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倡導教師同伴互助,加強教師間交往、合作的今天,學術沙龍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能實現智慧與思想美麗的碰撞,實踐與探索親切的交融。它是校本研修的有效途徑,是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平臺。因此,我們學校組織開展了教師學術沙龍活動,希望能讓教師們在良好的氛圍中,無拘束地暢談教學中的話題,在理念碰撞中發現別人的真知灼見,依靠集體智慧來解決難題。
在一次次學術沙龍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無法就某些話題與他人展開對話,更不要說進行深度探討了;教師在沙龍中的主動性不強,缺乏應有的熱情;沙龍后的對話由于時間、空間的局限而無法及時展開,失去了交流共生的最佳時機。面對沙龍中出現的種種令人思考的現象,使我們對沙龍活動進行了不斷的反思。我們發現在活動中一直沿用的沙龍形式是:1.指定某個話題;2.確定討論時間與地點;3.展開沙龍討論;4.總結沙龍話題。正是這種呆板的沙龍形式產生出了許多問題。如沙龍的話題是指定的主題,不是教師們自己教育教學實際中真正感興趣的問題;有些教師對某些話題缺乏應有的理論分析與深入思考,無法與他人對話;更有因為一次沙龍活動的結束而導致話題討論的結束,使沙龍活動流于形式。
怎樣使沙龍活動這種校本研修形式更貼近教育實踐,更實在有效呢?我們在校本研修中考慮對主題沙龍活動進行系列的設計,除了關注沙龍活動本身的過程外,更做好沙龍前與沙龍后的組織與安排,使教師經歷一次主題沙龍的整體過程,在這種過程中得到自我的充分認識、發展、提高,實現群體的共享、共生、共長。
一、征選主題,明確沙龍活動的目標
要開展好沙龍活動,有一個好的話題是關鍵。沙龍的話題從哪兒來?只有來自教師自身教育實踐的話題,才是最能激發大家興趣的話題,最有意義的話題,也是最有生命力的話題。它能解決目前學校教師在教學中的一些困惑,而不是“現在別人說什么,于是我們也來說什么”。因此,在沙龍活動前要開展話題征集活動。
當然,由于教師個體的不同,因而話題也會很多,所以我們要加以梳理,進行歸類提煉或者分清主次,從而確定中心討論話題。
我們所組織的沙龍活動的目標應該是多元的,并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對某個問題、困惑的解決上。解決問題固然是沙龍活動的目的,但是通過活動來培養教師的實踐反思、與同伴共同探討的專業行為習慣,從而走上研究之路,成長為研究型教師,這也是我們的目的。同時,通過學術沙龍活動,在校園內、在教師心中營造一種反思合作的學校文化,這更是我們開展活動的追求。
二、學術引領,提升沙龍活動的品位
對于確定的沙龍話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想法,要是立即進行交流的話,或許也會很熱鬧。然而,我們所要追求的不是一種形式化、表面化的泛泛而談,我們需要一種更深層次的思辯。要引發教師深入反思,需要有一定的理論視角,需要有一定的學術引領,這樣才能避免低水平的重復。
我們通過校內講座、外出培訓、讀書學習等形式,在理論層面為教師沙龍做好準備,此時的講座、培訓、讀書,都帶有一種渴求與探索,因此顯得目標更明確,也更有效率。在沙龍活動中,專家的指導講座與相關理論書籍的查詢閱讀環節的設計,使教師們感受和學習到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豐富了教師們的理論知識,又拓寬了學術視野,在整個沙龍活動中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從而激發了沙龍智慧,提升了沙龍品位。
三、促進課堂實踐行為改變,體現沙龍活動的價值
任何理論的學習只有在實踐行動中,才會有真正的意義。我們鼓勵大家根據理論學習,針對自己的實際進行課堂實踐,從而形成自己的認識與策略,作為自己沙龍研討的發言內容。教師們或者寫教學札記,或者與同伴交流心得,或者請人聽課指點。隨著一次次課堂實踐,教師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對沙龍話題也就更有發言權了。
教師要在沙龍活動中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促進專業成長。而教師專業的發展,顯然不是空洞教育理念的堆砌,而是在“做”中成長,在自我體驗、自我建構中實現自我發展。因此每個活動的展開,都要與教師自身的工作情境相結合,體現在教師的日常工作行為中。只有這樣一種學習、思考、實踐,再學習、再思考、再實踐的形式,才能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有效促進自我內化,落腳于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改變,催生出教育實踐的智慧,最后實現教師群體的共同發展。
四、沙龍研討
通過在前一階段的學習與實踐,教師們對沙龍話題有了深層次的認識,他們迫切希望與他人共同探討,共同交流,這時候舉行沙龍活動就顯得水到渠成。在研討時,充分營造沙龍研討氛圍,在環境布置、人員安排、評價語言等方面都要體現“民主、自由、寬松”。沙龍的每個人都是主角,無拘無束;每個人都有話說,不吐不快。在這富有熱情與生氣的沙龍活動中,每個人并不僅僅在說,在聽,還在問,在思。我們有互相認同的,也有意見相駁的時候,但是我們在智慧的碰撞中都有了思考與提升,這就是我們的收獲。
五、博客思辯,擴大沙龍活動的影響
事實上,就教育教學的某個話題而言,不可能因為一次、兩次的沙龍研討活動就得出了真知灼見。況且,此問題的方方面面的情況,可能因為時間、空間的關系,還沒有涉及。它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去認識它,與他人進行持續的探討與交流,從而改進教育教學行為。我們在學校的教育博客上設立了某個沙龍話題的空間,搭建平臺,滿足教師繼續對話的要求,引發教師們的進一步思考與實踐,使教師之間達到合作學習、分享共贏。
通過網絡上博客的交流,教師們可以進行人數更廣、空間范圍更大的深一輪的討論交流,甚至可以再次得到與專家互動的跟進指導。這樣,對沙龍活動來說是一種補充,是一種延續,也可以說是另一種的“沙龍”。教師們在這里積極引發新的對話,新的探索,又一次互相啟發,互相協作,為沙龍活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力,使某個主題的討論成為永不干涸的清泉,不斷激發著教師們投身實踐研究、合作反思的熱情,為教師們的發展拓寬了新的空間,開辟了新的途徑。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市武進區奔牛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