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出生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一生經歷正德、嘉靖、隆慶、萬歷四個朝代,在世時正是明朝的中后期。
明英宗朱祁鎮正統十年(1445),蘄州的府衙地位突然發生了變化,荊王朱瞻堈將王府遷到蘄州。朱瞻堈是仁宗朱高熾的第六個兒子,藩地原在江西建昌,因蟒蛇經常出入王府,于是向朝廷提出遷址。其實,遷到蘄州的真正原因是看上了蘄州的“麟閣江山”。蘄州地處長江中游北岸,上可達荊襄,下可到金陵,地處要沖。蘄州城三面環水,臨江靠湖,軍事上易守難攻?!氨陈箥彛骧P嶺,大江襟其前,諸湖帶其后,左控匡廬,右接洞庭?!蓖醺囊七w的確使蘄州獲得了一次發展的機會。
李時珍祖父李曉山是個“鈴醫”,也就是背著藥袋搖鈴走村串戶的游醫。但到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這一代,已在蘄州定居開醫寓,由于他醫術高明,“王侯重之”,還被封了一個從九品的吏目,并入太醫院幕府任職。
蘄州自古出名醫。蘄州境內產中藥材六百余種,其中蘄艾、蘄龜、蘄竹、茯苓、桔梗、紫蘇、丹參、蓮藕久負盛名。蘄州的蘄口鎮歷史上是藥材聚散地,南宋大詩人陸游曾到過此地,還買了一些旅途備用的藥物,他見藥物泡制精良,包裝講究,感慨地說:“藥肆用心如此,亦可嘉也?!鼻骞饩w八年所編《蘄州志·方技》明朝部分,一共介紹了五位杰出的人物都是名醫。古蘄州轄區內,宋朝的龐安時,明朝的李時珍、萬密齋,清朝的楊際泰都是杏林巨擘,有醫學著作流傳后世。
李時珍十四歲考中秀才,后來又三次參加舉試,皆名落孫山。中舉不成,李時珍入仕理想破滅,李言聞便讓兒子繼承醫業。古語云:“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睉覊貪酪彩且环N選擇。
中醫很難學,學中醫的人要死記大量的醫學典籍,死記一千多種中藥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