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重德,他說:“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把“孝悌、愛眾、親仁”置于“學文”之上。他在德育上的啟迪自覺、注重行動的理念,以及扎根實際、引導自律的方法是很值得繼承的。下面僅對孔子德育思想中的“三省吾身”與“推己及人”進行思考與引申,以期對中學德育有所啟示。
一、“三省吾身”——道德反思法
道德反思法就是通過發言、交談、書面等形式對自我道德認識與行為進行評價,發現自己的不足,促使自身道德水平向著正確方向發展的德育方法。
曾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自省是他的道德方法中較為核心的一種,這也是德育的治本之策。中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反思能力,道德反思法能促使學生進行道德思考,糾正缺點,提高道德認識。
在實踐中,建議使用交談與書面的形式,這樣能夠使反思較為深刻、慎重,而且教師也能夠對學生的反思過程有一個充分的把握。例如:可以布置反思作業,讓學生進行一兩天的思考,之后,教師對學生的反思做出評價,對于其下一步行動寄予更高的希望與信心,并鼓勵學生對自己的道德能力進行挑戰。實踐中發現:對于學生的反思并不適合立即進行獎勵,獎勵應該在學生做出真正的道德行動之后,這樣可以強調道德行為的重要性。
寫反思日記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道德判斷能力,而且能幫助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推己及人”。同時,通過看學生的反思作業,教師對學生也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有利于消除師生間的誤解,促使教師尊重學生人格,對學生充滿信心。
二、“推己及人”——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或自我設計下,通過顯性的實踐活動或者非顯性的心理活動等進行換位思考,扮演別人的角色,感受他人與自己的相同或不同感受,以達到相互理解的德育方法。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論語》中,孔子在幾處地方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把它作為德育的核心內容。我們把它叫做“替別人著想”。在《學而》篇中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在這里,對不同角色的扮演不僅成了“替別人著想”的問題,還成了自省的一個必要手段。在今天,人與人的接觸更加頻繁,利益矛盾也更容易產生,所以推崇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對于調節學生的人際關系,樹立社會公德意識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而要實施這種教育,學生必須學會各種角色的扮演與互換。
在實踐活動中可以讓學生扮演各種角色,如讓學生扮演交通警察,在路上維持交通的秩序,能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交通警察的辛苦,交通秩序的重要,使學生能主動地遵守交通的規則。類似的角色很多,如:讓學生扮演學校的門衛、班長、清潔委員,扮演老師批改作業,代替家長制定家庭消費計劃等。
下面是一個角色扮演法的教學實例,在課堂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步驟如下:
1.教師講解“理解”的含義。讓學生思考并討論“在人際交往中,如果缺乏理解或者理解偏差可能會造成什么后果?” 對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
2.話劇表演。
情景1:學生甲沮喪地走著。碰到學生乙,上前訴苦:“我最近好煩惱,我的數學考試又不及格了,被老師訓了一頓,又被老爸打了一頓,而且……”乙東張西望的,一副毫不感興趣的樣子。
情景2:甲更加煩惱。這時候他碰到了正在做作業的丙。甲上前訴苦:“……”丙一副不耐煩的神情:“別煩我,沒有看到我在忙著嗎?別打攪我啦,走開走開!”
情景3:甲更加煩惱痛苦,這時候他又碰到了丁。甲上前訴苦:“我……”,丙說:“數學作業不會做嗎?是你沒有聽課吧?”甲解釋道:“不是,是我的……”丁插嘴:“考試偷看作弊被老師抓到了,還是你老爸不讓你玩游戲了?……”甲插不上嘴,更加苦惱。
3.教師讓甲同學談談自己在找乙、丙、丁三個同學訴苦后的心情感受,讓其他三個同學也分享自己的感受,讓其他同學討論這三種傾聽方式錯在哪里。
教師指出要做到理解別人,首先要學會傾聽:①抱著謙虛的態度聽;②仔細地聽,不要三心二意;③捕捉對方話語中的涵義;④不要輕易插嘴;⑤給予適當的回應。
教師讓學生討論剛才的話劇中做得不好的地方,并讓同桌兩個同學,一位當傾訴者,另一位當傾聽者,練習做一個合格的聽眾。
4.教師講解:換位思考四步曲
①第一步——如果我是他,我需要的是……
②第二步——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
③第三步——如果我是對方,我的做法是……
④換位思考第四步——我是在以對方期望的方式對他嗎?
對這一節課的教學效果進行的調查顯示:通過在教學中的模擬角色的互換,80%的學生意識到自己以前在“替他人考慮”方面做得不夠;承認在角色互換中加深了對對方的理解與認識;更能體諒與原諒別人的難處與不足;贊成在遇到人際困難時先進行角色的互換思考對正確處理關系有積極的意義。
在矛盾沖突中也可以通過角色互換的做法,讓學生體會、理解、原諒對方,并檢討自己。學生之間的矛盾主要來自于誤解,以及過度的敏感,真正的利益沖突并不多。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角色的互換,分別進行換位思考,這對于化解矛盾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