀察、分析,我總結出五個原因:
第一,教師們的工作負擔加重了。八十年代剛剛恢復高考,政府、學校、家長對高考不像現在這樣重視,教育教學的任務、壓力相對較小,教師的業余時間相對充足。而現在大不一樣了,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期待越來越高,學校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只允許高考上線人數逐年增長,不允許下降,一旦降低,就要遭到來自方方面面的批評和指責?!百|量立校”、“質量至上”成為每一所學校的辦學宗旨,一級一級分解高考任務,每低一級都要多加幾個任務,最終的任務還是落到教師們的頭上。于是絕大部分教師每天起早貪黑地上早自習、午自習、晚自習,備課、上課、輔導、批改作業,日復一日地開會、談話、考試、分析、總結、接受檢查,到了畢業班,更是暗無天日。教師們連正常的工作都應付不過來,有時吃飯都是狼吞虎咽地扒拉幾口,哪還有時間打球、下棋、讀書、彈琴呢?教師們的業余生活被繁重的教學工作剝奪了,辛勞疲憊長期積壓,身心健康被吞噬。
第二,教師們的綜合素質大不如以前了。試想想,教師的業余時間都沒有了,學生哪還有什么業余時間?學生們課外不打球、不下棋、不唱歌,一心只讀“圣賢書”,他們考上了師范學校,畢業后成了教師還會什么呢?應該承認現在的青年教師所掌握的專業知識比過去的我們更系統、更全面、更扎實了,但是教書之外的素質,興趣的廣泛程度普遍不如我們那時的青年教師了,即便現在有時間,他們也不知道該怎么消閑、娛樂了。當年的青年教師現在都是學校的教育教學骨干,他們的業余生活更是少之又少,因而他們的身體素質在全面衰退,文藝素質也在全面衰退,已是好漢不提當年勇了。
第三,教師居住分散。當年絕大多數教師都住在學校,宿辦合一,住宿條件雖然差一些,但大家都住在一個院落里,其樂融融,經常端著飯碗圪蹴在一塊邊吃邊聊,教師們討論教學上的問題,就蹲在地上用一根小棍子寫寫畫畫。由于住在學校里,省去了跑路的時間,就有充足的時間從事體育鍛煉,發展業余愛好。后來學校蓋起了四棟家屬樓,半數教師住進了家屬樓,家家關門閉戶,但總是在校園里,休息時都在校園里轉悠,見面和娛樂的時間還是比較多。再后來,將校園與家屬樓隔離開來,另一部分教師又到校外買了商品房,教師之間見面的機會少了許多,不在同一年級組或同一教研組的老師有時十天半月見不到一次面。而且由于住到了校外,從家里到學校有一段路程,下了課就往回跑,吃了飯就往學校跑,時間都消耗在路上了,要到學校鍛煉、娛樂一是不方便,二是時間不許可。
第四,業余生活方式發生了轉變。隨著電視、電腦的普及,教師同其他人群一樣,即使偶爾有點閑暇,也沒人再去讀書、下棋、練琴了,而是打開電視、電腦、享受快餐文化,甚至有少數老師也參與到打麻將、打撲克的行列中去。
第五,心靜不下來。全社會越來越浮躁,越來越實際,教師不可能不受影響。大家都在拼命地掙錢、攢錢、買房子、置家具、供兒女上大學。我們那時雖然住宿條件差,但那是學校的房子,大家都不需要操心買房子,而現在的青年教師一畢業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還操心職稱的問題,哪還有時間和心思去讀書、閑聊、打球、下棋呢?
教師業余生活的變化關系重大。教師沒有了業余鍛煉時間,加上繁重的精神壓力和腦力勞動,身心素質在大面積、大幅度地下降,這方面的調查報告和統計數字很不少,這無疑對教育工作是有深刻影響的。更為重要的是,教師的業余生活被剝奪,健康高雅的業余愛好無從培養和發展,綜合素質在下降,這又如何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這樣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中華民族的素質豈不越來越低?既然事關重大,就得想辦法來解決。
教師業余生活變化的原因有些是教育行業獨有的,有些帶有社會的普遍性,反映了世風人情的變化;有些是不可逆轉的,有些還是可以采取措施加以補救的。比如要適當降低社會對于學校的期望值,不要給學校下達高考升學指標,不要給學校施加過大的壓力,適當給教師松綁;另外政府要給學校增加編制,配足配齊教師,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學校管理者在考慮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適當考慮考慮教師的業余生活,在校園面積充足的情況下盡可能讓教師住在校內;學校工會、教工團支部經常組織一些教師的業余活動,鼓勵有業余愛好的教師發展愛好,沒有業余愛好的教師培養愛好。師范院校要加強課程結構調整,加強學生專業課之外的綜合素質的培養,發展師范生健康、豐富的業余愛好。
?。ㄗ髡邌挝唬宏兾魇⊙栔袑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