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孩子三歲的時候就能顯示出他的基本素質和特征。十天之前寶寶剛剛過了三歲生日,好像應該趁機總結一下寶寶目前身體發育和精神、智力等等的發展狀況。寶寶一月中旬身高九十一公分,體重十四點二公斤,十一月中旬身高九十八厘米,體重十五點二公斤。這樣的個頭可能算中等偏上,體重適中。
寶寶的思維能力
年初的某個早上,寶寶醒來哭了一陣,姨媽哄也不行,我哄也不行。哭完了之后他問我:“我哭的時候是不是生氣的樣子?”我故意問道:“誰哭的時候呀?”他說:“寶寶哭的時候是不是生氣的樣子呢?”我笑著說:“寶寶不哭就不是生氣的樣子了。”
他為什么關注自己哭泣時候的形象呢?是不是已經具備某種獨立的、主體的人格意識?
年初寶寶經常觀察媽媽的眼睛,多次發現媽媽眼睛里有好幾個寶寶。有一天他說:“媽媽眼睛里有兩個寶寶。”馬上又補充說:“寶寶的眼睛里有兩個媽媽。”他這種推理需要很復雜的思維能力。
也是今年之初,寶寶看見我的身份證復印件,他指著照片說這個人有點像爹爹。我說這就是爹爹,他抗議說:“不是爹爹,是像爹爹。”他氣得馬上要哭的樣子。我只好說像爹爹像爹爹。他不但能說“有點”,還能區分“像”和“是”。這種語言的準確需要思維的準確做底子。
外婆在這里帶寶寶接近一年,跟寶寶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去年底外婆回江西老家以后,寶寶一直不愿意給外婆打電話,將電話送到他嘴巴邊上,他也堅決拒絕跟外婆說話。我們一直不理解為什么這樣。今年三月,媽媽反復念叨外婆如何喜歡寶寶、在老家如何想寶寶,問寶寶是不是想外婆。寶寶說想外婆。媽媽又耐心地問寶寶為什么不跟外婆打電話,寶寶突然說:“外婆為什么不來呢?為什么不喜歡帶寶寶呢?”
寶寶的追問幫我們揭開了一個秘密。原來寶寶是因為懷有一種遭到遺棄的感覺,才賭氣不跟外婆說話,這說明寶寶對外婆感情很深。媽媽詳細給寶寶作解釋,說外婆不來帶寶寶不是因為不喜歡寶寶,而是因為家里有事走不開。寶寶心里的誤解消失了,他馬上就表示要跟外婆說話。媽媽說等明天打電話時,再讓寶寶跟外婆通話。我趕緊說:“還等什么明天,馬上就打電話。”這時候寶寶跟外婆分別已經三個月了。
那時寶寶才兩歲多,可是他的感情生活和思維已經很復雜了。
寶寶學習說話
在兩歲到三歲之間,本來就是孩子語言能力發展最快的時期。我們經常因為從他嘴里聽見一些復雜的句子和新鮮的詞語而驚訝不已,什么“原來”、“終于”、“已經”、“要不然”、“但是”、“孤單”、“拔腿就跑”、“黑咕隆咚”等等,每個詞語都曾經讓我們眼睛發亮。有一次我問他一句話,他竟然模仿電視上一句非常著名的廣告語說:“一般人我不告訴他。”還有一次他告訴我說:“電視上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常常感到,在同齡的孩子中,寶寶的語言能力可能是很出色的。
寶寶學習語言有他的絕招,他如果剛剛領會一個新的詞語的意思,他就在日常生活中不失時機地設置相關情境,讓自己有理由反復使用這個詞語。剛剛學會“拔腿就跑”的時候,他總是指著書上的某個動物說:“這個恐龍拔腿就跑,這個老虎拔腿就跑。”他練習“糊涂”這個詞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他有時候故意喊我為媽媽,然后說:“我把爹爹喊成媽媽,我糊涂了。”接著他又對著媽媽喊爹爹,然后說:“我把媽媽喊成爹爹,我真是糊涂了。”還有一次他故意把玻璃貼畫上的老鼠說成貓,把貓說成老鼠,然后說自己糊涂了。
有一天寶寶笑瞇瞇地吃蘋果,很享受很滿足的樣子。我憐愛地問:“寶寶,蘋果好吃嗎?”寶寶說:“味道好極了。”寶寶見我不再作聲,就要求我再問。我問道:“好吃嗎?”寶寶只好親自教我:“爹爹你問味道怎么樣啊?”我心頭一亮,原來他是要我們配合起來,模仿一句著名的電視廣告詞。我于是非常夸張地問道:“味道怎么樣啊?”寶寶一邊吃一邊很滿足地回答:“味道好極啦。”我們這樣一問一答重復了許多遍,寶寶才覺得過癮。
這種要求父母按照他的規定提出問題,然后他做出既定回答的游戲,這一年實在玩得太多太多。這種游戲是他學習語言的重要方式,我們總是全力配合他的游戲。當然,我們配合的目的不只是方便他的語言學習,主要恐怕還是為了滿足他的心愿,同時我們自己也從中得到巨大的享受。
寶寶講故事
講故事是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綜合表現。寶寶在年初就能夠連續地敘述一個事件,到去年十月份,他就能夠有目標地組織句子來講述一個虛構的故事,有時候一個晚上就能夠一連虛構七八個故事。
寶寶講故事的最初訓練可能是他對夢的講述。他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經常向爹爹媽媽講述他的夢,我們總是鼓勵他多講、仔細講。當他三歲的時候,他往往能夠一次給我們講好幾個夢。他總是說:“爹爹,我昨天晚上做了三個夢呢。”然后在我的鼓勵下一個一個講。至于他講的是不是他的夢,我們幾乎無法判斷,其實也無須判斷。我的用意在于激勵他通過講述來總結自己的內心生活,同時鍛煉思維和語言。
有一天中午睡覺以前,寶寶將一只玩具鰭龍送到我手中,然后自己拿著一只角鼻龍湊過來說:“他們兩個要說話了。這個恐龍問你叫什么名字呀?他說我叫鰭龍,你叫什么名字呀?他說我叫角鼻龍。他說我們一起玩好嗎?他說好呀。”這就是寶寶在兩歲多的時候即興創作的故事,我連夸他講得好。
下面是去年十一月份寶寶講的三個故事:
有一天泰羅·奧特曼在地上走著,忽然看見一個洞,他說這里面有沒有怪獸呀?我進去看看。他走進去就看見一個邪惡怪獸,他就撲過去打那只怪獸。怪獸好厲害,奧特曼打不過他,他就叫了好多奧特曼來一起打怪獸。那只怪獸打著打著就哭起來,他說:“我一個人打不過你們這么多奧特曼,嗚嗚嗚嗚……”
有一只貓頭鷹,他在樹林里,那里很黑暗,他就怕。一只狐貍走過來了,對他說:“貓頭鷹,你怕什么呢?這里沒有食肉動物,你怕什么呢?”有一個食肉動物來了,貓頭鷹很怕,就躲到洞里去了。
一天,有一只恐龍在外面散步,他說:“為什么沒有動物園呢?”他走呀走呀,看見一個房子,說:“這是動物園嗎?”他走進去,那看看,這看看,沒有看見什么。他又走進去,這看看,那看看,他又走進去,這看看,那看看。他對一個恐龍說,那里有一個獅子,原來這是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