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舟山市普陀區人大常委會沈家門街道工委積極推行市、區兩級人大代表代理信訪工作,為人民群眾解決了不少難題。
“三定二下一流動” 代表接訪受歡迎
2005年4月,舟山市普陀區沈家門街道開展了市、區兩級人大代表代理信訪工作,全街道28名市、區人大代表全部參與其中。為使這項具有探索性的工作有序開展,他們首先制定了相關制度,建立了人大代表信訪工作領導小組。與此同時,組織人大代表開展法規政策和接待技巧崗前培訓……
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沈家門街道人大工委總結出了一套接訪、受理、督辦、回訪等規范有效的方法,這就是“三定、二下、一流動”的人大代表代理接訪工作新機制。具體是,在代表固定接訪中,做到定時、定點、定人“三定”:一定每月10日為代表接訪日;二定固定接訪點;三定每個接訪組成員(由不同行業、資歷和經驗的4名代表組成)。在代表下訪接訪中,做到“二下”:每個代表每月至少一次下原選區接待群眾信訪、一次與信訪聯絡員銜接工作。在代表流動約訪中,他們對年齡較大、身體不好或需要上門接訪的信訪件,均實行約訪上門接待制度。同時,在社區(村)、規模以上企業建立了58個人大代表信訪工作網絡點,每個網絡點都聘有一名聯絡員。
“三定二下一流動”,深受選民群眾的歡迎。
2006年6月10日,中興社區鄭滿亞反映:平陽浦部分道路沒有路名、居民房屋沒有門牌號,給居民正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尤其是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換發遇到很大麻煩。接訪代表董美娥和杜龍高受理后,便向區人大常委會作了匯報,區人大常委會商請政府相關單位領導召開協調會。當日下午,區政府有關部門就派人來到現場召開專題協調會,2位代表在會上陳述了選民群眾的意見,提出了建議和要求。
2006年8月,經公示、申報、核實,第一塊路名牌在興海路開始安裝,門牌號安裝工作也同步進行。望著嶄新的路名牌,摸著遲到而溫馨的門牌號,鄭滿亞激動地握著區人大代表董美娥的手說:“你們人大代表辦事真棒!”
“五法促承辦” 難題不再難
如何提高人大信訪件的辦結率,是人大代表代理信訪工作成敗的關鍵。
為了切實改變信訪件報結率高而辦結率低的窘況,不斷提高信訪件承辦質量,實實在在地解決信訪事項,沈家門街道人大工委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五法促承辦”的好方法:一是組織不同規模、不同特長的人大代表,會同承辦單位領導一起,深入現場踏勘、調研,監督和促進信訪件的有效辦理;二是預先告知視察內容、時間、地點,適時組織代表與承辦單位主要負責人面對面溝通、協商,通過代表約見承辦單位主要負責人來監督和促進信訪件的有效辦理;三是對辦理需時間跨度的信訪件,通過代表的下訪調研和回訪查驗來監督和促進信訪件的有效辦理;四是對經過努力可以及時解決的信訪件,人大代表通過協商、督辦等辦法來促進信訪事項的有效辦理;五是對符合現場辦公解決條件的信訪件,積極商請承辦單位相關人員到人大代表接訪處來現場處理信訪事項,通過現場辦公來監督和促進信訪件的有效辦理。
2006年7月10日,沈惠素等4位信訪人向區人大代表周虹、王媛反映:1991年原區漁港建委辦公室建造的魯家峙醬油廠1號、2號樓集資房,現已被職能部門鑒定為危房,區建設局也在2002年8月發出了實施危房改造的文件,可漁港辦轉制后沒人管事了,他們希望人大代表為老百姓主持公道。
周虹、王緩2位代表接訪后,一邊向沈家門街道人大工委匯報,一邊向有關單位核實情況。次日上午,4名人大代表到現場作視察調研,下午向區人大常委會作專題匯報。在區人大常委會協調下,第三天下午,區政府就召開協調會,接訪的4名人大代表發表了意見和建議,會議商定在月末即將竣工的景海銘園新住宅小區內安置這30戶危房戶,房價按基準價計售。2007年6月前,大部分危房戶已高高興興地選購好了新住宅。
據統計,2005年4月至今,沈家門街道人大工委共組織人大代表接訪82批287人次,受理信訪件66件,辦結45件,報結36件。
沈家門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孫章漢說:“3年來,我們以代理制的方式,通過信訪接待,把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轉化為人大代表的建議和意見,再轉交“一府兩院”依法辦理的新模式,已在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面對新的形勢,我們還要不斷完善,以求取得更好的成效。”